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杰 ,张同园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称之为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喘促为主要特点,该病发病快,且病情变化迅速,容易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抽搐、心衰、呼吸衰竭、脏器衰竭等重症,严重危及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病潜伏期较长,初期常表现为干咳,大多患儿有发热表现,后期出现黄色或白色黏痰,偶见痰中带血丝,部分患儿伴有喘息[1]。急性期患儿大小气道同时受损,恢复期大气道恢复正常,部分小气道损伤持续存在,出现慢性咳嗽、喘息、哮喘等后遗症[2]。中医根据其症状的主要特点,将其归属于“肺炎喘嗽”范畴。肺炎支原体的繁殖能力非常强[3],因其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可长期寄居于人体,难以清除[4],致本病病程较长。
支原体属于一种微小的原核型生物,在动植物以及人体内分布广泛,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在没有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仍具有顽强的生长繁育能力,经革兰氏染色呈现阴性,且不能被除菌滤器过滤。MP缺乏细胞壁,若抗生素药对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则会达到较大的敏感度,其中以大环内酯类药物最为显著。若采用过多的抗生素,则对该病菌的结构、形态以及代谢状况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逐步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据学者的相关研究报道可知,MP通常会合并感染其他细菌,其中混合感染可达到49%~52%的发病率,对患者自身的病情具有不利的影响。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道,可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种机制。①MP侵入机制:例如发酵支原体或穿透支原体,通过与 MP 相关的病原体相结合,共同侵害宿主细胞,导致细胞膜损害,营养丢失,过氧化氢、核酸酶释放,引发细胞溶解、肿胀或坏死等病症现象;②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机制:因肺炎支原体细胞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及黏膜表面上紧密粘附,进而损伤宿主细胞;③直接损伤细胞机制:部分带有毒性的细胞会直接导致细胞的损伤以及凋亡;④免疫炎症反应机制:因机体本身存在的免疫调节或免疫逃逸等免疫机制反应,引发肺部炎症及病变反应。
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制剂、纤维镜下的手术以及中西医结合等。
对于小儿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析,病因方面古今各医家基本都认为是小儿正气虚弱,五脏形气未充,复感六淫之邪内外相感而发病,病机方面各家众说纷纭。古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或饮食内伤引起。《小儿药证直诀》中云:“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本病多为痰湿内生,上输于肺,肺为痰浊所阻,肺失宣降,故本病的病机关键是痰湿阻肺。
艾军,汪受传[5]等人认为,本病病因主要在于热邪,风热,风温侵袭肺部为主要表现,热邪,痰邪,淤邪,风邪相互影响,邪气阻塞肺部,导致肺气淤闭,不能宣发肃降,形成热、痰、淤、风相结合的病理演变。
刘薇薇教授与张同园教授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机关键在于不通,无论寒热,气血,虚实,阴阳,究其根本在于邪气阻络,邪气入肺,使脉络受损,肺络淤塞阻滞,则出现鼻塞,高热,干咳,气喘不得卧,喉中痰鸣,呼吸困难等证。
罗磐真[6]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以毒为源,热毒贯穿此病始终,故在早期从“毒”处论治为此病关键。“火热者,必有毒。”毒寓于热,毒不除则热不解,变由毒起,易生他证。小儿纯阳之体,火热之邪极易化为火毒,不可不慎[4]。
目前中医工作者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证候研究非常重视,随着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发展和对病因病机的研究加深,对于肺炎的中医治法有了更多的新观点,如活血祛瘀疗法,扶正固表法,但是治疗方法上的创新对于未来临床证型并未有带来更多的变化,仍然沿用之前的中医分型标准。如汪受传[7]研究中医肺炎480例,得出以下结论:风寒犯肺证14例(2.92%)、风热犯肺证78例(16.25%)、痰热闭肺证360例(75%)、阴虚肺热证13例(2.71%)、肺脾气虚证15例(3.12%)。痰热闭肺证在中医肺炎中最多见,风热犯肺次之。
对于小儿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中医学界百家争鸣,各有见解,现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王雪峰[8]认为肺毒热是导致肺炎实热证发病以及肺本脏重症的重要原因,热毒导致患儿肺部不宣,导致高热,痰黄,鼻翼煽动,喘促等临床症状。所以对于小儿肺炎实热证的治疗,王雪峰教授提倡采用清肺解毒法,在治疗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时,方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在治疗小儿肺炎痰热闭肺证时运用五虎汤加减治疗,方中加用黄芩、连翘,以清解肺毒热;在治疗小儿肺炎毒热闭肺证时给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
刘薇薇,张同园[9]认为治疗当以清络、畅络、通络、和络为法,辩证加减:有热者给予清之,方用银翘散随证加入桂枝,薤白,桃仁,归尾等有痰者涤而畅之,方用苏子降气汤或温胆汤加减,可随证加入天竺黄,鲜竹沥,白芥子等。痰瘀互阻者化而通之,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随证加入当归、鸡血藤、桃仁、地龙等。脉络不足气阴两虚者补而和之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尚莉莉[10]等人认为,本病应注意养阴清热,特别在恢复期时,小儿肺脏娇嫩,肺炎病程痊愈后,若不及时补肺养阴,易损伤肺叶,留下病根,故用源自《重楼秘钥》的养阴清热方(生地黄,麦冬,贝母,玄参,丹皮,白芍,薏苡仁,冬瓜仁,赤石脂等)养阴清热,促进小儿肺炎的恢复,加强患儿的预后情况,也有很好的预防目的。
李立明,王颖[11]等人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治疗时应当着重恢复肺的宣发功能,只有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恢复了,患儿的各项症状才能有明显缓解,故提倡采用清肺化痰的方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选取了2018年1月至12月复合纳入标准的儿童90例,对照组选中阿奇霉素等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肺化痰方(桑白皮,桑叶,浙贝母,蒲公英,黄芩,枇杷叶,白术,冬瓜子)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两个疗程,疗效优于对照组。
张朝霞[12]使用“小儿敷贴粉”在小儿肺炎急性期敷大椎和天突穴,恢复期敷神阙和膻中穴,固定时间为2-4h,1次/天。敷贴的主要原料为:干姜7g、白芥子3g、细辛3g,中药敷贴起到温肺化饮、疏通经络、优化肺部微循环、消除肺部炎症的作用。侯云峰[9]运用中医综合治疗小儿肺炎,取大面黄与玄明粉按照5:1的比例混匀,使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双肺对应的前胸部和背部。一般用法:小于3岁患儿,10min/次;3-7岁,15min/次;大于7岁的儿童,20min一次;每日1-2次,最长时间不超过30min,临床疗效肯定。
蔡聪敏,王菊霞[13]等人通过健脾贴治疗小儿肺炎后胃肠功能紊乱脾虚夹滞证75例,效果显著:取等量吴茱萸,丁香,砂仁,香附,干燥4h,粉碎,过筛得到散剂,使用时,取出调制成糊状,置于胶布护圈中,再贴敷于患儿神阙穴,每次1次,按照患儿年龄大小和对健脾贴的耐受情况,每次可贴敷4到8h。
赵剑炯[14]运用背段膀胱经、督脉游走罐疗法配合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将2~5岁的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拔罐疗法,从住院后第2-4天起,每次隔2天,直至出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0.0%。
方琪,赵历军[15]通过在基础中医药物治疗上沿着背部湿罗音区以顺,逆时针做匀速推拉的走罐治疗,(每次1到2min,每天1次),通过选取1至13岁的患儿60例,与基础治疗上加湿罗音区拔罐治疗进行对照,发现走罐治疗高于拔罐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
施亚男[16]在治疗小儿肺炎时,运用中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风热闭肺型和痰热闭肺型按摩天突和大椎穴,阴虚肺热型按摩膻中和神阙穴,每天 1次,疗程为2周。天突穴主治咳嗽、哮喘,大椎穴主治急性热病。膻中和神阙主治咳嗽、气喘。
杜磊,刘筱[17]等人通过推拿肺俞穴调补肺气,清热补虚来缓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状况,疗效显著,还可配合开天门来祛风解表,调神醒脑,推坎宫和推太阳穴配合使用可以疏风解表,止痛。
足浴能刺激足部及小腿部的相应反射区,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常能有效预防和改善临床症状。宋桂华等[18]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发热(体温超过37.4℃)的患儿,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予大柴芩足浴方(主要成分:大青叶、黄芩、紫花地丁、柴胡、连翘、荆芥、绵马贯众、蒲公英、板蓝根)煎煮后恒温泡足,记录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分析,发现此足浴法比退热贴退热效果好,且简单方便,经济实用。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上,有的医家主张清热解毒,有的医家在治肺的同时兼顾他脏的治疗,有的医家抓住热、郁、痰、瘀论治,有的医家则注重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所有的治疗都是以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因此,一些医家通过总结疾病规律,整理用药经验采用了分期治疗,分期治疗符合中医的同病异治原则,对于疾病的发展进行预期干涉,这种治疗方式能及时应对病情的变化,使患儿的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加疗效、缩短病程,临床也易于推广。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后,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率明显增高,使得单纯西医治疗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因而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已成为中医优势病种,内、外治法相结合又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值得推广应用。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采用中医联合西医的治法,已逐渐成为儿科医家们青睐的诊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