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郭会敏 栾玉泉 谢荣慧 寇建琼
(1.大理大学护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2.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云南 安宁 650302;3.云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云南 安宁 650302)
心理学将心理干预定义为有规划地对特定对象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其心理过程发生变化,向预期目标发展。心理干预并不等同于心理治疗,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人们的心理技能水平,消除心理困扰,增强自我控制和促进身心健康[1]。目前心理干预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患者的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聚焦解决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SFA) 与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2]及A.T.Beck的认知行为疗法[3]一起被认为是北美家庭治疗师最常引用的3种方法之一[4]。该模式由McAllister[5]引入护理领域,于2007年被引入中国。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关注个体的优势资源,更关注系统的综合作用,干预的方法较易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在各种慢性疾病患者的干预中,因其充分尊重患者并激发患者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优势而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及应用。随着其干预体系和内容的丰富,近年来已在国际临床护理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6]。为促进国内护理领域对该模式的了解和应用,本文对SFA的概述、步骤与原则、在国内外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综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SFA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充分尊重和相信个体潜能的临床心理干预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最初是在以家庭治疗为中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于治疗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咨询中[7-8]。其核心内容是将干预关注点集中在当事人的正向方面,与个体共同构建解决方案,寻求最大化挖掘个体/团体的力量、优势和能力[9]。
SFA的步骤包括描述问题、构建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和评价进步5个阶段[10]。McAllister[11]进一步提出了SFA的6个原则:(1)始终以患者为中心。(2)寻求并挖掘患者内在的潜力和资源,培养其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3)患者复原力和易感性同等重要。(4)护士角色由对疾病的护理人员转变为帮助患者提高适应性和康复能力者。(5)激发患者的行动、参与和承诺。(6)调动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反应。
3.1国外应用现状
3.1.1改善负性情绪 多项研究表明,以SFA为中心的干预技术能有效降低少女的压抑[12],缓解中国癌症患难儿童家长的痛苦[13],降低青少年、乳腺癌及克罗恩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14-17],减少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压力[18],同时为处理患有焦虑症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19]。
3.1.2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 SFA干预可影响12~13岁社交退缩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并可能适用于学校护士在特殊需要儿童的工作中,是学校卫生服务中推荐使用的措施。有研究[18,20]发现,以SFA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提高学生的自尊心有治疗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自闭症患儿父母的自我效能,并最终开始管理儿童行为问题。Karakaya等[21]在评估SFA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青少年的影响时发现,干预后两组间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上存在差异,且干预后均有所提高,进一步提示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护士在提供护理时可使用SFA。Lisbeth等[22]研究表明,孤僻儿童可从以解决方案为中心的方法及团体干预中获益,重新实现其目标。
3.1.3其他 Stefan等[23]采用对患者关注的结构化评估和以解决方案为重点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该干预方法对社区精神病患者效果明显,且其作为一种节省成本的通用干预,可被广泛使用,并可提高社区治疗的有效性。Rebecca[24]研究发现,SFA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Northcott等[25]对失语症患者进行了SFA干预,并在干预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SFA是帮助失语症患者产生积极改变的有效方法。Roeden等[26]研究发现,SFA对轻度智力障碍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适应不良行为、自主性和乐观性等方面有一定程度改善作用。多项研究[27-30]发现,SFA的自我帮助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使超重/肥胖青少年的体质量和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可作为青少年肥胖治疗的支持,同时其对脑损伤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是一种有希望的心理治疗干预。
3.2国内应用现状
3.2.1改善负性情绪 李军辉[31]研究中将SFA应用到狼疮肾炎患者中,结果显示SFA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疾病治疗的希望水平。另有研究[32]显示,应用SFA也可增强手术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手术室等候期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稳定其生命体征,有利于外科手术的开展。
3.2.2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希望水平 许慧娜等[33]学者研究发现,SFA对提高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意义。陆丽华等[34]研究进一步证明了SFA对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希望水平的积极作用。相关研究[35]还发现,基于微信群对实习护生进行SFA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及职业认同感。
3.2.3提高主观幸福感 王亚群[36]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实行SFA可降低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朱路娟[37]研究发现,SFA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肺癌及脑卒中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学者等[38]将SFA应用到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中,发现其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还能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
3.2.4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关研究[39-40]发现,SFA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提高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关于将SFA应用在艾滋病患者中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41-42]发现,SFA能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和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在对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进行SFA干预的研究[43]中发现,SFA能让其感受到爱与归属感,增强治疗自信心。
3.2.5其他 有研究[44]发现,接受SFA干预的B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能有效加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此外,有研究[45]显示,以SFA为依据的护理干预策略可增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明显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SFA在改善不同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家属负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模式重点在挖掘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患者探查“例外”的发生,在临床护理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但临床上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研究人员未进行过统一且规范化的干预培训,多数研究的随访时间和干预周期等并不相同,部分特殊人群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尤其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更少。未来研究可开展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扩大研究的样本量,探索最佳干预时间和周期,探索SFA对患者的长期影响;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可尝试探索客观有效的指标工具评价干预的有效性,也可采用生理生化指标评价效果,为改善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