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燕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高校化学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的结合,可有效规避化学实验危险,还可增强师生的“教”与“学”的互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可实现高校化学课堂的合理赋能,使学生不再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所困扰。师生可基于信息化设备和互联网平台,立体和有趣的展开化学教学活动,并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掌握知识要点。而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化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应从学生长远发展视角出发,设计可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计划。基于现代化和情境化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的研究化学知识,并在不同规模和主题的化学实验中,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依托计算机设备和信息技术生成的新型教学工具或育人新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将虚拟的网络空间与实体课堂进行连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对教学行为的限制和束缚。从某种角度来说,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技术和硬件设备,以及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上具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具备构建虚拟课堂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繁杂的教学信息,并能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高校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合理的设置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比例,以保证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为抓手设计教学活动。而互联网时代下,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获得蓬勃发展后,催生出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以信息化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使得大量的网络素材和视听资源进入到传统课堂。教师不再单一的以文字和图片为媒介传播知识和文化,可利用音频、视频、网页链接、网络直播等方式组织教学。甚至,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可对难以理解但十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可视化处理。如将理论知识渗透到视频课件中,并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趣味化的输出,不仅可极大丰富教学形式,还可为高校化学课堂赋能和赋魅。
高校实际开展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融入信息化教学方法时,应切实保证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信息化教学,既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还是蕴含显著技术性的教育新工具。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需凸显化学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和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讨。应尽量杜绝出现信息技术滥用的问题,导致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倘若学生的目光进停留在花哨的教学形式上,无法深入的学习知识内容,将不能切实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和育人功能。因此,教师需秉承课程安排合理性的原则,将信息化教学科学的应用到高校化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彰显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和育人本质。
信息化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需将关键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始终坚持教学内容和手段高度匹配性原则,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即将信息化教学合理的渗透到传统课堂中,以化学教材为立足点、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验性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同时,教师基于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案的过程中,需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疑点等进行教育活动。必要时应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以此驱动学生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体现灵动性和双向性,知识应在深度的交流和反馈中进行深化和延伸,使学生的知识层次获得丰富,并科学的拓展他们的学习思维[1]。
高校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不易于全员和全方位的开展教学活动。尤其,对具有理解难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若仍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将无法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将信息化教学科学的应用到高校化学课堂中,这既是对现代化教育改革倡议的积极反馈和响应,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意识。教师应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组织所有学生深度的参与课堂基础实验活动中。即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化学课堂的实验的实操性,不局限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应将重要的知识点渗透到简单易操作的化学实验中,组织大学生亲自操作和细致观察,并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真正内化吸收化学知识。例如,教师讲解“高锰酸钾”内容时,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化设备,鼓励他们进行实验和测定。学生根据滴定分析条件,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和观察[2]。当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在电子屏幕上及时公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引导学生安全和规范化的操作。教师应对实验试剂容量进行科学配置,并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实验仪器。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滴定的方法对高锰酸钾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并迅速聚焦测定对象。此外,教师应利用信息化设备完整的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便于学生进行反复的观看,使他们在客观的反思和不断完善实验流程的进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内涵和实验要点。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更强调利用科技手段强化高校化学教学的效果。教师需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优势,通过设计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应对传统化学课堂进行延伸。如组织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前提预习理论知识,并全面掌握接下来具体学习内容和步骤。这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建立初步的认知后,更利于对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化学课堂上,教师可将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步骤设计成图文并存的课件,以此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利用先进的投影设备和网络技术,构建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如将学生设定为实验人员或化学课题研究者,组织他们带着任务和使命进行实验和讨论。基于极具氛围感的化学课堂,更易于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且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技巧[3]。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情境化教学模式,不仅可提高教学质量,还可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此外,教师可设计深层次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体验科研和实验的乐趣,令他们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感、愉悦感和满足感。以信息化教学为工具,架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依托自由、有趣、创新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科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并逐渐强化他们的科研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教学形式[4]。教师应秉承开放和创新的思想,不断对教学模式和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信息化教学的感染力,进一步活化高校化学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可将信息化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融合,构建智慧化和多维的化学课堂[5]。教师应将不易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可视化转化。如利用信息技术对文字和图片进行高效的处理后,能制作成立体和有趣的视频课件,而后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生动的呈现。如教师以“化学试剂的信息化管理”为主题,组织学生深层次的参与到教学设计与实践中。高校化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以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师生紧密围绕化学试剂的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方法展开研究与探讨。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采集、分析、处理、汇总研究资料和信息,令他们从不同视角分析化学物品的危害和用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有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从对文字、视频和声音进行处理后上传到公共教育平台中。教师可将所有的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全程化的录制,并编辑成可线上观看和灵活下载的学习素材。基于此,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信息素养,令他们成为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实操技能的人才。
总之,高校针对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需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新标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扩充教学内容,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与优化。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组织学生化学实验,引导他们精细化的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和流程,促使他们真正内化吸收知识。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令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令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强、知识结构丰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