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率的影响观察

2021-01-07 09:38张玲玲吴凤霞
关键词:生活习惯负性病情

张玲玲,吴凤霞

(中部站区空军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 大同 037006)

冠心病属于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目前较为常见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极高。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季节变化相关,其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导致患者心绞痛的原因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旦发生心绞痛的情况,对其生活、工作、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疾病的认知,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所以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对其负性情绪以及康复率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3.64±5.75)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3.45±5.34)岁。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均是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在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前实施与对照组无异的常规护理,后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干预主要内容为:①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到病房进行巡查,及时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沟通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和自述情况,充分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如发现患者因为病情原因导致负性情绪滋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发现患者生活中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应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干预[2]。②培养健康意识:在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冠心病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导致冠心病发作的诱因、易患因素、生活习惯、急救措施等,让患者对冠心病能有全面的认知,使患者自我树立一种健康生活意识,明白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负性情绪都会都会诱发冠心病,从而改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负性情绪。③健康运动指导: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日常运动进行指导,鼓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多进行适量的健康运动,从而调解内心压力,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免疫力增长,使身体更快更好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出院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分为三个标准:完全康复、基本康复、未康复,康复率(%)=(完全康复+基本康复)/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t检验与x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干预后,研究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0 47.37±6.86 35.76±4.76 51.75±6.85 41.64±5.21对照组 40 47.53±6.32 40.75±5.86 51.84±6.42 46.75±6.63 t 0.108 4.180 0.061 3.833 P 0.914 0.000 0.952 0.000

2.2 两组患者康复率比较

在一年的随访过程中发现,研究者患者病情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也进一步步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日趋升高,已经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病症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关心疾病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率,强化患者以及家属对关心疾病的预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3]。冠心病患者大概了解肥胖、高血压以及情绪激动等会对病情有所影响,但却对导致冠心病发作的诱因、易患因素、生活习惯、急救措施等善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进行干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线,树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意识,积极配合治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认知行为干预是以患者的情绪为中心,通过针对性的情绪疗法以及放松心绪训练来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干预过程中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利于患者身体的改善,由此提高康复率。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研究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康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病情康复率。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在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其实施情绪疗法,让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自身负性情绪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负性情绪会推进冠心病发展,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而情绪疗法可以给患者树立一种正确的情绪意识,使其针对不足进行改进,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自身存在的负性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从而促进病情康复。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培养了健康的生活习惯,为治疗冠心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其负性情绪的改善,还可以有效提高康复率,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负性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