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亚鲁》演唱探究

2021-01-06 08:21孟锦慧
歌唱艺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元音音高维吾尔族

孟锦慧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壮美雄阔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多民族歌舞交相辉映,展现出它独特的韵味。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得益于这方水土的滋养熏陶,对耳濡目染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尽管笔者已离开新疆多年,但深厚的情感从未减退。

作为有着二十多年演唱实践并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师,本人在全面观照不同风格民族声乐作品的同时,从未停止对新疆多民族歌曲的演唱探究与推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亚鲁》是这类作品中笔者尤为喜欢的一首出自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民歌,这些年,笔者曾在多场音乐会上作为保留曲目之一演唱,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其中2010年在新疆的多次演唱最令我难忘。那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全体教师赴新疆采风交流,笔者先后在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举办的音乐会上演唱了《亚鲁》,每当笔者载歌载舞地呈现作品后半段时,观众总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获得意想不到的强烈共鸣。本文,正是围绕《亚鲁》的演唱所进行的一些探析思考与归纳整理。

一、歌词的主题与内涵

首先,我们将《亚鲁》①的维吾尔语歌词对照翻译成汉语,具体如下:

在那高高的(啊)山顶上,

闪耀着灯光亚鲁,

那不是灯光(啊)在闪亮,

啊,那是热烈爱情的光芒。

在那高高的(啊)山顶上,

雄鹰在飞翔亚鲁,

那不是(啊)雄鹰,

啊,那是情人的歌声在飘荡。

我原是一个生命,现变成一千个,

为了得到你的爱,丧失了理智,

无论你在何方,请叫我一声“情人”。

哎,像你这样的玫瑰花,不可能到处都有,

如果到处都有,不会像你这样美。

老樟树下还是要路过的,路过时他很少会做停留。樟树下依然会有笑声和一些浮躁的气息,但现在的周小羽不太关心了。

无论你在何方,请叫我一声“情人”,

啊,请叫我一声,“我的情人”。

《亚鲁》是一首歌唱爱情的民歌,通过对爱人亚鲁炽热的表白,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歌词可分为两部分。从开始至“啊,那是情人的歌声在飘荡”是第一部分(A段),采用了“比兴”手法,将闪耀着的灯光、雄鹰的飞翔分别比拟、联想成维吾尔族人民热烈爱情的光芒、情人歌声的飘荡,由此烘托出爱情的炽烈与浪漫。从“我原是一个生命”至结束是第二部分(B段)。该段的前半部分运用“赋”的手法,直陈对爱寻觅无果时情人内心的痛苦与期望;后半部分先是继续用“比兴”手法,将对象化的爱人—亚鲁比作玫瑰花,烘托出爱人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继而将这份美好转换成对“情人”“我的情人”的强烈呼唤。

维吾尔族关于爱情的主题民歌中炽烈、浪漫的情感离不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孕育。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新疆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塔里木河、开都河、玛纳斯河等河流的两岸,这些被称作“绿洲”的生命岛屿,镶嵌在高山和大漠之间,是维吾尔族繁衍生息的沃土。维吾尔族有句谚语:“只有穿过戈壁,才能到达绿洲。”人们要到达绿洲,往往先要饱受烈日炙烤、风沙漫卷、饥寒干渴之苦。因此,乐观主义精神、 坚韧不拔的斗志与辛勤的汗水是到达、扎根绿洲与获得丰收的必备品质与必要条件。“穿过戈壁”“到达绿洲”时切身体验到痛苦之后的快乐,塑造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乐观意识,爱情主题民歌中蕴含的炽烈与浪漫情感,正是这种乐观精神的生动体现。

二、语音的构成与发音

掌握维吾尔语发音规律是准确传达歌曲情感内涵的基础。重音与非重音、长音与短音、元音与辅音等是组成维吾尔语发音的重要因素。从声乐演唱的咬字吐字出发观之,在元音的连贯统一、辅音的短促清晰方面,两种语言是基本统一的。需要注意的是,维吾尔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辅音和元音是汉语中没有的。比如弹舌音[r]、小舌塞音[q]、小舌擦音[k]、喉擦音[h],还有介于[ê]和[Ü]之间的元音[θ]等。正如歌词中“ja ru”的弹舌音[r],“ku jε”的小舌擦音[k],“εk li huxum”的喉擦音[h],“gyljã lε”中的“gyl”元音为[θ]等。这些特殊的辅音和元音必须多加练习,才可正确发音,实现传情达意之目的。

三、音色对比的把握与审美意象

就音色而言,维吾尔族姑娘的嗓音总体感觉像哈密瓜一样甘甜,像百灵鸟一样清脆。故,演唱《亚鲁》时音色上可作如下设定:总体是明亮、清脆、甜美的,但A(第1—58小节)、B(第59—92小节)两段又有所不同。A段对应歌词的第一部分,是明亮中透着甜美,以塑造对炽热、浪漫爱情美好遐想之意象;B段对应歌词的第二部分,是明亮中透着清脆,以塑造追寻爱情无果时的痛苦与不灭的期望之意象。为此,A段的歌唱气息要宽广舒展,音量要有所控制,语气要深沉、舒缓,用内敛的声音赋予其美好遐想之意象;B段的歌唱气息要有爆发力,音量放开,语气要干净利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抒发清晰、明确的情感。通过这种音色上的对比处理,把追求浪漫爱情的维吾尔族女青年灵动而端庄、典雅又不失活泼的气质表现出来。

四、音乐物态化形式与审美意象

窃以为,音乐的创作是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组合的物态化呈现。作为歌曲这种体裁,其音乐的物态化呈现主要是旋律。就《亚鲁》这首作品而言,旋律中的调式、调性与节奏、节拍形式对于审美意象的塑造作用非常突出。

从调式、调性来看,《亚鲁》的主体是b和声小调。全曲共92小节,第1—30、39—92(共84小节)小节都在此调式、调性的主体框架中,由此奠定了柔和中见明朗的音乐总基调,这与新疆维吾尔族之于爱情的洒脱率真意象非常熨帖。只有第31—38小节(共8小节)离开了主体框架,第31—33小节移至e和声小调,是A段后半部分的起始,此处旋律与前半部分旋律的结构完全相同。由于音调向上纯四度移调,产生了情绪更进一步的效果,唤起了后半部分要引入的“飞翔的雄鹰”“飘荡的歌声”之意象。第34—38小节调式、调性再上层楼,由e和声小调上移至升f和声小调,使唤起的意象更加稳固。

五、特色音的准确把握与民歌的韵味

1. 向中立音游移的特色音

以首调唱名观之,包括升sol(中立六度)、升fa(中立四度)、升re(中立三度)。全曲音高在小字一组的升a(升sol),先后出现在第1、15、16、17、21、23、27、28、31(主题音调向上纯四度移调结果)、44、45、46、50、52、56、57、59、61、68、69、83、84、88、89小节;音高在小字二组的升g(升fa),先后出现在第34、35、36、74小节;音高在小字二组的升e(升re),先后出现在第35、37、73、74、75小节。这些音的实际演唱音高较谱面记录音高,普遍有向上游移接近中立音的倾向。特别是“升sol”原本是和声小调的特征音,在这首歌曲中其出现频率之高(24次)足见其对于音乐风格特征的重要性。又因其接近中立六度,使其具有了维吾尔族特有的和声小调品质。

2. 顺波音

顺波音先后出现在第34小节,音高在小字二组的a(sol)、升g(升fa)上;第49小节,音高在小字二组的d(do)、升c(si)上;第50小节,音高在小字一组的升a(升sol)上。这些音的演唱时值要比通常的顺波音时值长一些。

3. 谱面未标记出的向中立音游移的特色音

此类特色音主要出现在第4、11—16、20—22、26—27小节,音高在小字二组的升c(si)上。这些音的实际演唱音高较谱面记录的音高,多数亦有向上游移接近中立音的倾向。

上述特色音在演唱中的准确把握,要比在维吾尔族民族乐器上演奏更加困难,在民间主要通过口传心授掌握其正确演唱方法。笔者刚开始学唱这首民歌时,也曾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感觉,后来通过反复听记民间艺人的演唱录音并不断练习,终于掌握了其演唱规律,能够准确演唱并呈现这首民歌的韵味了。

结 语

本文从歌词的主题与内涵、语音的构成与发音、音色的对比把握与审美意象、音乐物态化形式与审美意象、特色音的准确把握与民歌的韵味等五个维度,对《亚鲁》之演唱进行了探究。笔者以为正确理解、把握这五个维度是呈现这首民歌的必要条件。演唱者始终要围绕表现维吾尔族炽烈、浪漫、率真的爱情展开,为此要掌握维吾尔语发音规律,特别是特殊辅音和元音的发音;要在抓住明亮、清脆、甜美的总基调的基础上,注意音色的对比处理,把追求浪漫爱情的维吾尔族女青年灵动而端庄又不失活泼的气质表现出来;要充分理解旋律中的调式、调性与节奏、节拍形态对于审美意象塑造的意义并准确呈现之;要把握中立音、波音的演唱规律,做到心领神会、游刃有余的准确演唱,进而充分展现出这首民歌的韵味。

注 释

①限于篇幅,本文谱例从略,详情可参考孟锦慧、杨霖希编著《中国声乐曲选·2》,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2页。

猜你喜欢
元音音高维吾尔族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音高听觉的培养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因材施教探究
不同乐器训练对音乐音高感知的影响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Playing with “ar”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