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单元统整教学是教师基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种策略。通过把握双线结构,聚焦单元目标,双向多维度地整合教学资源,凸显教学重点,借助“单元导学单”“学习提示”等支架,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着力落实语文要素。秉承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的编排原则,教师以统整单元目标为抓手,统筹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提升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关于单元统整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单元统整教学;核心素养;双线结构;策略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是在建构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的传承。单元统整教学就是教师基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种策略。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逻辑特点,以单元目标为抓手,通过“联系”与“比较”,以任务驱动为媒介,强化语言实践,提升思维品质。开展单元统整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和方法体系,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下面笔者将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阐述如何开展单元统整教学。
一、 把握双线,统整单元目标
(一)人文主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合的编排方式。有效的备课才能构建高效课堂,这需要教师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揣摩单元文本、课后习题与各版块之间的编排规律,深入思考整体的教学思路。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编者以“金秋时节”作为单元的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从秋色、秋叶、秋雨、秋声等不同角度描绘了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语文要素
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遵循双线结构,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在单元统整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关注不同年级教材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聚焦单元导语,其语文要素之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是在低年级掌握了借助插图、查字典、联系生活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延展和能力的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见表1)
研读本单元的课文与语文园地,我们发现阅读要素在横向文本间也有所侧重。例如,《古诗三首》理解诗词的意思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或插图的方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在学习“明朗”“凌乱”等词语时,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秋天的雨》则以“五彩缤纷”为范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听听,秋的声音》侧重引导学生自主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学法迁移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则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梳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并在“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中通过理解“憧憬”与“忐忑不安”意思的活动,检测学生对理解词语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
“学习写日记”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学写日记旨在引导學生留心观察并记录生活,逐渐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日记是三至六年级第一篇要学习的应用文。基于此,可以初步形成单元统整目标链。(见表2)
二、 巧设支架,促进思维发展
单元统整教学要想有序有效地开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载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实际设计单元导学单,引导学生课前进行个体的前置性学习。以本单元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单元导学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整体预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导学单
任务1:阅读单元导语,圈画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语文要素。
任务2: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任务3:想办法识记生字。
任务4:圈出不认识的词语,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任务5: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个方面来写秋天的景物?
任务6: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完成任务1,旨在明确“金秋时节”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学习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为组织单元整体学习作好铺垫。在初读课文过程中,扫清生字词的阅读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紧扣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不认识的词语意思,同时鼓励学生对本单元的文本内容或表达方式等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三、 学法迁移,提高教学实效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思路上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加强方法的指导,强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方法在新的学习内容上实践运用。在预设单元统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启发性问题,在学法迁移运用中,使学生领悟本单元课文的表达特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学《古诗三首》时,可以将注释和画面结合起来,联系课后习题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明朗”一词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明朗”是指天很蓝、很亮;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清爽、明亮;也可以借助近义词理解为“晴朗”;还可以把“明朗”拆分开来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解释为天空明亮,光线充足,天气晴朗。在梳理小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刚习得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秋天的雨》在落实单元“阅读要素”时,教师可利用书上的“学习提示”展开设计:先请学生初步把握段落内容: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以“秋天的雨是怎样分颜色的”为阅读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圈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指导学生利用近义词替换、联系语境,或通过语素意义叠加和联系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并抓住“飘哇飘哇”“你挤我碰”等词语,想象秋天里的银杏、枫叶、田野、菊花等美景,在朗读中感受秋季各种事物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形象,深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迁移运用文中句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充分创设情境,借助图片,发现特点,展开仿写。
四、 读写结合,强化语言实践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指向单元设计的整体性、过程性,凸显“点明要素——习得方法——实践运用”的基本教学思路。统整读写注重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展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单元精读课文也编排了指向表达的课后练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要求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秋天的雨》要求根据课文的语言图示展开想象,照样子写句子。对比两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二者都有描写秋叶的片段。因此,单元统整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次情境小练笔:先让学生制作“秋叶”卡片,在班级举办一次“繽纷秋叶展”。学生把收集的秋叶展示出来,并向其他人进行介绍,再结合单元习作“学习写日记”,让学生在“缤纷秋叶展”的后半部分,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这些秋叶,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模仿《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式结构,写“秋的日记”。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感受秋叶的形状与色彩之美,激发其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断提升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例如,本单元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的“学习提示”中要求学生交流听过哪些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习作要素”,鼓励学生走入大自然,投入秋的怀抱,到大自然去聆听秋天各种奇妙的声音,利用电子设备把声音录下来。通过声音,并将想象到的画面,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五、 多维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运用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提升课堂的高效性,尤其是通过正面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自由真实的表达。在单元统整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引入“学生自评、小组自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分别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推动学生持续性的学习。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是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这一“阅读要素”的总结概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含有难懂词语的句子以及课后关于词语理解的习题,梳理出理解词语的方法包括查字典、看插图、看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借助近义词、想象画面等,鼓励学生在今后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用上这些方法。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能简化思维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厘清理解词语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列举了两个例子,教师可结合“交流平台”的总结梳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憧憬”和“忐忑不安”的意思。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词语的方法,比如:“憧憬”一词可以联系句中的“即将到来的一
天”“期待”或替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忐忑不安”一词可以联系“不安”“害怕”,或根据“忐忑”的字形,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内心不安定”。
此外,还可以设计相配套的测评材料。例如:阅读课后阅读链接《太阳时钟》(节选),教师以“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为任务驱动,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展开交流。阅读“候鸟”片段时,学生对于“催促”“白昼”“启程”“覆盖”等词语理解较难,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理解,进一步强化本单元“阅读要素”的训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设计“短文和《秋天的雨》的异同”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对比阅读,学生在学习反思中内化能力,提升素养。
实施单元统整教学,教师需要把握双线结构,聚焦单元目标,从纵向、横向多维度统整教学资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借助“单元导学单”“学习提示”等支架,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着力落实语文要素。秉承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的编排原则,教师以统整单元目标为抓手,统筹课内外教学资源,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提升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王培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析: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25-27.
[3]李莺.任务统整: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J].教育视界,2020(32):44-49.
[4]陈智文.双线四步一习作 统整教学效率高: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指要[J].宁川小语,2021.
作者简介:
田亚燕,福建省漳州市,闽南师范大学龙文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