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01-05 09:18:13黄海涛陈姝玉孔德仁陈超然
护理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帕金森病病人

黄海涛,陈姝玉,梁 爽,孔德仁,陈超然*

1.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研究所,河南 475004;2.信阳航空职业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大量非运动症状[1]。据相关文献显示,帕金森病的全人群患病率约为0.3%,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2]。作为一种典型的老年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倍增,发达国家65 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1%~2%,85 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增加到3%~5%[3];我国65 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7%[4]。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帕金森病的患病率还将逐渐升高[5]。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完全逆转和治愈的有效方法[6],加之老年病人自身条件和用药的局限性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非药物干预方法。非药物疗法包括作业疗法、物理疗法、正念冥想、音乐疗法等[7],其中音乐疗法成本低、容易实施,并且能够改善帕金森病人的运动、非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和关注[8]。欧美国家中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领域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9],我国对帕金森病病人的音乐疗法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关于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1 音乐疗法相关概念及作用机制

1.1 音乐疗法的定义 由于音乐疗法涉及学科较为广泛,应用领域庞杂,受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经济、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各国音乐疗法学专家开展音乐疗法的领域和方法不同,国际上关于音乐疗法尚没有统一的学科定义标准。美国音乐疗法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ic Therapy,AAMT)认为,音乐疗法是一种临床的、以证据为基础的使用音乐干预手段实现个性化目标,且获得专业人员批准的音乐疗法项目[10]。我国有学者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流程,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的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只要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应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被治疗者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疗法的范畴[11]。目前,音乐疗法界公认的相对权威的说法是Temple University 音乐疗法学专家Bruscia 教授在《定义音乐疗法》一书中对音乐疗法所下的定义:音乐疗法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治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使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师与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12]。

1.2 音乐疗法的干预方式 根据音乐疗法的性质及其应用方式可将音乐疗法分为3 种类型。①主动音乐疗法:大多采用治疗师与病人合作的方式,通过让病人唱歌、跳舞等形式调节病人情绪,以逐步提高病人适应外界的能力[13],是国外康复机构和精神病院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②被动音乐疗法:多注重治疗师的引导作用,常在病人休息时进行,让病人在欣赏音乐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色等因素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13]。③综合疗法:综合疗法往往是主动、被动双管齐下,并不限于哪种方法的使用,如在绘画时听音乐以陶冶情绪,或用音乐导引练习气功等。通过综合考虑音乐风格、人格类型、文化背景、兴趣爱好、职业等因素开出音乐处方实行辨证施乐[14]。

1.3 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音乐疗法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综合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和生理实验报告,其机制大体可概括为以下3 个方面。

1.3.1 大脑边缘系统学说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音乐能够促进大脑释放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还可作用于主管人脑情绪的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神经中枢,对情绪进行双向调节[15];另外还能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调节躯体运动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身心健康[16]。

1.3.2 脑干网状结构学说 脑干网状结构可以整合身体复杂的血管运动反应和非条件反射,也能对脑血管的张力和脑组织的营养等进行调节,拥有对一切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17]。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提高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对特殊和非特殊投射系统、内脏和内分泌机能、心理过程、醒觉和注意力产生影响,对大脑皮质各部分功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18],从而改善个体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功能。

1.3.3 共振学说 共振学说认为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在做微小振动[17]。音乐作为一种和谐的声波具备一定的规律和变化频率,当其与人体内部的振动频率、心理节奏相一致时,会引起肌肉、脑电波等的和谐共振,从而激发能量,协调机能[18],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2 音乐疗法应用于帕金森病人的效果

2.1 改善运动障碍,增加运动协调性 运动障碍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是帕金森病人的典型症状,不但限制了病人的功能独立性,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还给病人生理和心理增加了巨大负担。音乐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帕金森病人的运动障碍[19]。Bernatzky等[20]对11 例男性帕金森病人实施音乐疗法方案,用维也纳测试系统(VTS)测量病人在听音乐前后的身体运动协调性,研究发现实施音乐疗法后病人肢体瞄准和直线追踪方面有显著改善。Harrison 等[21]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招募了23 例帕金森病人进行音乐疗法实验,研究者让病人边走边唱自己熟悉且韵律感强的歌曲,结果发现当病人以与舒适的步态步调相匹配的节奏唱歌时,可以改善步态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增强了病人的语言清晰度和声音强度。有节奏的音乐刺激可能会绕过大脑皮层的运动辅助区,直接作用于大脑运动前区皮质改善病人的运动协调性[13]。研究显示,主动音乐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人的步态和稳定性,并且增强帕金森病人的自信心[22]。音乐疗法能激活病人的皮层基底节运动回路,同时改善病人大脑边缘和运动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而明显改善帕金森病人的运动迟缓症状[13]。Pohl 等[23]将18 例帕金森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音乐疗法,病人根据音乐节拍做一些特定的舞蹈动作或跟着音乐唱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理疗方式,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在身体灵活性、步态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病人的跌倒次数也显著减少,与相关研究结果[24⁃25]一致。国内也有学者针对音乐疗法对帕金森病人的作用做了相关研究。李学等[26]研究平板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帕金森病人冻结步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能够显著缓解帕金森病人冻结步态,减少摔跤次数。朱燕等[27]研究也发现,自我牵伸结合节拍型音乐疗法对帕金森病人的下肢运动功能提升较为明显。

2.2 提高认知能力,改善吞咽功能和言语障碍 随着病情的进展,帕金森病人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吞咽不畅和言语障碍,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成本低廉、易于获取的干预方式,在帕金森病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招募了25 例帕金森病高龄病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病人接受音乐疗法24 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发现实验组病人认知能力、处理速度、注意力、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2]。美国一项研究对27 例帕金森病人进行音乐疗法干预后,病人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同时说话吐字也更加清晰[28],但在实验干预的过程中使用多个研究人员进行干预和评估,无法保证被测病人的2 次评估是由相同的研究人员完成,因此不同的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Haneishi[29]对4 例帕金森病人进行了为期1 个月的音乐干预,结果显示音乐疗法提高了帕金森病人的声音强度和语言清晰度。和谐而又有节奏感的音乐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人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病人的言语康复[30]。Elefant 等[31]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人很难维持呼气压力,而呼气压力又有助于维持声带振动所需的声门下压,因此,病人表现为声音强度不足,言语障碍。有研究表明,唱歌比说话需要更大的呼气压力,因此,帕金森病人唱歌时要求他们有意识地控制呼气压力,将使其能够建立腹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从而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和言语障碍[32]。

2.3 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人的临床表现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给帕金森病人带来严重影响,如降低生活质量、加重运动障碍等[33]。吴彩虾等[34]为了探究音乐疗法对帕金森病人情绪的影响,将80 例帕金森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音乐干预,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干预后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抑郁评分明显下降,并激发了病人积极的情绪状态。Pacchetti 等[13]对32 例帕金森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机对照实验发现,接受音乐干预的帕金森病人调节情绪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病人也对音乐疗法提供的社交和创造性的交流方式表达了欣赏和喜爱,幸福指数也明显增高。此结果与瑞典的一项研究结果[23]一致。帕金森病人可通过唱歌、听音乐缓解疲劳感,增加病人对生活的信心,提升其生活质量[29];接受音乐疗法的帕金森病人的负面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5]。有研究发现,听音乐和表演音乐会影响病人不同的大脑区域,包括认知、感觉运动区域甚至情绪过程,激活内啡肽相关的大脑快感回路从而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使病人保持积极的态度[23]。由此可见,音乐疗法可对帕金森病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病人是一个有益的活动,可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3.1 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 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研究多为小样本的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可信度降低,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不利于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与发展。因此,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中的治疗效果。

3.2 机制未明 目前,音乐疗法还没有统一的学科定义标准,其作用机制也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今后的研究应结合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定量化研究音乐疗法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从而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为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持。

3.3 效果评价指标单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指导方针关于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应用中的效果评价多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等问卷形式及少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并且没有完备的实践操作指导方针。因此,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究音乐疗法对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生化指标以及核磁共振等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并制定系统的实践指导方针,从而为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科学的依据。

3.4 缺少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研究 中医理论体系与音乐疗法有着源远的关系[36]。将音乐疗法与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对帕金森病人进行综合干预,并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对其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干预效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为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提供进一步参考。

4 小结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发展相对成熟、安全、方便实施而又成本低廉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人的康复中。音乐疗法提高了病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帕金森病人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对于在机构环境和居家环境中护理和照顾帕金森病人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文献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多为小样本的研究、干预时间较短,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没有清晰的实践指导方针并且在效果评价中缺乏对客观生理指标的采集等。因此,国内外学者仍需不断探讨和完善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结合不同文化特点,对音乐疗法加以优化,不但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能促进音乐疗法在帕金森病人治疗中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帕金森病病人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28
谁是病人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4
PACU 音乐疗法对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病人膏育
故事大王(2016年4期)2016-05-14 18:00:08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帕金森病的治疗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