张金秋
(哈尔滨华德学院 外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历史悠久,且在一定时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2014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一直呈上升趋势。黑龙江省内建设了以对俄出口为主的产业基地和以俄原材料进口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在黑河、绥芬河设有两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在边境口岸建设了10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此外,黑龙江省在俄建设了18个境外园区。[1]可以说,黑龙江省的对俄贸易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诸多问题的存在:贸易区域分布不合理、贸易结构单一、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不深入等。且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和2016年对俄贸易额呈下滑趋势,2017和2018年虽有所上升,但与历史最好水平仍相距较远。
现立足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新契机,研究其对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积极影响,对促进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结构的转型、贸易区域的合理分布、贸易保障设施的完善等具有重要意义。
表1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情况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走廊之一,是在中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基础上实现与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及蒙古国草原之路的对接。目的是通过连接使三国交通、货物运输和贸易通关更加便利,同时通过跨国电网、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的加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三国互利共赢合作,最终推进“一带一路”各项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上述愿景,2016年6月,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以发展传统友好、互利的经贸关系作为三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方向之一,根据2015年在乌法签署的关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制定《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其从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及互联互通,加强口岸建设和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深化经贸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推动地方及边境地区合作七个方面对三国的合作进行了规划。
与此同时,针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国务院批复设立了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该新区的设立是结合哈尔滨优越的区位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良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对俄合作历史及重要的战略地位而确定的,因此要求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对俄等东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贸易平台,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上述两项政策的相互连通,将会极大地促进黑龙江省的对俄贸易发展,从而带动贸易结构、贸易布局等的良性发展变化。
纵观目前黑龙江省的境内外园区,包括产业园区、加工制造产业基地、边境经济合作区、境外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其绝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的边境城市及俄罗斯的亚洲地区。而位于黑龙江省行政中心区及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园区几乎为零,这部分地区才正是两地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消费能力最强的地区。所以,目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区域分布是欠合理的。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规划刚好能够弥补上述不足。众所周知,该走廊建设包括两条通道:一是华北通道,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经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草原之路,抵达乌兰巴托,过蒙古国边境城市苏赫巴托尔进入俄罗斯在乌兰乌德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直达俄罗斯欧洲部分和欧洲;二是东北通道,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
两条通道的贯通将有利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区域向本省中心区域及俄罗斯欧洲部分转移,从而最大程度上利用彼此的消费市场、开发消费潜力,助力双方贸易的长远发展及贸易额的提升。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对俄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农林及建筑等行业;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为纺织类、机电类及农副产品等。[2]总体来说,均为传统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而中蒙俄经济走廊则强调要发展边境贸易,优化商品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量;拓展经贸合作领域,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具体做法为:扩大农产品、能源矿产、建材以及造纸产品、纺织品等贸易规模的同时,稳步提高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品的生产水平;加强旅游、物流、金融、咨询、广告、文化创意等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技术诀窍外包,开展软件研发、数据维护等领域合作;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引导边境贸易向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
上述举措的落实将有利于中俄贸易合作领域由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及信息技术产业转型,从而使双方的贸易结构逐步合理化、多元化。
目前,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运输的主要路径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且大部分路线集中于黑龙江省的边境口岸城市和俄罗斯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缺少直达发达的欧洲部分的班列及航空运输,这就导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直接对接严重受限,且会延缓双方贸易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及贸易结构的调整。
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过程中,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已经先后开通了哈俄(哈尔滨出发,经满洲里口岸出境,途径新西伯利亚,抵达终点叶卡捷琳堡)、哈欧(哈尔滨出发,经过满洲里、俄罗斯后贝加尔到赤塔,转入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经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和莫斯科到波兰的布列斯特、马拉舍维奇至终点德国汉堡)两条国际班列。同时还开通了哈尔滨—叶卡捷琳堡和哈尔滨—新西伯利亚航空货运通道。[1]﹙P7﹚此举将极大地便利双方之间的货物运输,并且能够直接对接俄罗斯的中部及西部地区,延展了贸易路线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贸易可能性。
未来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持续推进将会规划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口岸等基础设施资源,加强在国际运输通道、边境基础设施和跨境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合作,形成长效沟通机制,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过境运输。
黑龙江省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部分的投资人通常按照自己在中国的营商习惯来指导自己在俄罗斯的商业活动,而对俄罗斯的国情、政策、法规却不够了解。[3]这就导致黑龙江省在俄企业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对俄法律政策等的“无知”而导致出现摩擦、矛盾,甚至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为双方的贸易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长此以往不利于双方的贸易合作和进一步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助力。其倡导加强信息互换和执法互助,创新完善海关、检验检疫业务及货物监管机制和模式,且其提倡的“五通”中第一点便是政策沟通。政府间相互合作机制的建立及协商交流的增进符合各参与国的根本利益,也将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产生积极影响。[4]
现今国际社会有关中国“资源附庸论”“经济扩张论”“人口扩张论”的论述仍然令一部分俄罗斯人心存芥蒂。[5]部分俄罗斯民众担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会使俄罗斯沦为中国的能源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所以对中俄经贸领域的合作持反对态度,甚至有部分极端民族主义者存在蓄意扰乱、破坏双方合作的心理。
面对上述情况,中蒙俄经济走廊倡导拓展人文交流与合作,重点深化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扩大民间往来和交流,以达到“民心相通”。具体措施为:大力发展跨境旅游业,建立良好的旅游环境及机制,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加强教育、科研及法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文化交流品牌。
目前,黑龙江省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框架内与俄罗斯在教育、科技、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已初见成果。在教育领域,黑龙江省目前近40所本科院校中有20多所与俄罗斯院校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6]在科技方面,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合作领域已涉及超精密机械、现代农业技术、生物工程、水处理等方面,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7]在旅游领域,双方一直有着较好的基础,2012年中国俄罗斯“旅游年”活动共121项,其中黑龙江省有42项活动,[8]后续又举办了中俄旅游节、中俄跨境自驾游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在文化领域,“中俄文化大集”等活动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可以说,上述活动的举行有利于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融合,在此基础上一定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文化和国情,从而实现“民心相通”,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全面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在对俄贸易方面具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各领域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等,现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东风双方的合作前景将更加美好。纵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利好居多,但新政策能够带来机遇,其在施行过程中也必然存在挑战,如俄罗斯部分地区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较高、市场观念较差;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同黑龙江省存在产业结构同质性问题;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政府服务及社会环境有待改善;民众接受度及“中国威胁论”的羁绊等。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黑龙江省应着力于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俄罗斯的经济政策及市场观念带来的可能性结果能够事先做出一定的预判,减少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努力改善自身的产业结构,使其与俄罗斯具有更高的互补性、异质性和契合度,实现双方贸易规模及领域的扩大;加强双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及互联互通,完善贸易保障手段;同时大力开展教育、文化领域的政府间及民间文化活动,逐步实现民心及民意相同,为双方的贸易合作清除沟通及理解障碍。此外,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不忘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充分关切俄方的利益和顾虑,通过平和的方式解决双方贸易中的各种问题,以此促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贸易的长远、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