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印,郑丽锦,刘玉芬,刘金哲
(1.河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81;2.河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据统计,河北省2019 年枣树种植面积11.02 万hm2,产量30.93 万t。太行山区枣树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栽培技术更新慢、种植户生产积极性降低等原因,太行山区婆枣、赞皇大枣等生产上主栽品种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等病害发生严重,病害综合防治成为枣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摸清病害的发生规律,掌握关键防治技术,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稳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对太行山枣产区的主要病害及其症状、发生规律和无公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总结,为枣树病害有效防治、高效生产提供借鉴。
近年来,枣疯病已经成为太行山区枣树发病率最高的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一是枝叶丛生呈疯枝状,发病的花瓣退化为小叶,雄蕊退化为小叶或小枝条,雌蕊消失或退化为小枣头。发病枝条上的正副芽全部萌发呈丛枝状,枝条细、节间短。二是叶片出现黄化,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主脉延长形成耳形叶,叶小、脆,秋季干枯不落。三是果实着色不齐呈花脸状,发病严重的树花变叶通常不结果,若是在开花期后发病的枝上可结果实,但果实发育不正常,果个大小不匀,果面不平整,肉质疏松,无食用价值。四是根部染病后,萌发的根蘖也表现为密密的丛枝状,根皮腐朽后与木质部分离脱落。
枣疯病的病原为植原体,没有细胞壁,与细菌相似但又不同,所以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效果不理想。病菌通过分生根蘖、修剪工具、各种嫁接和杂食性昆虫叶蝉类害虫传播。发病时一般先在根蘖或枝上表现出丛枝症状,然后逐步扩展到全树;因为芽不断萌发抽生病枝,树体营养被大量消耗掉,最终造成植株死亡。从发病到枯死幼树约1~3a,大树约3~6a。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措施:(1)选择抗枣疯病品种“星光”、“阜星”、“唐星”等,选无病枝条、根蘖作为繁殖材料。(2)嫁接时选无病母株取接穗,对嫁接工具消毒以免交叉感染。(3)消灭传播媒介昆虫叶蝉,清除树下及枣园周边杂草、灌木,在枣树萌芽期、开花前及幼果期药剂防治,可采用2000~3000 倍10%吡虫啉或3000~5000 倍10%氯氰菊酯乳油。(4)及时彻底处理病树。发现病树应立即彻底处理,在枣树生长季节,主干扒皮一圈,宽度10~20cm,涂抹除草剂致病株死亡。(5)利用输液器专用器械进行树干滴注“祛疯1 号”和“祛疯2 号”药物治疗。
又称束腰病、枣铁皮病、枣萎蔫病,俗称雾抄、雾落头等,在太行山区部分枣园严重发生减产50%。
主要危害枣果实。果实发病初期为淡黄色斑块儿、略凹陷,随病菌侵染变成水渍状,后期果实变为暗红色,脱水萎缩干瘪,出现纵向皱纹,果柄逐渐变黄并产生离层,提前落果。病果干瘦、味苦,无经济价值。
病菌通过风雨传播和果面自然摩擦产生的伤口,以及叶蝉、蝽象、壁虱等害虫为害形成的伤口侵入。枣果发育梗洼变红期的气候因素与病菌侵染有关,气温23~28℃时遇阴雨天气,缩果病发生严重。
(1)栽培中首先嫁接抗病品种。如“元氏1 号”、“曙光”、“曙光 2 号”、“曙光 3 号”等。(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栽植和整形修剪,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增加枣树养分供应,提高抗病能力。(3)预防刺吸式害虫为害果实,及时清除各种病虫果,集中深埋。(4)早春全园喷3~5 波美度石硫合剂;夏季交替喷施大生1000 倍液或多菌灵800 倍或50%枣缩果宁1 号粉剂,间隔10~15d 喷 1 次,通常喷 3~4 次。
该病在太行山各大枣区均有发生,而且近几年日趋严重,成为枣树重大病害之一。早期裂果是由日灼引起的,果实向阳面出现裂纹;近成熟期久旱后遇雨形成的裂果发生较为严重,果面裂纹多为纵裂。果面开裂后,果肉外漏,病菌易侵入感染,加速裂果腐烂变酸,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经济损失严重。
8 月中下旬,早期坐的果实易因日灼造成裂果,遇雨易腐烂落果。枣果生长发育初期干旱少雨,进入白熟期以后,特别是在着色期,如遇到连日阴雨天气,尤其是久旱后骤雨,枣果裂果现象非常严重,果面多纵裂开一长缝,漏出果肉,此时正值高温雨季,湿度大,各种病原菌多,各种病原菌极易从裂缝处侵染果实,最终造成裂果腐烂落果。
(1)选用抗病品种。如“曙光”、“曙光 2 号”、“曙光3 号”、“元氏1 号”等,栽植时各地应本着“适地适栽”的原则,进行良种区域化栽培。(2)合理灌溉。幼果坐果后,如气候干旱少雨,及时灌水,每次灌水不宜过大,促进果实正常发育。(3)加强树体管理,科学合理修剪,通风透光,利于雨后果面迅干,减少发病几率。(4)枣果发育期,从7 月下旬开始,每隔15d 左右喷CaCl2水溶液,连喷3~4 次,或追施一定比例的钙肥和钾肥。(5)8 月上旬至9 月上旬连续喷施红枣防裂、防浆烂药剂4~5 次,可控制该病的发生。(6)有条件的果园可采用简易的避雨栽培措施,也可使枣果裂果率明显下降。
枣锈病又称“枣雾”、“串叶”、“枣雾烟”,太行山枣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在枣树上仅危害枣树叶片。初发病时,叶正面隐约可见失绿小斑点,叶背面出现散生的浅绿色小点。随后叶背面浅绿色小点渐渐变成浅灰褐色病斑,最终病斑凸起变成黄褐色,失去光泽,最后病叶干枯脱落,严重发生时,果面也会出现病斑,果实不但不能正常成熟,而且不红即落,产量和质量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叶、病果上越冬,来年随风雨传播,多次侵染。枣锈病的发生与生长前期降水情况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关系密切,雨季出现的早发病就早,遇高温多湿天气发病加重,树冠郁闭园发病率高。通常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病菌入侵叶片;7 月中下旬叶片浅灰褐色病斑出现;8 月中下旬至9 月,造成大量落叶。
(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发病严重区域可因地制宜选栽抗病品种。(2)清除病菌侵染源。秋冬季清除枯枝落叶、病虫僵果等,集中深埋。(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适宜栽植密度,防止园区郁闭;合理整形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雨水大时注意及时排水,以防枣园环境过于潮湿。(4)春季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夏季喷波尔多液,或三唑酮、戊唑醇、已唑醇等;雨水多时8 月上旬再补喷一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继续发生。
枣炭疽病主要侵害果实,也侵染叶片、枣吊、枝干,引起提早落果,品质降低,是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果实受害多发生在近成熟期,果肩或果腰处病菌侵染后变为淡黄色,病斑继续扩大连成片且呈现出红褐色,致使病果提早脱落,病部果肉味苦不能食用,果核呈黑色。发病严重的枣果晒干后,仅剩菌丝连接着枣核和果皮。叶片受害后变成黄绿色,边缘干枯呈黄褐色,提早脱落或呈褐色焦枯状挂在枝条上。
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或枝叶越冬,第二年借助风雨、昆虫传播。枣炭疽病发病与气候条件、树势等因素关系密切,雨季来临早、降雨量大或持续时间长的年份发病早且重,树势越弱发病越重。病菌在花期开始侵染,以后不断反复侵染,7 月中旬表现症状,果实近成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此期如遇到高温多湿天气,则扩大侵染面积。
(1)发生严重的区域,可选择抗病品种。(2)清除病菌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落叶后至萌芽前,结合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病僵果、枣吊等,清除树下叶片、枣吊和杂草,集中深埋。(3)合理栽植和整形修剪,保持枣园的树体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増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4)果实采收后改直接晾晒为采用烤房烘干或沸水浸烫处理再晾晒制干。(5)早春全园喷3~5 波美度石硫合剂,夏季喷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杀菌剂交替使用,间隔10~15d 左右喷1 次,喷5 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