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导贫困生心理建设的研究与对策

2021-01-04 21:42田卫红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1期
关键词:时效性贫困生

田卫红

摘要:“贫困”一词对应的是经济概念,放在心理学领域中,或许不够贴切。但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现实表现来看,“心理贫困”的现象不在少数,即心理资源贫乏、自我效能感低、主观体验差、积极行为少、三观扭曲、叛逆的学生。本课题旨在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时效性。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心理贫困;贫困生;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经调查研究发现解决贫穷不仅要“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还要“心理脱贫”。目前,心理健康已成为脱贫的一个重要参数,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当今社会节奏快、竞争强、压力大,给孩子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带来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应。“心理资源丰富”的学生充满实现目标的信心,遇到困难能够做出积极的归因,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行为面对挫折和困境。因此,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心理脱贫”研究,创新应对部分学生心理资源缺乏的现状,形成其积极的人生态度,意义重大。

一、心理贫困问题及表现

(一)人际关系方面:缺乏社会能力、交际困难、自我封闭、自卑多疑

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缺乏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表现为不主动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能力差;遭遇挫折后,易出现自我隔绝或封闭的状态,不能接受他人或被他人接受,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中。部分内向学生还会产生失落感、陌生感和心理闭锁;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也是此类的代表,他们不能准确判断他人的动机和情感,容易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有时甚至存在仇富心理,使其背负有更多的心理包袱,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系统。

(二)自我意识方面: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差距,并缺少自我肯定

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自我认识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差距,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这类学生必须合理协调两者间的差距,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自我意识缺乏、自卑、焦虑、抑郁以及行为问题。

(三)心理危机,成就动机方面

心理贫困学生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出现自杀的意念和行为。自杀指的是是主体自主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目前心理学界将自杀分为两种:第一类为冲动性自杀,也称情绪型自杀,常因爆发性激情引起。第二类是理智型自杀,它是在经过长期的自我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推理和判断之后,逐渐萌发的自杀念头,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自杀的准备后采取自杀的行为。成就动机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某项有价值或者重要的任务,以达成追求成就的动机。一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压力和目标,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够,精力投入有限;一部分学业不良的学生,学业落后让他们冷漠、逃避,处于学习无兴趣、无积极性、无目标的心理状态。

二、改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探析

义务教育阶段“心理脱贫”工作是系统工程,部分“心理贫乏”的学生可能兼具上述几类特点,只是程度存在差异,应具体甄别,进行早期干预,以避免其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率。因此,要根据不同特点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才能提高干预的针对性和帮扶的有效性。

(一)引导贫困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1.培养和完善人格。应当引导贫困学生主动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建立健全的人格,重点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塑造良好的性格,发扬积极的气质特征,以健全的人格去面对生活的磨难。

2.充分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过高估计自己表现出自负,过低估计自己表现出自卑,这都会使人与机会擦肩而过。贫困学生要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因为自己贫穷和自身的缺点而产生自卑情绪,承受过大的压力。

3.缺乏自我肯定的学生,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值并进行自我肯定的行为技能训练,使他们摆正心态,不攀比、不盲从,正确剖析自己,树立起学习、工作、社交的信心,积极走出困境。

(二)鼓励贫困生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保健的重要手段。人只有与周围的人不断交流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亲属、朋友、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贫困生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有着很大的帮助,当遇到困难或疑问时,能够及时与亲属、朋友、同学进行交流能够使贫困学生感觉一种安全感。

2.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善用社会支持。要指导他们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他们将关注点更多地投注到他人身上,学会对他人负责、主动关怀和帮助他人、主动发现他人的优点,当个体面临难以应付的压力情境时,乐于接受、主动寻求、善于利用他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

(三)心理咨询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1.贫困学生应该在出现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时,求助心理咨询,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其提供心理援助。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座等提升贫困学生心理素质。[2]激发贫困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挖掘他們自身的潜在力量,使他们能有效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乐观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杨启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05):33-40.

本文系课题号PZ194107

猜你喜欢
时效性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时效性的策略初探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