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2021-01-08 07:15黄国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区域间行政区贫富差距

黄国瑞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贫富差距过大对于消费有直接的影响,从宏观上看,富人较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富差距越大,财富就越集中,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较低,从而拉低社会消费。社会地位寻求理论认为,家庭有寻求更高社会地位的动机,当收入差距扩大时,富裕家庭会通过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保住社会地位,低收入家庭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来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但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影响并非单一的负向影响,还会受到地区平均收入的影响。根据Duesrnberry在1967年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个体在消费中会互相影响,互相攀比,是否把收入用于消费不仅由其绝对收入决定,而且还由与别人的相对收入水平决定,同一区域范围内收入差距非但有可能不会降低消费,反而有可能因为相互攀比而促进消费增长。此外,由于贫富差距可能会刺激消费者生产,获得更多的收入,也会促进消费增长。纪园园和宁磊认为,如果考虑平均收入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单纯的估计收入差距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造成估计结果的偏误。简而言之,收入差距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并非是简单的负向关系。

除了从整体上研究收入差距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之外,现有文献很少从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由于我国规模巨大,收入差距的异质性较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外,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韩立岩和杜春越曾经利用泰尔指数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目前,同时对这三种收入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研究空白。不同性质的收入差距可能对于整体消费有着不同的影响,如:如果不同区域内部收入差距较小,而不同区域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那么可能就不存在个体互相攀比式的消费模式,我们所看到的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影响可能就是负向的;但如果收入差距主要是区域内部而非区域之间,结果可能恰恰相反。所以,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对人均消费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这一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探讨收入差距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深究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影响,也能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发展给予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选择

本文分别选取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Ineq1(各省级行政区按可支配收入分类的5类群体最高一类与最低一类平均收入比)、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差距Ineq2(各省级行政区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比)和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Ineq3(各省级行政区按人均GDP排序的次级行政区最高的个体与最低个体的人均GDP比)作为收入差距的衡量标准。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可支配收入数据按照城乡分别进行披露,而披露整个省域的收入五等分数据较少,本文将Ineq1分为城乡两类进行研究,标识为Ineq1U和Ineq1R。

本文对于消费衡量的指标选择各省级行政区按照支出法计算的GDP当中最终居民消费支出,除以各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得到人均最终居民消费支出。此外,本文还搜集了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二)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居民消费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既包括可以观测到的居民特质,如:年龄、收入等,也包括不可观测的居民特质,如:消费偏好、对于未来消费的贴现率等。如果遗漏这些不可观测的变量,可能会对最终的观测结果产生偏误,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这样可以以个体固定效应的方式控制住这些偏误,从而使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本文的基础模型为:

ln(consi,t)=β0+β1×ineqi,j,t+β2×ln(incomei,t)+β3×Xit+αi+yeart+εit

(1)

其中,consi,t代表第i个省级行政区在第t年人均最终居民消费支出,ineqi,j,t是收入差距衡量指标,j取值为1U、1R、2、3,代表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incomei,t代表第i个省级行政区在第t年的人均收入。Xit为控制因素,包括当年消费价格指数、男女性别比、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αi为省级行政区固定效应,yeart为年份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

(三)数据说明

本文所搜集数据时间范围为2015—2017年,所有名义变量均以2015年为基期进行了处理。所有数据描述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数据描述统计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之间有明显差异,城镇中最富的20%的群体平均收入是最低20%群体的5倍,且这一差距在农村更大,这说明中国农村的收入分配问题更为严峻。而中国城乡的人均收入差距为2.59倍。从整体上看,我国收入差距问题不容乐观。

二、实证分析

从表2中看出,不同形式的收入差距对于我国消费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具体而言,无论是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还是乡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对于各自的平均消费水平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则显著提升了人均消费水平,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这与目前主流的结论有所差异,但并不违背前文的相关推论。具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平均消费就会显著增加0.418%,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每增加一个单位,居民平均消费就会显著增加0.015%。这一结果基本稳健,并没有随着控制变量的增减而发生明显变化,且显著性水平一致。这一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对于我国居民的消费影响是不一样的,在控制收入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收入差距主要是区域间和城乡间的,这导致消费对于同一区域内的收入差距并不敏感;而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习惯有可能通过流动人口产生影响,带动了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消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控制变量对于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收入水平对数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显著,这与理论预测相符,即收入越高消费越高。其余的控制变量除了性别比例都不显著,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情况下,性别比越高,即男性越多的省份,其平均消费越低。城镇化率越高,人均消费也越高,这一结果并不显著,这表明城镇化可以促进消费的成长。而物价指数对于消费的影响为正,这一结果同样并不显著,这表明较高的价格会促进消费,这可能是由于长时期的通货膨胀造成了通胀预期,越高的通胀导致人们会越早消费,以免更高的通胀侵蚀掉自己的财产的消费能力。同时,本模型调整的可决系数普遍较高,都在0.9以上,表明本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

表2 基础模型的回归结果

另外,本文对基础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首先,将人均最终居民消费替换为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前者是支出法核算的GDP组成部分之一,后者是统计局统计调查队入户调查结果,来源渠道不同,如果两者结果一致,表明本文的结果比较可信,相应结果见表3。表3显示结果基本与表2一致,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都扩大了居民消费,但城乡差距的结果不再显著。同时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对消费没有显著影响。而收入对于消费的影响仍然为正,其他参数的估计与表2的结果相差不大。

表3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一)

除了调整衡量消费的指标,本文还将收入差异指标替换成前一年的指标进行检验。原因是:(1)避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由于某些未观测到的同时影响居民消费和收入差距的因素的影响,直接进行回归有可能造成估计偏误。如居民的风险偏好,如果某年股市暴涨,居民的风险偏好都转向偏好风险,则可能造成居民储蓄减少,增加消费,也可能造成居民利用投资收益来提高自身收入水平,改变了收入分配差距,这种情况即使是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也无法规避。(2)一般而言,贫富差距有着很强的延续性,当年的贫富差距与去年高度相关,但是与当年的其他经济要素基本没有联系,这使得利用前一年的贫富差距进行代替当年的贫富差距指标进行回归有着较强的合理性。为此,本文专门搜集了2014年的相关数据,表4给出了相应的估计结果,结果基本与表2一致。表3和表4的结果共同表明表2的结果比较稳健。

表4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二)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对于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居民消费对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敏感,但对于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较为敏感,而且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这两种差距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这一现象是比较反直觉的,可能与居民攀比式消费和中国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造成的有关。本文的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较为可信。

从本文的研究来看,要推动我国消费增长,需要进一步提升收入水平,但同时要注意区域间的带动作用,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可能通过流动人口的桥梁作用带来了消费的促进作用,促进人员货物流动,进一步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建设对于我国消费增长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区域间行政区贫富差距
京字头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我国包容性增长现状分析
试说幼儿园区域间各个区角学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改革开放贫富差距问题研究述评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