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远 刘 姝 孙瑞敏 杨艳明 林志红 白彦慧 彭晓燕 张钰鑫
中医护理的简便易廉在百姓健康促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目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薄弱,辨证能力缺乏,整体知识构架未能显现中医特色,中医思维方式难以建立等诸多问题[1]。各所中医院对新入职护士实施岗前培训,但存在课程设置不明确、培训内容和形式针对性不强等问题[2,3]。国内相关研究[4]调查结果显示,中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培训的满意率为54.1%,提示目前中医护理培训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培训体系,保证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本研究旨在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该培养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其他医疗机构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1.1 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初步拟定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1.1 制定专家函询问卷本研究课题小组成员首先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依据文献内容,初步拟定的培养体系。邀请省内知名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院校的5名中医护理专家,邀请专家对培养体系中课程模块设计是否合理,课程设计是否全面、科学,考核方案是否能体现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给予修订,根据专家意见对初步拟定的培养体系进行修改,从而制定第一轮函询问卷。
1.1.2 开展专家函询依据本研究要求,制定专家入选标准:具备中医护理教学经验;熟悉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药院校教师需要具备副教授职称及以上;中医临床护理学专家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依据以上标准,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22名专家。采取现场发放、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发放第一轮函询问卷,请专家对培养体系模块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相应考核方案的合理性、对本研究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专家意见。根据第一轮专家函询意见,修改函询问卷形成第二轮函询问卷,依据第一轮咨询专家意见的回收情况,选择第一轮专家意见完整的专家开展第二轮函询,请专家再次就培养体系模块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相应考核方案的合理性、对本研究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依据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停止函询。
1.1.3 专家函询意见统计分析方法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的权威系数是专家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两部分结果的平均值,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表示。采用界值法和专家的综合意见筛选培养体系中的各个条目[5]。
1.1.4 专家函询结果①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第一、二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4%、95.2%。第一、二轮函询的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32和0.836。②培养体系的确定:表1显示:第一轮函询和第二轮函询课程模块、相应模块下课程设计界值。第一轮函询后,所有专家均未对3个课程模块提出修改意见,3个课程模块的满分率、均值和变异系数也都在界值内,因此第一轮确定3个课程模块;第二轮函询后,所有专家均未对课程设计和相应考核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从第一、二轮函询中的界值可以看出,各个课程设计评分均值逐渐变大,变异系数变小,可见专家对各个课程模块下的课程设置形成统一意见,第二轮函询后,专家对相应课程考核模块的认同性评价均在85%及以上,因此停止咨询,初步确定本培养体系。见表2。
1.2 以培养体系为基础制定培训计划依据初步构架的培养体系,制定我院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计划。见表3。
表1 课程模块、课程设计界值表
表2 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3 依据培训计划开展培训从我院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入选科室(心脏中心、儿科医院、肺病科、脾胃肝胆病科、脑病医院、康复中心)和我院特色科室(骨伤科)中遴选骨干人才36人,开展2019年院内骨干人才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培训前通过笔试和情景模拟综合考核的形式对学员的理论水平和中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进行摸底考核。培训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结合、集中授课与研讨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微信群,及时分享培训相关资料。培训课程共计2周,其中课程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周六为考核日,其中第一周考核形式采取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为中医学基础课程,第二周考核内容为中医护理专业课程和中医护理实践技能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采取笔试+情境模拟综合考核,考核学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和中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周日学员可根据自己在考核中存在的相关课程学习疑问点或者缺陷点进行自主学习。所有课程和考核结束后,学员以小组形式集中进行学习汇报和反馈交流,反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建立学员学习记录登记本,记录学员笔试和情境模拟综合考核成绩,学员个人学习总结、授课老师评价意见、护理部评价意见。
表3 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计划
1.4 以结业考核成绩和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指标,开展培训成效多维度评价结业考核成绩包括笔试和情景模拟综合考核成绩,笔试和情境模拟综合考核成绩各占50%,结合考核总分采取百分制,80分及以上为培训合格。除结业考核成绩外,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利用问卷星平台开展在线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本次培训的管理、组织、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教师、考核制度5个维度, 每个维度包含2个条目,按Likert 5级计分法,“特别满意”计5分,“满意”计4分,“部分满意”计3分、“一般”计2分、“不满意” 计1分,问卷总分值5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越高。问卷使用前,组织3名护士进行预调查,收集护士在填写过程中遇到问题,对问卷星进行调整。将问卷链接发送至微信群中,以学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星调查。为了保证回收问卷的应答质量,本研究问卷星设置必须填完所有问卷条目方可提交,最终收到有效问卷36份。
2.1 培训前后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参与培训的36人中,培训后,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例,
2.2 培训满意度比较培训对象对本次培训满意度总分(42.0±2.76)分,管理维度得分为(8.69±0.78)分,组织维度得分为(8.83±0.55)分,课程设置维度得分为(8.58±0.79)分,培训教师维度得分考核维度得分为(8.03±0.73)分,考核维度得分为(7.89±0.94)分。
本次培训计划是以初步构建的培养体系为基础、为依据,以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入选“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骨干人员为培训对象,从培训满意度和学员考核成绩2个方面评价培训成效,培训对象的均衡性,保证了培养成效评价效果的科学性。本次培训后,结业考核成绩显示:学员培训后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81.9±1.4)分、(81.3±1.0)分,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培训后学员已基本掌握学员培养体系中要求掌握的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临床综合技能,这与国内研究者的研究结果[6]一致。深入分析后发现,相较于传统培训,本培训还通过培养学员的思辨能力,及时让学员发现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的短板,针对短板开展学习和思考,并通过学习汇报的形式让学员展示自己,同时在培训课程中增加中医传统文化、中医思维构建、中医护理发展的形势、新理念、创新应用技术等,转变学员对实施中医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视程度的认知,激发学员学中医、爱中医、思中医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了本次培训学员取得良好的结业考核成绩。
除了结业考核成绩作为培训成效的评价指标外,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从管理、组织、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教师、考核制度5个维度评价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2.0±2.76)分,显示学员对本次培训总体满意度高;5个维度中组织维度得分最高,为(8.83±0.55)分,管理、课程设置、培训教师满意度得分平均值在8分以上(维度总分为10分),而考核维度得分最低,为(7.89±0.94)分,说明学员对本次培训中培训组织安排、培训管理、培训师资选择及培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能够很好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获得较高的学员满意度;同时针对培养体系中的考核制度,本研究下一步将开展更深入研究,引入更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例如OSCE多站式考核模式[7],增加模拟案例与真实病例之间的模拟真实度,增加平时表现成绩模块,从而进一步提高学员对考核制度的满意度。
评价体系具备较高适用性,要发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关键。本研究最终确定的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培训目标是在提高学员中医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注重中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演示结合、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汇报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考核形式采取笔试和情景案例模拟综合考核的形式,针对当前中医医疗机构护理在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培养培训模式单一、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统一、中医课程淡化等问题[8-10]。本研究最终构建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清晰,人才定位准确,着力培养具有辨证施术、辨证施膳、辨证施养等辨证施护能力、用中医思维解决护理问题等多方面能力实践型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覆盖中医学基础课程模块、中医护理专业课程模块、中医护理实践课程模块,理论课程与临床护理实践课程深度融合,夯实基础理论、重点突出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对培养体系的实施,进一步验证了本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安排、考核体系等方面的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开展院内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和考核,培训成效评价结果显示,培养体系课程设计严谨,满意度高,因此最终确定培养体系包含中医基础课程、中医护理专业课程、中医护理临床实践技能4个模块,涵盖10门主干课程以及相应课程的考核方案。同时临床验证结果也显示培养体系的考核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下一步将开展更深入研究,引入更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以增加模拟案例与真实病例之间的模拟真实度,增加平时表现成绩模块,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培养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