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网络观”的理论渊源

2021-01-06 08:46娄博华
学理论·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群众路线

摘 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习近平“网络观”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文中对习近平“网络观”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渊源做了梳理和探讨:其内容总揽安全、技术、创新、人才、主权、合作、治理等全方位要素;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共同赋予习近平“网络观”的思想底色和时代特色。对其理论渊源的切实领会和把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观”的首要之义。

关键词:习近平“网络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群众路线;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2-0010-03

从党的十八大至今,党和政府将舆论宣传和网络发展治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联网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创新的新领域,其呈现出的新业态、新趋势、新理念方兴未艾,变革着时代。在互联网技术变革的“双刃剑”悬而未定、信息时代主动权的“争夺战”狼烟四起、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共同体”亟待构建的宏大背景中,习近平总书记恪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的前瞻判断,并在准确把握国际大势和立足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屋建瓴、视野宏远、思路清晰、内涵丰富、逻辑缜密、辩证统一、特色鲜明的“网络观”,总揽安全、技术、创新、人才、主权、合作、治理等全方位要素,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关于习近平“网络观”的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是其关于治国理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网络强国战略”中互联网论述的浓缩精华,意蕴厚重宏阔,政界、学界对其解读和阐释各有特色和侧重:在官方表述中,新华网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从习近平“网络观”提炼出四个关键词,即人民、安全、创新、开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路上》将其归纳为建设网络强国,保障网络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清朗网络空间,汇聚网络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新华视点将习近平“网络观”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建设网络强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网络空间治理、核心技术突破、安全与发展、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发展、人才支撑、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光明网刊发的理论文章提出习近平“网络观”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涵盖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意识形态和文化生态、立法、国际视野等。在学术界,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网络观”是基于现实考虑和宏观考量的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主张,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和指导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管网、用网、治网的行动指南,更是中国特色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根本遵循。其中,郭盈玲认为习近平“网络观”的内容基点是“共同观”,包括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等具体含义;上海社会科学院王世伟将习近平“网络观”概述为总体安全观、目标愿景观、双轮驱动观、合作共赢观、共享平台观、网络清朗观、依法治理观、有序发展观、网络主权观、全球治理观。在国际社会上,海外专家学者高度赞赏习近平“网络观”,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塔吉克斯坦塔通社副社长萨尔瓦罗伊表示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始终是形势主流”的判断;俄罗斯《银行观察》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师瓦季姆·费列涅茨非常支持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观点,提到“中国积极研发网络自主核心技术是完全正确的发展方向”;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评价其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映射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美国学者小约翰·柯布表示唯有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前进,人类才有希望等。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是和《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一脉相承、相互融通的。据此,习近平“网络观”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治理原则,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建设,构建“一基四共”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究其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共同赋予习近平“网络观”的思想底色和时代特色。

二、习近平“网络观”的三大理论来源

(一)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恪守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在2016年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就深刻指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关键性,并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常识中,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时代,是没有“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的,其经典著作中更不会有直接的、详细的叙述。然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其新闻舆论观的诞生赋予丰厚的哲学意蕴;加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工人运动、革命历练、报刊活动中的经验和思考,为其新闻舆论观的形成和丰富奠定了实践基础和内容积累,并随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的中国化和时代化进程,其内涵进一步拓展。

一方面,习近平“网络观”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新闻和舆论精辟的叙述。例如:“新闻机构属于上层建筑,有着意识形态属性。”[1]列宁称报纸:“我们的报纸是我党的一面镜子。它应当经常保持干净,摆放端正,它所反映的东西,都不应失真。”[2]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时期就用“耳目喉舌”等强调报刊的使命任务,提出“向公众介绍当前形势、研究变革的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形成舆论、给共同的意志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3]这些论述,完全可以延伸至如今的各种媒介。马克思的“社会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4]這一概述准确判断了社会舆论的意义。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新闻舆论上有关党性原则、新闻自由、队伍建设、规律认知的经典论述亦为推动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治理做出了根本指导。

另一方面,习近平“网络观”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的创新和拓展。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搞好新闻舆论宣传,提出“实事求是”“生动鲜活”“大众至上”等主要原则。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市场这块大蛋糕中,中国要占有一席之地。”[5]并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需要,强调新闻媒体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成为宣传全国安定团结思想的中心。”[6]江泽民同志在互联网发展治理中的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为中国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强调“互联网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7],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主导权,提高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8]总而言之,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的中国化和时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求真务实、为人民服务、遵照规律、科技创新、价值引导、监督管理等是中国舆论引导和互联网发展治理始终如一的共识。

(二)基因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纵观建党百年的发展和历史,“人民群众”无疑是最高频词汇之一。从革命战争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这个初心,始终围绕“群众路线”这个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干事创业,始终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放在心头、挂在嘴边、摆在首位,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因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本着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始终相信人民的态度、鼓励人民的参与、汇聚人民的智慧、依靠人民的力量,努力让互联网社会发展回馈和造福人民。早期,《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系统阐述了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9]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依靠这一“铜墙铁壁”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凝聚起磅礴的斗争力量,赶走了法西斯列强,推翻了“三座大山”,赢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发出感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众路线”这一提法于中共八大被首次载入党章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广大人民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实现了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跨越式飞跃,由此产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劳模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疫精神等为“人民力量”“人民依靠”“人民智慧”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在习近平同志的“网络观”中,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就是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0],并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10]。提出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群众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11]坚信“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12]在习近平同志的“网络观”中,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始终被作为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密码”和智慧。

(三)核心立意:“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

在新时代,发展是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紧迫性的问题,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实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理念的提升和与时俱进,为互联网领域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优势提供了科学遵循和行动指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就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互联网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破解核心技术这个最大的“命门”制约,把握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努力实现“跟跑→并跑→领跑”的攻关转变[10]。

协调是补齐短板与厚植优势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需要推动互联网领域的城乡、区域协调,统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服务普及,让互联网为社会经济发展更好赋能,将重点放在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降低使用成本,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深入推进信息惠民,着力解决优质民生服务供给不足、分布不均、可及性不够等问题,推动信息化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13]。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互联网为疫情防控、商务交易、休闲娱乐、政务创新、脱贫攻坚、产业变革、公共安全做出了特有贡献,但由于互联网的隐匿性和开放性,其“双刃剑”效应日渐凸显,一系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和现象常有滋生,信息时代主动权的“争夺战”从未消减,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1]。

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基本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延伸至互联网领域,在技术攻关上,要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国内外沟通协作和协同创新攻关,正确对待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辩证关系;在人才队伍上,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在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上,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契机,以“革故”带动“鼎新”,拓展新领域,激活新动能[10]。

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于国内,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网络发展为了人民、网络发展依靠人民、网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于国际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为建设和平、安全、开放、有序、合作的网络空间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遵循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习近平“网络观”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上对其进行了完整、准确的把握、理解和贯彻。

三、结语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特色鲜明、意蕴深厚、视域宏远,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提供了一条特色管网、治网、用网之路,在复杂的国际背景和严峻的斗争形势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观”,特别是对其理论渊源切实领会和把握,既是汲取习近平“网络观”精髓和核心的前提要求,更是在互联网领域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使其从“最大变量”转晋为“最稳定常量”和“最大正能量”的首要之义。

参考文献:

[1]丁柏铨,双传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M].杨春华,星华,编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罗昕.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思想来源、现实逻辑和贯彻路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7).

[7]胥亚,陶新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新思维——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講话[J].湖南社会科学,2009(1).

[8]胡锦涛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EB/OL].[2021-05-08].http://www.gov.cn/ldhd/2007-01/24/content_506801.htm.

[9]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EB/OL].[2021-06-14].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9-06/14/c_1210159684.htm.

[10]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2]郑超华.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9.

[13]习近平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06-21].http://www.gov.cn/xinwen/2018-

04/21/content_5284783.htm.

收稿日期:2021-09-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环境中的分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及实践路向研究”(20BKS1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14AKS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思政专项“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研究”(20VSZ077)

作者简介:娄博华,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群众路线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经济与收入分配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