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中心小学 赵玉红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环境下,留守儿童们长期得不到关爱与引导,因此其中绝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日常的学习方面,均存在着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这也是留守儿童们在农村环境下逐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的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通常为不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对于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等。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不良的情绪变化。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分开的时间较早,在年龄较小的情况下其身心发育仍不成熟,再加上缺少正确的成长指导与日常关怀,因此大部分表现出了严重的紧张、胆小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形成自闭型人格,影响未来的健康成长。这些突出的心理问题使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上相较普通儿童有着诸多差异,例如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或是独来独往的情况较为明显等。
而面对如此困窘的农村留守儿童局面,家长们往往表现出有些无奈,因为长时间在城市务工,所以没有足够的条件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这样一来,陪伴孩子的多是在家中的年迈老人,他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多是保证温饱,但在教育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只得依靠教师给予其基本的人格引导与知识教育机会。相对来说,教师是陪伴留守儿童们时间最多的群体,因此也是对其产生影响最大的团体。若教师能够在下课后选择运用与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相匹配的策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则将会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明显的温暖与关怀,从而实现改变我国留守儿童现状的目标。
作为教师,应保持公平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给予其足够的关心与爱护,不忽略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任何异常表现,以保证问题发现的及时性。教师所进行的一切行动,都应建立在教师对留守儿童真心关爱的基础上,若真心不足,即使制定了对应的策略,最终的实施效果往往也只是形式上的良好结果。对待留守儿童,付出真心去帮助他们,既是落实相关措施的前提条件,也是获得满意教育结果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采取多种能够及时掌握留守儿童信息的方式搜集其信息,例如通过家访、经常性的沟通以及与其父母之间的交流等,构建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明确记录留守儿童的日常表现与表现出的性格,包括学习习惯、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是否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心理问题等。这样,教师就能够以建立的档案为基础准确掌握儿童的具体情况。再在综合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人际交往细节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儿童在每一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突出的性格倾向等,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儿童们提供帮助,从而解决其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留守档案在建立后,教师在面对这些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时,就应该具备区分不同儿童状态的能力,从而在课后选择为其做对应的心理疏导,以帮助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条件不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着诸多差异。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区分,不能统一应用同种方式解决多种类型的问题。以“有着强烈自卑心理的孩子”为例,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并经常性地给予肯定,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学会欣赏自己在多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其后续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存在经常性焦虑或心理紧张问题的儿童,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儿童的具体情况,了解心理紧张现象诱发的原因,从而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消除其存在的心理障碍。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可以选择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视频等方式,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与远方父母交流的机会,从而让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获得温暖,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
课余生活是否丰富,与留守儿童活泼性格的养成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这一角度为切入点,充分发掘出儿童身上的潜力,为其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丰富其课余生活,使其由于缺少父母关怀而产生的孤独感有可以寄托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即一个教师带领几个儿童成立兴趣小组,展开不同兴趣小组之间的活动。这在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与朋友相处的快乐,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将有极大的提升,增加成就感,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过小,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再加上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因此他们极易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危险。而作为留守儿童在农村中的监护人,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且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无法为其提供基本的保护,自然也不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安全教育,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教师,应加大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力度,帮助其树立全面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其能够在遇到危险与受到伤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以及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想要真正改变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现状,我们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国家、社会、家长以及学校真正提高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这样才能让儿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从而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