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艳,李建法,潘欣(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一直受到国家重视,所以涌现出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的提出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便于院校全员凝聚力量,共同参与,使得教育综合化,实现立德树人目标[1]。专业核心课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以来,专业核心课老师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所以,专业核心课老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
为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育中,课题组成员深入调研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5个专业,29位专职教师,发现化工类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课堂教育中增设的一项活动,而是以课堂为载体,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高职化工类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职业岗位知识及技能需求为导向,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运用隐形方式方法渗透思政教育。由于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相关概念和理论理解有限,为了实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特别是专业核心课,会专门挤占课堂一定的时间向学生机械的进行一些思政理论、思想道德以及价值导向方面的灌输,忽略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这种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知识两张皮现象难以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和共鸣,反而会影响专业课知识和技能传授效果[2]。所以,为了使高职专业课教师灵活的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需要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以真正达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又以鲜明的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重点和目标,为高校课程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所以,高职院校教师要明确知道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化工类专业核心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形中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只重视原理、概念、方法以及技能的讲述,疏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案例的积累。最终由于教师在行动上对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忽视和课程思政素材的匮乏,严重影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兄弟院校调研,目前各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误区。各高职院校要想推进课程思政进程和达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则要摸清楚自己院校实际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课题组成员根据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核心课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以下改革路径。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在课程思政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课程思政改革是否能成功,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是关键。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专业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相关素材,其原因之一就是专业课教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文化素养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都比较浅显。所以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上资源和机会,对专业课教师有针对性的、系统地进行培训,或者学校提供特定的思政专题邀请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老师进行研讨,共同提高各自的思政教育水平。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慢慢积累,循序渐进。为使更多专业课教师从言行上重视课程思政教育且效果良好,则需要制度支持。所以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如:教务处牵头鼓励或要求专业课教师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树立典范,引导专业课教师去学习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教研室活动中有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题讨论会;校级层面专门成立课程思政研究团队攻克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不定时地引入课程思政专家进行指导学习或者派送一批专职教师出去学习等。
要使课程思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则需要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首先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要突出对学生正确的三观引领。如化工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在课程目标设置中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爱国情怀、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以及质量、环保和节能意识等[4];在教学内容上,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将德育教育、价值引领、劳动教育等融入到专业理论课及其实践课程中。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场所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将经典案例、中国故事、正能量标语等与专业课知识无缝对接,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和职业操守;在学生评价考核中,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理想信念、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劳动教育、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团体意识等纳入最终考核体系。
为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成立一个由化工类企业专家、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政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5]。因为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等教学文件,不仅可以将专业课程中蕴含和需求的思政、文化和价值元素等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中,而且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可以及时沟通,协同配合,共建良好的班风、学风。这种课程教学团队内教师间的良性互动和互相支持,能真正地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协同效应。虽然化工类专业核心课不同,但是课程也蕴含着许多相同的思政元素,所以建设一个专业群课程资源库可以减少课程思政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课程资源库建设,从而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进程,进一步加快提升高职化工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之,随着化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现代化工企业对化工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化工类专业核心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更是承担着对学生价值引领的责任。虽然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多样性,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着很多共性。所以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思政教育贯穿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必将成为化工类专业核心课堂教学改革持续的方向。借此机会,将化工专业核心课程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将化工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技能、有活力的21世纪化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