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穴联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浅析

2021-01-06 04:07:09乔冬爽王巧侠赵俊李志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1期
关键词:宁心安神膻中酸枣仁

乔冬爽,王巧侠,赵俊,李志刚*

(1.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121;2.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1 概述

失眠症是患者因频繁且持续存在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睡眠感不满意的睡眠障碍[1]。失眠是患者的主观体验,表现为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进而出现乏力、情绪异常等日间功能受损,且持续四周以上[2]。据调查,2003-2016年间,我国失眠总体发病率为15.0%[3],并且保持持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有近90%的老年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影响。失眠可直接增加人体某些系统,如心血管、代谢内分泌、消化、呼吸、肿瘤、神经等多种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4-6]。

2 治疗

失眠的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改善睡眠生活习惯等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分为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西药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艾司唑仑、地西泮等)和非苯二氮卓类(佐匹克隆、唑吡坦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尔通)、抗抑郁药(米氮平等)、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苏沃雷生等)[7];中药治疗包括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草药复方及中成药)。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疗法、高压氧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目前临床运用的西药几乎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认知行为疗法虽无不良反应,但患者依从性低,而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内服外治法结合,整体、个性化地调节失眠症候,不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整体功能,还能对西药产生减毒增效、减少依赖的作用[8]。

本病对应中医学中的“不寐”,亦有“目不瞑”“不得眠”等称法,最早见于《难经·四十六难》。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与情志、劳倦、体虚、饮食等相关。《灵枢·大惑论》最早阐述了其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瞑矣。”故其病机为内外多种因素导致心神不安或失养,营卫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于阴而发病。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宁心安神为总体原则。

3 五心穴

传统“五心穴”即水沟穴、双侧劳宫、双侧涌泉,为调神开窍经验穴,因穴位位于人体头心、手心、足心,故名为五心穴。劳宫穴乃手厥阴心包经荥穴,亦为十三鬼穴之一,性清降,心包乃心之外围,心受邪,心包代之,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包络受病,而“荥主身热”,针刺荥穴可以治疗心火旺盛所致的身热乃至热伤神明,以达清心火,宁心安神之效。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之井穴,《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9],指出心肾两脏可通过足少阴肾经联络,通过刺激肾经之井穴涌泉可达到交通心肾之效。《针灸集成》曰:“心热不寐,解溪泻,涌泉补立愈”[10],可见涌泉穴有滋阴降火、填精益髓之功,令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通于肾,如此心肾交通,上下相贯,若虚火上炎者,可壮水制火,实火独亢者,亦能釜底抽薪,使心神内守,以助入睡[11-12]。水沟穴乃督脉与手阳明经交会穴穴位,为十三鬼穴之一,可醒神开窍,救逆止搐,清热通阳,镇静安神。

李志刚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传统“五心穴”进行改良,用膻中穴代替了水沟穴。膻中系八会穴之“气会”,手厥阴心包经募穴,又为多经交会穴,可治一切气病。《灵枢》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心包可代心受邪,膻中乃心包募穴,故针刺膻中即可祛热宁神而安眠。本穴亦为宗气汇聚之处,张锡纯认为宗气充盛,上贯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宗气为脑提供营养物质,维持其正常功能,故针刺膻中可改善失眠患者日间疲倦感。另外,膻中为气会,有调气之功,针刺其可使全身之气运行顺畅,肝气条达,使人心情愉悦放松,缓解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13]。

针刺手法对疗效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李教授认为治疗失眠等精神神志类疾病时应守神,达到“力与气合”“气与意合”“意与指合”的境界,针刺时需要力贯针中、带力进针,令医者的意念通过针刺手、针身与患者的经气产生作用,从而随时把握针感以便调整补泻,不应拘泥于术式外形[14]。临床针刺时,李教授常嘱患者先取俯卧位,针刺局部常规消毒,采用单手进针法,针刺劳宫、涌泉及背部腧穴。针刺劳宫时选用1寸无菌毫针,向下直刺快速透皮,进针约0.3-0.5寸,并行小幅度捻转令其得气。针刺涌泉时选用1寸无菌毫针,向下直刺快速透皮,进针约0.5-0.8寸,并行小幅度提插捻转令其得气。留针15min后起针,嘱患者改为仰卧位,针刺膻中穴及腹部腧穴。针刺膻中穴时,选用1寸无菌毫针,向前平刺快速透皮后进针约0.3-0.5寸,行小幅度捻转令其得气,留针15min。

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李教授的取穴亦有所调整。若患者眠浅健忘,面色无华,乏力神倦,舌淡脉细弱者,属心脾两虚型,在宁心安神的基础上需补养心脾,益气养血,取穴常加用心俞、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血海、足三里等。若患者心烦不寐,伴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属阴虚火旺证,配穴应注意滋阴降火,可加用太溪、曲池、肾俞、三阴交等。若患者嗳腐吞酸,脘闷腹胀,口苦心烦,头重目眩,苔厚腻,脉滑数,为湿热内阻证,可加用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合谷、曲池。若患者不寐伴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干口苦,目赤耳鸣,头晕目眩,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滑,乃肝火扰心证,宜配期门、行间、内关、太冲、合谷。

4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由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5味中药组成。《金匮要略》对其有最早的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乃治疗心肝血虚型不寐之名方[15]。方中酸枣仁,味甘平,入心肝经,可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用量最大,为君药;茯苓宁心安神,益气健脾,知母养阴清热除烦,共为臣药;川芍辛散可活血行气,调肝合营,补血而不滞血,与酸收之枣仁相伍,疏泄有度,清养结合,共奏补养心肝、益血安神之效,而且其有活血止痛之功,可缓解失眠患者常见之头晕头痛。甘草和中缓急,与茯苓相伍健脾和中,与酸枣仁相伍滋养肝阴,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16-17]。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酸枣仁汤不仅可镇静助眠,抗焦虑、抗抑郁,还具有降血脂、抗惊厥,改善记忆,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类、心血管类疾病,如多种类型失眠、焦虑症、更年期抑郁症、高血压等[18]。

李志刚教授运用酸枣仁汤治疗了众多失眠患者,并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临床加减。伴肢倦神疲、头晕纳差者,可加用补养心脾之黄芪、白术、党参、当归。伴心烦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用生地、白芍、阿胶、牡蛎、龟板等滋阴降火。伴胆怯易惊、心悸气短者可加党参、茯神、龙齿、菖蒲等安神定志。伴头重多痰、胸闷嗳气者,宜加用陈皮、半夏、竹茹、瓜蒌等清化痰热。若有急躁易怒、胸闷胁痛者,可加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等清肝泻火。

中国古代即有众多医家采用针药联合应用的方法,《针灸大成》中杨继洲有“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 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 在腠理,非熨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19]。但近代医者或专针弃药,或攻药弃针,临床针药合用者甚少。而失眠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但目前单一的针灸或者药物难以取得快速稳定的疗效,乃临床常见难治之证,因此李教授常针药结合,将善于调神之五心穴与养血补肝之酸枣仁汤联合使用,两者优势互补,使心血化生,心神得安,经脉调畅,阴阳平衡,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证型,不但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还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苦痛。

5 验案举例

杜某,女,63岁,2017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自诉失眠3年,每夜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日间乏力倦怠,心悸健忘,多次自服西药安眠药(佐匹克隆)、汤药及中成药,效果不佳,就诊于当地医院,先后予艾司唑仑、地西泮口服后出现白日头晕,遂自行停药,来我处就诊。刻下症见患者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每晚仅有3h左右睡眠,腹胀纳差,大便不成形,小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弱。既往慢性胃炎病史反复发作5年。诊为心脾两虚证,治拟补气养血,宁心安神。中药处方予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炒枣仁30g,黄芪 30g,茯苓 20,茯神 20g,炙甘草 15g,炒白术 12g,陈皮 6g,当归15g,龙眼肉15g,制远志5g,川芎6g。水煎服,每日1剂,共10剂。针灸处方:水沟穴、劳宫(双)、涌泉(双)、心俞、脾俞、百会、神门、内关、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五心穴取穴手法不再赘述。心俞、脾俞:针尖与皮肤呈45°角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约1寸。百会:向前平刺约0.8~1.0寸,或双针交叉对刺。神门、内关:向下直刺0.5寸。气海、关元、三阴交:直刺1~1.5寸。血海,直刺1-1.5寸,足三里,直刺1~2寸。各穴进针后,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0日后,患者诉睡眠有所改善,每夜可睡4-5h,乏力气短已好转,但仍多梦。拟上方基础上茯神改为30g,加煅龙齿30g,继服10剂。针刺加用四神聪、神庭,继针10日。后患诉每日可睡6h左右,诸症均有所缓解,遂带后方汤药回老家继续服用1个月。半年后随访,患者诉睡眠已正常,诸症无复发。

按:心脾两虚证乃临床老年人失眠最常见的证型,患者因年老体虚,或思虑过度,或后天久病,导致脾虚不升清,气不上行,营血亏虚,不能濡养心窍滋养心神而致失眠。本病患者失眠日久,多种方法疗效不佳,李教授采用五心穴和酸枣仁汤为主,意在调神养血,快速缓解心神不安的症状。由于心脾二脏相互滋生,配部分健脾药物和穴位,令脾得养以充实精气血津液生化,进而养心令心气充沛,血有所主,亦可致神志安宁,达到改善睡眠质量和调理整体状态的效果。

6 小结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疾病也在发生变化,失眠就是其中一种。压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患者轻则难以入睡,或眠而不酣,或寐而多梦易醒,或醒后不寐;严重者则通宵难眠[20],患者深受其苦,然现有的临床手段难以有效快速地治疗,部分西医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多,依赖性强的缺点,往往令医者十分棘手。面对此类疾病,单一的针灸或者药物难以取得速效,而针药结合模式更符合现代疾病的多病因、复杂性、慢性的特点[21]。李志刚教授通过将善调神之五心穴与滋养心肝之酸枣仁汤结合,充分发挥了针药各自的优势,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供广大同仁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宁心安神膻中酸枣仁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酸枣仁:失眠嗜睡均可调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保健与生活(2021年5期)2021-04-12 12:44:07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医学信息(2019年8期)2019-06-10 00:58:58
五味子类药比较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我家秘方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