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常见运动损伤与应对方案

2021-01-07 13:06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4期
关键词:运动量课外体育教师

皖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体育设施的日益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学校虽然可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其体质。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率,进而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降低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此,中职学校要想持续发展体育教学事业,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针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较为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类型,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以此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安全的统一。

一、中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课外竞技体育活动中常见摔伤与碰伤

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外时间较多,且正处于活动好动的青春期,这就会大大增加其日常运动量。与此同时,受教育部门的指示,中职学校也在不断完善其内部的体育基础设施,例如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与足球场地等,部分院校也修建了室内体育运动馆,这就为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1]。但在具体活动中,由于现场缺乏体育教师的指导,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且不具有自我防护能力,这就极易导致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出现摔伤与碰伤的情况。特别是对抗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发生摔伤与碰伤的可能性更大,例如足球与篮球运动项目,摔伤与碰伤的程度大多都较为严重[2]。原因分析如下:在篮球课外活动中,由于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抢篮球板与拦截运球等环节,这就会导致其忽视自我保护,因此就极易在猛烈的运动冲撞中发生摔伤与碰伤。而在篮球课堂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这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进而减少摔伤与碰伤等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也要格外注意足球课外活动中的铲球争抢这一环节,该环节也极易发生摔伤与碰伤。

(二)课外常规体育活动中常见拉伤与挫伤

学生在参与课外常规体育活动的时候拉伤与挫伤是极易发生的两种运动损伤类型,分析原因如下:在进行课外常规体育活动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就快速投入到了激烈的运动项目当中,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学生发生挫伤与拉伤的可能性。尤其是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项目时,若热身不到位,发生挫伤与拉伤的可能性更大。与此同时,天气不同,其对于人体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例如,在炎热的夏季,由于人体体温普遍较高,血液循环速度也会明显加快,在这种情况下,若热身准备不充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挫伤与拉伤。但在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就会变大,此时若学生不进行热身准备就直接跑步,发生拉伤与挫伤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大幅度运动下,腿部很容易导致拉伤,踝关节也会因僵硬而发生挫伤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与恢复,当其再次进行运动时,受伤部位就极易发生二次拉伤或者是挫伤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不可扭转的损伤。为此,当学生发生挫伤与拉伤时,一定要及时治疗,并充分的休息[4]。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在挫伤与拉伤还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参与了强度较高的体育活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伤势,严重的情况下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二、课外体育活动损伤调查分析

(一)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数据分析

为了进一步增强本文章论述内容的严谨性,我特意对某学校近几年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总共有339 名学生发生了各种类型与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损伤程度较小的学生有55 名,仅占课外体育活动损伤人数的16.22%,有209 名学生为中度损伤,在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达到了61.65%;而损伤情节较为严重的学生有75 名,占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总人数的22.12%。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在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损伤类别所占的比重来看,中等损伤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为此,中职学校就要将中等运动运动损伤作为课外体育损伤的防范重点。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不可忽视重度损伤类型的预防工作,以此来有效避免与减少对学生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损伤。

(二)损伤引起因素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学校两年来,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损伤的情况可知:大约有41.56%学生认为,运动损伤主要是由思想不重视而引起的;有30.23%的学生认为,运动损伤是因运动前预热活动准备不充分而引起的;有12.46%的学生认为,运动损伤是由运动器材与运动场所导致的;还有10.67%的学生认为,运动损失是因身体状态欠佳或者是本身就有是旧伤而导致的;另外,还有5.08%的学生认为,运动损伤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导致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能力较弱。同时,身体状况不佳或存在旧的身体伤害是导致运动伤害的次要因素。为此,有效降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伤害率,就要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应对方案。

三、中职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应对方案

(一)学生要树立自我防范保护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将运动安全教育渗透与贯彻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以此来有效消除学生“运动难免损伤”的思想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等情况的发生。此外。学校要加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学生在课外对抗运动中的运动学科教育,这不仅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实际对抗运动中减少冒险对抗行为,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与减少各种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

(二)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适度原则来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第一,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学生对自身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适应能力不是很了解,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指导。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查,以便其大概掌握每位学生的身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位学生的适当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第二,在众多学生中,难免会有个别学生的身体存在着某种缺陷。为此,体育教师就要对该类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运动强度较低的体育项目,例如瑜伽、太极等。同时,针对部分存在旧伤或者是不适合某个运动项目的学生,教师就要合理安排其体育项目[6]。以手腕关节有旧伤的学生为例,在为其安排体育项目时,要尽量避免安排排球与篮球等体育项目。

第三,在体育老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身体健康之后,有必要为他们开发个性化的体育计划。确保高质量完成课程整体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考虑个别学生的体质差异,灵活安排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三)运动前充分热身预热

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前,学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以此来有效预防与减少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首先,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渗透循序渐进这一运动原则,特别是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一定要保证运动强度与运动安全的前提下来逐步增加运动量,提升运动强度,千万不可冒进[7]。例如,在参加足球运动时,若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对抗技术与技巧时,就不要安排学生参与高强度的对抗运动,以防引起运动损伤。

其次,在安排体育项目时,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校当前的体育设施情况,尤其是在开展室内体育活动时,如果室内运动场地的面积较小,就会因拥挤而引发运动损伤。为此,在运动场地面积较小,且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最好不要安排室内体育活动。另外,在安排室外体育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体育设备的安全性,特别是长期处于风吹日晒环境中的器材,以防因器材陈旧等原因而引起运动损伤[8]。

最后,体育教师要告诫学生,若身体状态欠佳,或者是旧伤初愈,就不要参与课外激烈的体育运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职学校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充分重视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工作,正确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要对课外体育活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实施系统的调查分析,制定出更为科学、可行的应对方案,以此来有效预防与减少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从根本上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量课外体育教师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小满课外班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