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空间相关性分析
——基于新零售时代视角

2021-01-08 07:15尹寿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门槛流通零售

尹寿芳,武 迪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随着新零售模式的推广,市场对流通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受到自然、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通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并不稳定,不同地域下的经济溢出性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需要从空间地理层面对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为流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利参考。

技术进步在行业变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流通技术进步更是带活市场经济的核心因素,学术界对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关系也进行了较多讨论。[1-4]从相关研究来看,流通业与零售业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流通效率提升是影响零售经济的重要因素。但现有研究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缺乏从空间地理视角对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发展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性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二是众多研究已经证实流通效率对零售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然而,在社会经济因素的约束条件下,两者关系呈现出何种变化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因此,本文拟构建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式,实证分析两者的空间相关性与门槛关系。

二、变量及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我国2009—2018年30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文中涉及到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在后续门槛效应回归中,控制变量转变为相应的门槛变量,具体说明如下:

(一)被解释变量

零售经济:零售业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零售经济波动是反映市场变化的重要指标,从相关研究的指标筛选来看,行业规模、销售总额等都是衡量零售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众多研究中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从经济增量情况来看,零售经济变化不仅反映在销售总额层面,现有的库存规模也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全面反映零售经济在流量与库存层面的变化情况,本文采用零售业销售总额与固定资产总额的加总值反映零售经济水平,记为Y。

(二)解释变量

流通技术进步:从投入—产出的关系来看,技术进步直接表现为产出效率的相对变化,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其进行了测算,即采用流通业技术变化值衡量流通业技术进步水平,Malmquist指数法的测算首先要确定投入与产出指标,从传统经济理论出发,我们采用人财物资源作为流通业的投入指标,即选取流通业就业人员、财政支出与固定资产存量衡量流通业的人财物资源投入;产出指标选取各省份的周转量、运输量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予以衡量,将流通技术进步水平记为X。

(三)控制变量

本文采用城镇化、产业水平与经济水平作为控制变量。通常情况下,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农村与城市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链条中分别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农村的物质资料供给压力会相应提升,零售需求也会不断增大;反之,在低城镇化的社会系统中,居民交易行为相对较少,零售经济也表现出相对低迷的状态,从这一角度来看,城镇化对零售经济存在正向的预期影响,本文采用城镇人口占比衡量城镇化水平,记为urb。在新常态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我国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的市场要求,而新兴服务行业必然会对传统经济产生冲击效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零售经济的增长,这就意味着产业水平的提升可能会对零售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采用第三产业占比衡量产业水平,记为indus。经济水平是衡量区域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从经济水平与零售业发展的关系来看,在经济发展初期,生存资料是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内容,这种消费结构难以对零售业的发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也决定了零售业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的消费质量也会相对上升,从而对零售业的发展产生更强的推动作用,即零售经济会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而逐渐上升,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本文采用人均GDP衡量经济水平,记为gdp。此外,在数据前期处理中,文中对零售经济、经济水平两变量进行了对数变换。

三、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空间关系

(一)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1.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在对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空间关系进行检验前,首先要对两变量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即判断各变量是否存在着空间自相关,一般而言,可以采用Moran’I指数对各变量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判断,估计结果见表1。

表1 基于Moran’I指数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

从表1中看到,2009—2018年我国零售经济的Moran’I值均在1%水平数达到显著,且均大于0,流通技术进步的Moran’I值除了2015年于10%水平上达到显著外,其他时期均在5%或者1%水平达到显著,即总体上零售经济与流通技术进步均表现出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从变化趋势来看,零售经济的Moran’I值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而流通技术进步的Moran’I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两者的Moran’I值不存在协同变化性,从这一现象来看,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可能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进而表现出多阶段的变化特征,因此在后续的实证分析中,除了要考察两者的空间溢出性,还要考虑因素对两者关系的约束性。

2.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本文在对全局Moran’I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测算了零售经济与流通技术进步的局部Moran’I值,根据各省Moran’I值的坐标分布将其分为四种类型,从第一至第四象限分别界定为HH、HL、LL、LH,其含义可以解释为高空间集聚低区域差异、高空间集聚高区域差异、低空间集聚低区域差异、低空间集聚高区域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零售经济的局部Moran’I值分布

从表2中看到,我国区域间及省际间零售经济的空间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东部零售业的空间集聚水平普遍较高,且各省与邻近区域的差异相对较小,在2009—2018年只有北京、天津与辽宁的空间集聚状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中部零售经济的空间集聚水平表现出较高的内部差距,河南、湖南与湖北的空间集聚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十年来没有发生变化,而山西、吉林与黑龙江等传统能源资源大省在2009年均表现出低空间集聚水平。西部省份的零售业集聚水平普遍较低,区域内部差异相对较小,样本期间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表3 流通技术进步的局部Moran’I值分布

从表3中看到,我国流通技术进步的空间分布同样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2009年,东部省份的流通技术进步水平并不乐观,只有福建、广东与海南三省处于高集聚、低差异状态,其他省份均表现为低集聚、低差异状态,而2018年这种状况出现了一定变化,京津冀地区的空间集聚水平明显上升,但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集聚水平仍然较低,而原先处于高集聚水平的三省份表现出集聚水平下降的状态。从这一现象可知,我国发达地区流通资源配置效率并不理想,技术革新速度相对缓慢,且存在资源投入冗余的现象,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吻合,尤其在长三角地带,相对滞后的交通运输网络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很多省市限行、限号等交通管制政策的出台已经反映出流通技术滞后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矛盾。中部流通技术进步的空间集聚中心呈现北移趋势,这一现象与东部地区相似,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流通效率在不断提升,并且流通技术革新的区域差异没有伴随技术提升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西部流通技术进步的空间集聚水平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西部众多省份是能源、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地,在西部大开发等诸多政策的引导下,依托资源开发的现实机遇,西部的流通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管道、公路与铁路等交通运输效率相对较高,并且对沿线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具有较高的弹性溢出,这也是西部流通技术进一步呈现出高水平空间集聚现象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存在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两者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总体来看,东部零售经济的空间集聚水平相对较高,并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零售经济的空间集聚表现出一定的内部差异,北方省份的空间集聚水平在近年来表现出较高水平,南方则与此相反;西部零售经济的空间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省际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此外,2009—2018年间,东部流通技术水平的空间集聚状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流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京津冀地区的流通技术水平在2018年得到了明显提升;中部地区北方省份与南方省份的流通技术集聚状态发生了相反性变化,北方省份在2018年的空间集聚水平得到明显上升,而南方省份出现了相对下降的现象;西部大部分省份的流通技术进步都处于较高的空间集聚水平,并且区域内部的差异较小。

(二)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影响的空间溢出

正如前文所示,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这意味着两者可能具有空间经济关系。因此,本文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对两者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主要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与空间杜宾模型(SDM)。三类模型的一般表达形式如下:

Yit=a1Xit+a2urbit+a3indusit+a4gdpit+a5W_Yit+eit+ε

(1)

Yit=b1Xit+B2urbit+B3indusit+b4gdpit+b5W_μit+eit+εit

(2)

Yit=b1Xit+b2urbit+b3indusit+b4gdpit+b5W_Kit+b5W_μit+εit

(3)

在公式(1)-(3)中,Y与X分别为零售经济与流通技术进步,W即n×n阶空间权重矩阵,在W中元素wij反映的是地理单元i与j的空间邻近关系,即当两者之间存在邻接,wij取1,反之为0,W_Y、W_μ、W_K分别为零售经济的空间滞后变量、空间滞后误差项、控制变量的空间项。

表4 空间溢出性分析

三类模型的回归估计结果(见表4)显示,SLM与SEM的自相关系数λ都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即零售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存在密切关系,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能够对本地区零售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关键参数ρ也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本地区流通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对周边地区零售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经济溢出,根据系数值可以表示为:本地流通技术进步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会带动邻近区域零售经济增长0.036个百分点。

四、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影响的门槛特征

从空间溢出效应的检验中可以看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因素对邻近区域的零售经济也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但是,受到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经济趋势可能存在多阶段变化。本文尝试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对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非线性关系做进一步探讨,即将城镇化、产业水平与经济水平分别作为门槛变量,流通技术进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门槛回归估计,模型构建形式如下:

Yit=β1Xit(urb

(4)

Yit=θ1Xit(indus

(5)

Yit= α1Xit(gdp

(6)

公式(4)-(6)分别为以城镇化、产业水平与经济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模型表达形式,其中,urb、indus、gdp分别为城镇化、产业水平与经济水平,Y、X分别为零售经济与流通技术进步,ɑ、β、θ分别为相应变量的待估参数。根据公式(4)-(6)进行门槛回归估计,首先对各模型的门槛显著性进行检验,表5中模型1-模型3分别给出了以城镇化、产业水平与经济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

表5中,城镇化、产业水平与经济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作用均表现出显著的双门槛特征;根据临界值情况,当城镇化在0.478以下时处于低水平,在0.478~0.57之间时,城镇化处于中等水平,在0.57以上时处于高城镇化水平。当第三产业占比在0.39以下时处于低产业水平,在0.39~0.492之间时,产业结构处于中等水平,在0.492以上时处于高产业水平。当人均GDP对数值在10.36以下时处于低经济水平,在10.36~11.321之间时处于中等经济水平,在11.321以上时处于高经济水平。对应不同的门槛临界值,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作用呈现出多阶段变化趋势(见表6)。

表5 门槛显著性检验

表6 门槛回归估计结果

从表6的门槛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在受到门槛约束的条件下,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非线性变化。在模型1中,当以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呈现出“V”型变化,即当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呈现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城镇化处于中等水平时,流通技术进步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城镇化条件下,流通技术进步表现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现象的出现基本符合零售经济的一般变化规律,正如上文中提到,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生存类物质资料的消费居于主导地位,过快的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业发展存在结构失衡的状态,但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市场对零售业需求的不断增大,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积极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当市场需求达到饱和时,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产出效应呈现边际递减状态,导致流通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逐渐变弱。在模型2中,当以产业水平为门槛变量时,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不过仅在中等产业水平条件下,这种影响作用才具有统计显著。在模型3中,当以经济水平为门槛变量时,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递增性,在经济水平较低时,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在中等经济水平条件下,转变为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时,流通技术进步的影响转变为显著促进作用。从门槛效应回归的结果来看,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的影响作用显著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约束,并且在不同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两者的关系均表现出多阶段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表现非线性变化;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善,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逐渐增强。

五、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得到以下结论:2009—2018年我国流通技术进步与零售经济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各地区的空间集聚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不过各地区的内部差异相对较小。流通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并且邻近区域的社会环境对本地区的零售经济也具有显著的溢出作用。此外,流通技术进步对零售经济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门槛特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流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根据上述结论得到如下启示:

1.要根据地方发展的差异性,优化配置各类流通资源,尤其在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总体调控功能,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推进环城公路的建设进程,综合采用限行、限号等管制措施,鼓励市民节能出行,提升现有流通技术的利用效率。同时,要注重新型流通技术的不断开发,鼓励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充分依托互联网与大数据平台,改善传统流通贸易模式,提高流通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流通模式的转型升级。

2.要注重改善区域的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全社会的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流通技术进步的经济刺激作用,为零售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要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经贸市场的融合,为零售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兴增长点。二是要深化产业转型,根据地方的市场需求,分步骤推进产能转移进程,不断优化产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转型,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猜你喜欢
门槛流通零售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门槛杂说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新零售咖啡”前景几何?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美国的蔬菜流通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