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秋云
摘 要:个性化教学的针对性较强,需要结合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个性化教学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从整体上来看,个性化教学能够实现尊重整体、发展个体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本篇文章围绕特殊学校和特殊教育展开叙述,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相关调查内容总结出了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四点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应用措施。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课堂 个性化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45
特殊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社会,面对生活。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帮助特殊学生能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一、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应用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从教学质量上来看,语文教师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性。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提倡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教学,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其次,从教育教学的本质上来看,特殊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照顾,最适合开展个性化教学,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掌握特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包括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与实际的学习水平,这样才能使教学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最后,从特殊教育与个性化教学的关系来看,个性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给教师带来了一定教育经验,从而为教师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现阶段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从教育教学的方式上来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的学校存在一定差异。特殊学校的内部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甚至有些学生在智力上存在残障,由于特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传统的教育方式显然并不能满足差异教学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教学的针对性。但根据实际调查显示,许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无趣,未能充分调动特殊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知识实际掌握方面还存在大量提升空间。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影响了特殊学生的学习进程,不利于对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教学内容太过依赖教材
对于特殊學生而言,由于其身体存在缺陷,所以大多数特殊学生活动的范围都比较小,课堂教学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场地、教学设备等多方面的限制,教师太过于依赖课本,使整个教学停留在课本的层面。内容相对枯燥与乏味,若班里存在智力缺陷的学生,很可能因为基础不好,看不懂课本,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无法感受语文的魅力,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为特殊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的主要应用
1.针对不同特殊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目标
如果班级里存在智力缺陷的学生,则教学效率相对较低,教学难度变得更大。智力缺陷的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往往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反复解释。为了保证班级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例如,针对盲人学生的教学方法与针对智力缺陷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就完全不同。从本质上来看,盲人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高,而智力缺陷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语文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认识公交站点》这一节的学习为例,对于智力残障的学生,教师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如何明确公交站点的意义,还要进一步拓展,围绕所在公交站点展开对话,创设情境,使智力缺陷的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与人交流。而针对聋哑学生,由于无法看清课本或者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教师就需要将口语、书面语以及手语进行结合。针对盲人学生,教师需要整合教学资源,为他们准备一份认识公交站点的录音,通过有关的录音文件或者公交站点的语音播报等音频,尽可能降低盲人学生的学习难度。
2.尊重学生的差异,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明确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增强语文课程的趣味性,调动特殊学生的兴趣,使特殊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开心,收获进步。通过长时间与特殊学生相处,我们得知,特殊学生由于身体缺陷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内心更加敏感,自卑,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与其他学生沟通与交流。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多给予这部分学生关心与爱护,多利用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在课堂之外,语文教师也需要主动与这部分学生进行沟通,明确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在课堂上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对于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来说,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与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特殊学生能够比其他学生更加坚强、更加乐观,直面生活中的一切。
3.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的个体训练
特殊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内容的设置上,特殊学校的语文课程内容往往更加具有基础性,但由于学生存在大大小小的缺陷,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容易遇到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划分,分为几个小的部分,供不同的特殊学生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茶山公园》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拆分,包括生字的识别,文章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课文的赏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目标进行学习,使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训练,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应该主动与学生交流,深入特殊学生的群体之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个性化教育进行一定的优化与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任务
特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中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任务,从而激励学生。其中,听力障碍学生最值得关注,听力障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难题。听力障碍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较为简单,活动的范围也较小,再加上听力存在缺陷,所以在接收信息方面,听力障碍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比其他特殊学生要少,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教师应该从听力障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画面感较强的图片与视频。例如在学习《客家文化公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进行划分,利用视频、音频等不同的教学资源,为大家介绍客家文化公园的面貌,以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介绍文化公园的内涵。
综上所述,特殊学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类群体,为了满足其学习语文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帮助特殊学生进一步加强语文实践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关心与爱护特殊学生,利用激励的方式,提升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对于特殊学生而言,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个性化教学的意义与要点,做好个性化教学工作的相关细节,从而提升特殊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在交流方面提升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晓红《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新课程》2017年第13期。
[2] 周健儿《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0期。
[3] 陆雪英《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8年。
[4] 张倩《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分析》,《中外交流》2017年第33期。
[5] 向元彬《浅析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应用》,《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4期。
[6] 洪沿份《谈个性化教学在特教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亚太教育》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