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摘要:班级是教师进和学生在学校内开展学习和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的日程生活场所。班级管理作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成长最大化的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才产生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体现。当今时代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这样其实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能够在未来适应自身的发展。初中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期。班级作为初中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不仅对学生的未来自身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笔者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建设初中班级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初中生、班级文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它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并且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都是班级文化的主体标识。良好的班级文化也是促进学生学习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在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之后,教师对于初中班级文化的建设也采取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文化的两大方面:一是精神文化、二是物质文化,什么是班级文化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初中班级文化主要可以分为四大方面: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同属于一类,作为文化的物质方面;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同属于一类,作为文化的精神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组成班级文化的全部部分,两者缺一不可。
二、初中班级文化的现状
(一)学生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学生对网络接触的越来越多,学生在网络上接收奥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墨守成规的思想在5G时代早已不适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相比会显得更加落后,所以学生会对班级文化和班级活动失去兴趣。班级活动的举办要有实际效果和作用,所以在举办班级活动时要注重贴合学生的思想,站在学会说呢过的角度上去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组织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活动,才能让学生读班级文化活动更感兴趣,让学生更乐意去参与到班级文化的活动建设中来,这样的的班级活动才更有意义。
(二)学生作为班级活动的主体地位并未落到实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经历的影响下,教师一直处于班级管理的中心地位,学生没有自主权和管理班级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教师才是管理班级主体的心理。但是,在初中生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同学生过之间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密切,二者才能够更好的交流。班级文化需要整个班级一起建设,全员参与。教师要去走进学生,和学生加强沟通,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之中,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对于班级拥有更多的认同感,让班级更加稳定,充满文化氛围。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班级行为文化的建设策略
班级活动一直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教师可以采用举办主题班会,班级趣味运动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行为,推动整个班级行为文化的发展。趣味运动会可以打破常规选取趣味小游戏,例如,三人两足、袋鼠跳这种游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欢乐,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感受班集体的力量,让班级更加团结。
(二)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策略
古代有“孟母三迁”近代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两句话充分反映了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所以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学习更加有动力。将班级的墙壁利用起来,打造班级墙壁文化,让学生置身于班级文化之中,让教室也更具有文化氛围。
(三)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策略
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规章制度转变为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并且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制定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信任学生,让学生發挥自身优势,同时,班级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分为量化考核、同学互评、教师评价这三部分,把同学互评作为作为考核的重点。
(四)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策略
班级的精神文化非常重要,其本身应该处于核心地位。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打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关系是反映一个班级体是否和谐融洽的基础,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班级体也会拥有一个更崭新的风貌。制定学生和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要求背景下的初中生不仅只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当今时代,还需要了解现如今的社会环境,另外教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适应社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本重.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现象及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