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方法治疗日光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21-01-05 09:35马元龙卜晓玲庞云霞于希军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戊酸角化莫特

马元龙, 张 洲, 卜晓玲, 庞云霞, 李 浩, 于希军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皮肤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日光角化病(solar keratosis)又称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老年性角化病(keratosis senilis),是长期暴晒损伤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典型皮损为发生在曝光部位的黑褐色肥厚角化斑片。临床治疗SK常用的方法很多,包括冷冻、激光、手术等方式。近年来兴起的光动力疗法也被用于SK的治疗,且具有创伤小、可保护容貌等优势。本研究通过比较四种疗法的疗效,验证光动力疗法治疗SK的有效性,探索光动力疗法治疗SK最佳方法。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门诊病例收集于2010-01~2019-04,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日光性角化病,其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43~81岁,平均62.5岁,病程2mo-15a,平均3.2a,皮损位于面部58例,手背3例,头部3例。皮损面积大小0.5cm*1.0cm-4.0cm*4.6cm,皮损直径<1cm38例,皮损直径>1cm26例,单发性损害45例,多发性损害19例。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四组,A组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B组液氮冷冻联合光动力治疗,C组单纯光动力治疗,D组外用咪喹莫特软膏(湖北科益药业生产)治疗。

1.2 治疗方法

A、B两组均常规消毒,用激光及冷冻治疗前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万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皮损上均匀涂抹一层,然后塑料薄膜封包2h,2h后用激光及液氮对皮损表面干燥黏着性鳞屑、不规则角化性丘疹烧灼或冷冻,边烧灼边擦拭,直到将皮损表面干燥黏着鳞屑及不规则角化性丘疹清理干净为止,烧灼范围超过皮损0.5cm左右;冷冻用液氮反复冻融皮损,冷冻面积也超过0.5cm左右,A组经处理后的皮损先用75%棉球封包10min后将棉球弃掉;随后用20%的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盐水溶液,滴于脱脂棉上,并完全覆盖处理好的皮损创面上,覆盖面积应大于皮损1cm左右,先用保鲜膜覆盖,再加一层黑色塑料覆盖,医用纱布固定。3h后使用波长为635nm的LED-IB型光动力治疗仪(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照射,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皮疹的位置,光照能量密度在80-150J/cm2范围内调节,照射时间为30min,1次/wk,共5wk;B组冷冻后1wk皮损创面干净后敷药及照射方法同A组;C组单纯的光动力治疗,直接将20%5-氨基酮戊酸敷在皮损表面,覆盖、封包及照射方法同A、B两组一样,D组外用咪喹莫特膏于皮损处,1次/d,共5wk。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1]标准进行评估,分别于治疗后第1~5wk每周进行疗效观察。完全缓解:皮损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组织病理检查未发现原病理改变;部分缓解:皮损缩小>50%;无效:皮损缩小<50%或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A、B、C、D四组治疗方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病人完全缓解率的比较

A组与B组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A组与C组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A组与D组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与C组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B组与D组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D组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4组病人缓解率比较

2.2 治疗后的副作用及处理

A、B、C三组病人经红光照射后,48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瘙痒,38例病人有轻微的针刺样疼痛,均能忍受;10例病人有显著的针刺样疼痛,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后缓解。12例病人治疗后病变部位及周围有轻度的脱皮现象,用绽妍保湿乳(陕西佰傲再生医学有限公司生产)涂抹1~2d自行缓解消退。10例病人治疗后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冰袋冷敷及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涂抹3~5d后自行消退。随访2mo,A、B、C三组出现8例色素沉着,D组有5例病人用药后出现红斑糜烂,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后好转。

3 讨论

SK被认为是一种皮肤癌前病变,主要见于中老年皮肤白皙者。SK的主要发生机制为长期紫外线(主要是UVB)照射导致表皮中细胞DNA,受损DNA发生突变导致癌变。此外接受电离辐射、热辐射,接触沥青及煤焦油产物等也可能引起[2]。有国外研究发现,SK发展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风险为0.25%~20%,侵袭性鳞状细胞癌中约60%来源于SK。所以SK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传统的治疗包括冷冻、激光、手术、放疗等,这些方法均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特定部位或特定个体的某些皮损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或遗留瘢痕等并发症[3]。光动力具有上述方法不具有的一些优势,例如创伤小、痛苦轻、可重复治疗、可消灭隐形病灶等,许多研究者尝试发现光动力治疗日光角化病也可取到良好的疗效[3~9]。光动力治疗是将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外敷于日光角化病的病变组织,然后用波长635nm的激光照射,病变组织吸收的5-氨基酮戊酸接受能量后,由稳定自由态变成不稳定激发态,产生大量的单态氧和自由基,作用于异常增殖的细胞,达到治疗日光角化病的目的。

本研究使用了四种方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分别是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液氮冷冻联合光动力治疗、单纯光动力治疗、外用咪喹莫特软膏治疗。从四种方法治疗效果看,A、B组与C组比较,虽然三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ab=0.5,Pac=0.226,Pbc=0.6),但A、B两组完全缓解率均大于90%高于C组,由于角质层是光敏剂渗透的最大障碍[10],我们认为激光和冷冻去除了SK表层鳞屑、角化丘疹,使5-氨基酮戊酸可以深入皮损深处,更利于光动力效应深层的发挥,此外我们在光动力治疗前用75%酒精局部外敷,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有利于5-氨基酮戊酸的吸收;A、B二组完全完全缓解率相当,由此我们认为激光和冷冻在去除SK表层鳞屑、角化丘疹效果相当。与王佩茹[11]等报告的使用梅花针叩刺增加皮损组织对5-氨基酮戊酸的吸收类似;A、B、C组与D组对比,A、B、C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远高于D组,证明光动力SK 疗效远高于外用咪喹莫特软膏。咪喹莫特膏是一种常用免疫抑制剂,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纤维增生等多种作用的局部免疫调节剂[12],其治疗SK存在疗效不确定、治疗周期较长、副作用多,且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等问题[13]。

A、B、C三组病人经红光照射后,大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轻微针刺样疼痛,但都可以忍受,有部分病人有明显针刺样疼痛和红斑水肿,经简单处理后均可好转,说明光动力疗法治疗SK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好,易被病人接受。

SK病人的年龄、耐受性的不同,皮损的部位、大小、类型的各异,决定了SK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制定。光动力疗法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治疗等特点,在SK的个性化治疗中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标准化的药物剂量浓度、光源参数、治疗次数,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戊酸角化莫特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高人一筹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北京地区2004~2017 年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分析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斑马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