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英才小学 谢海芳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这门课程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以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生活,以促进学生在生活发展为课程的基本追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程氛围上追求趣味性,在内容上追求充实,在方法上寻求简单、高效,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探索性、探究性、情境化、生活化的特点。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是社会建设的潜在力量和关键因素,其品德教育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法治水平。实施新课程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比重不断上升,其原因是实施道德教育是一种重要媒介,它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规范其社会行为,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但由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尚未成熟,面对是非不能作出正确判断,教师应优化教育措施,创造生活情境,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把教材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在认知社会的基础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心理研究表明,最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的学习内容,相似的学习对象更易为学生所感知,并且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转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生活化情境,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可提、有情可感。如教师可让学生看父母的照片,这里有医生、教师、警察、收银员、厨师等。请学生介绍家长的职业:学生自己认为父母的工作如何?从而引入劳动者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学校的劳动者是谁,学生身边有怎样的劳动者,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周围的劳动者,围绕学生生活,逐步扩展范围,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者的情况,理解劳动者劳动的艰辛,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
小学政治课三维目标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意义,能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教育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法律的威信,促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法律的权威。例如在上“心中的110”一课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生活的艰难,珍爱自己的身体与健康,加强他们的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在人际关系中进行自我保护与自我构建。教师可利用电子产品播报小学生动画视频,同时利用角色体验受骗过程与自我保护的现场实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爱自己的身体与生命。
在道德与法治背景下,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途径是参与实践活动,而非直接向教师学习。因此,教师在创造生活情境时,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发挥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例如在教学“我的家乡”课程时,教师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在上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向家人寻求帮助或者上网搜索信息,展现自己家乡的产品。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流程可以为:先向小组成员介绍家乡产品,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在台上演讲。学生可以通过文字介绍、实物展示、现场营销等形式,讲述自己喜欢某项家乡产品的理由,激发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触手可及的教学情境,能有效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细致指导。
情境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师生互动过程,其过程十分复杂。教师应及时收集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以适应课程的要求。如果学生有不良的学习行为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提供帮助,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教师也可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上完“爱心的传递者”一课后,教师可在课后教学生如何伸出自己的爱心之手:在教室里播放几张残疾人的照片,向学生介绍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促使学生对残疾人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引导他们感受残疾人的世界,如用一只手系上红领巾,用眼罩微笑,说一句安静的话。要求学生结束体验后互相交流感情。再比如在课间十分钟,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观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四件事:上厕所,玩游戏,喝水,准备上课,学生可自由安排顺序。当学生结束安排过后,教师可引导他们按顺序说明,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表演和交流环节的安排如下:备战休息、上厕所、喝水、玩游戏、准备上课,看看谁的用时最快,时间安排最合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观念,帮助学生内化课堂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应灵活选用教学材料,对当前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学习课程的难度,全面构建知识系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质是让学生学会看待和正确分析生活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例如在上“互联网新世界”一课时,教师要利用用互联网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搜集更多课外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不同的思维在课堂中得以碰撞,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具有内容感和形式感,使学生获得自我认知。其次,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将素材整合于声、光、影展示形式中,将学习内容更生动化、具体化地呈现出来。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改革开放时局下我国社会建设的盛况,从经济、科技、国防等多个方面,保证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某一教材范畴,而是把握现状,放眼未来。通过主题访谈活动,创设主题版块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身边的变化,体验社会发展我们带来的便利。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制订三维目标培训计划,明确教学结构;其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最后,结合信息技术,丰富生活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