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莉 李忠华
摘要当前,手机媒体凭借自身传播多样性、交互性和生活性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广泛影响,在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加强师生交流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手机媒体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管理、课堂主流价值观传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等方面形成挑战。面对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加大对手机媒体与课程关系的关注与研究,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加强价值观引领及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手机媒体 高校思政课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31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bile Media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ANG Hongli, LI Zhonghua
(School of Marxism,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
AbstractAt present, mobile media has a wid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and behavior by virtue of its own communication diversity,interactivity and life characteristics,which bring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enriching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But at the same time,mobile media also challenges the teaching managementofIdeologicaland politicalteachers,thetransmission ofclassroom mainstreamvalues,and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cing the challenge,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media and the course, improve their media literacy,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values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mobile medi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llege students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已发生改变。手机媒体作为以手机为终端的信息传播互动载体,目前已实现自身信息承载和传播功能的拓展升级,成为当下高校教学管理、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为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但与此同时,手机媒体的娱乐性、庞杂性和大学生对它的依赖性也为高校思政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带来现实挑战。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合理运用手机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在有效应对手机媒体带来的挑战中“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1]在最大限度关注“00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新需求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长效发展。
1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1手机媒体传播多样性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资源
在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所传播的信息量远大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網等其他传统媒体,而“技术进步为手机媒体信息传播能力的提升创造可能,这种提升主要体现在5G时代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高速率、低时延与广连接。”[2]因此,手机媒体在多个认识主体内可以实现同时信息共享,加速了社会素材的分散与流动,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手机媒体的放大效应下,那些具备新、奇、特的教学资源更能引起“00后”大学生的广泛关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思政课上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现象,在弘扬先进事迹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披露和批判中不断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举止。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把握住手机媒体传播信息多样性的优势特点,在借助手机媒体的社会素材中不断更新思政课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是非对错。
1.2手机媒体的交互性搭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平台
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运用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束缚,不但实现了师生随时随地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的现实诉求,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了解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管理计划。另一方面,手机媒体为高校师生之间搭建了自由平等的沟通平台,让大学生在手机媒体的双向互动中享受到自主话语权。这样既方便思政课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思想波动,快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又让大学生在充满人性化教育中提升自身学习主动性,让育人工作真正做到大学生的心坎里。
1.3手机媒体的生活性提升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手机媒体中具备吸引力、感染力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并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自主讨论,以此来帮助他们学会用辩证思维观察日常生活。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以手机媒体为媒介融入大学生生活,潜移默化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入眼入耳”做到“入脑入心入行”,其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影响力便会迅速扩展,进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手机媒体充满趣味性、生活性和实用性的软件中包含着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政课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协调与整合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因素,借助手机媒体中的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丰富高校思政課教学语言,使手机媒体成为积极作用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对“00后”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新的现实挑战
2.1手机媒体的娱乐性加大了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难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践效果。然而,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需要完成授课任务,还有大量科研项目和行政工作,甚少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手机媒体,造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手机媒体的认知不够全面,认为手机媒体的娱乐性存在不可控因素。当手机媒体弹跳出与思政课堂教学无关的娱乐页面、消息推送等内容时,极易分散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进而加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压力和管理难度,使得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运用手机媒体开展教学时存在畏难和抗拒情绪。另外,“00后”大学生如今已成为手机媒体使用的主要受众人群,他们对新奇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其情感活动比较动荡和易变。当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手机媒体里的娱乐素材与教学理论知识相结合过程中话语解释能力不足时,将无法引发大学生的心理认同。这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运用手机媒体的实践教学能力,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手机媒体传播内容的庞杂性冲击了高校思政课主流价值观
在信息快速融合时代,“急剧增长的信息数量已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接受能力,致使人们应接不暇,给有效信息的甄别和筛选造成了极大困难。”[3]有些手机媒体中的新闻报道为了求快、求新、求奇,对事件不加以核实真伪就用充满低俗化或泛娱乐化的标题大加传播进行话题炒作,企图挑拨和误导公众情绪来获取经济利益,冲击了高校思政课传导的主流价值观,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另外,个别网络博主、媒体大咖为了争夺手机媒体受众资源,随意对社会现象发表貌似公正的主观评价、影响社会舆论,误导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00后”大学生的个人品质、道德评价以及社会行为。就高校思政课而言,手机媒体庞杂的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在其中的暴力恐怖、色情低俗等有害信息干扰了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化,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有效挖掘手机媒体的载体价值,以不断促进教学的创新发展。
2.3手机媒体的依赖性弱化了高校思政课对象的思想道德意识
“0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但由于部分大学生自律性较差,对手机媒体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很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沉迷于功能强大、内容多元的手机媒体之中。这将导致大学生对身边现实事物漠不关心,对社会行为规范要求于不顾,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业规划、生活习惯以及精神状态。同时,手机媒体使用者的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布信息,并通过手机媒体作为中间转载去散布各类信息,导致充斥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夹杂其中。当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里缺乏过滤和辨别是非的选择能力时,就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出现理想信念淡薄、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道德缺失等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弱化的现象。此外,手机媒体通过收集个人信息和浏览记录,按照用户的喜好为大学生推送偏向大众娱乐方面的相关内容,使得他们对国家方针政策、社会新闻、最新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关注度不够,这些都是高校思政课在运用手机媒体时需要直面的现实考验。
3应对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挑战的具体路径
3.1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要在主动适应手机媒体中不断提升自身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课堂驾驭能力。当手机媒体出现与思政课堂无关的娱乐信息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第一时间体现教育机制,在采取恰当而又有效的教育措施中将手机媒体信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另外,“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手机媒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及时改换思政课教学设计,这样才能用更具有说服力、针对性以及饱含理论思维的热议案例丰富思政课教学素材,用更具有时代化、生活化的手机媒体内容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思路,进而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感召大学生,用社会主义主旋律感染大学生,在运用手机媒体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接受度与参与度。
3.2强化思政课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引领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导向教育的主阵地,在面对手机媒体中不良价值观的冲击时,高校思政课要密切结合手机媒体正反社会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现实的精准阐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要合理运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教化。通过手机媒体,高校可以建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账号等社交平台,在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辅助载体中更好地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动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话题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才能在满足大学生新期待中获得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另外,当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手机媒体发现大学生产生极端或消极情绪时,要及时与之进行劝说沟通,引导“0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进而增强社会主义的感召力与公信力,充分发挥手机媒体作为高校思政课载体的影响力与作用力。
3.3创新教学方法中培养大学生主体能力
“00后”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高校思政课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而“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在于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来’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5]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在尊重“00后”大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通过对手机媒体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运用主动传播与引导选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在海量手机媒体信息中自主选择有益内容,进而提升大学生选择能力、鉴别能力、实践能力在内的主体能力。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设置问题、模拟情景,与大学生一起对社会现象进行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互动,在高校思政课的参与和体验中逐渐培养“00后”大学生融入社会与自我发展的实践能力。另外,高校思政课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把国家方针政策、最新法律法规等时政内容嵌入大学生日常网络娱乐载体之中,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综上,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高校思政课要紧跟时代进步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在积极应对手机媒体带来的挑战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以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运用手机媒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探析”(项目编号:kjcx2020-152mdjnu);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指导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发展研究”;2020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专项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异化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55TD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 -08-14).http:// www.gov.cn/zhengce/2019 -08/14/content_5421252.htm.
[2]匡文波,方圆.手机媒体的发展与展望[J].新闻论坛,2020,34(05): 19-23.
[3]郭慧敏.“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困境与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12):82-85,40.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65.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