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信仰、信心、信任中领略党奋斗百年的领导伟力

2021-01-04 12:47杨煌辉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心信仰信任

杨煌辉

[摘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久弥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使党从人民获得信仰的力量;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使党从人民获得信心的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党从人民获得信任的力量。党的领导伟力深刻体现在人民对党的理论信仰、事业信心、执政信任之中。

[关键词]信仰 信心 信任 领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5-0006-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5.002

从人民信仰、信心、信任读懂党的领导伟力,是从人民性的视角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三个维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使党从人民获得信仰的力量;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使党从人民获得信心的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党从人民获得信任的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久弥新,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党从人民获得信仰的力量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1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真理的力量只有被中国人民掌握,才能迸发出改造中国、改造自身命运的强大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蕴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它的科学光芒照亮了人类前进之路。在党的百年奋进史中,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党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是因为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来武装人民、塑造人民、引领人民。在积弱积贫的年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现了“第一次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华民族迎来“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认真总结新中国建设三十多年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了“第二次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与践行下,中华民族迎来了“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发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在“强起来”的复兴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实、更稳。

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马克思主义从早期传播到确立指导地位,历经无数艰险,已经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以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指导思想。如果将马克思主义虚无化与教条化,党就会失去灵魂,党的事业就会迷失方向、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就会遭受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今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正以不容置疑的事实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道路上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3]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基石,在展开对唯心主义旧哲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的创立,解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科学指明了新社会取代旧社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逻辑。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隐秘手段,深刻暴露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斗争、生产力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所具有的深层根源,科学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与非人道性。阶级斗争与矛盾发展的历史结果必定会使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党领导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构建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是人民的理论,它所肩负的使命就是为人类求解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以往形形色色的、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索人类解放、人类自由的实现道路。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植根于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和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发挥真理力量的拱心石,它揭示出人民群眾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深刻阐明人类自身的解放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具有可实践性。党领导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根据人民新实践与时代新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新实践、引领新时代;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以人民的语言、活泼的形式、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内涵,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明确了人民改造世界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50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是抽象理论,而是行动的指南与实践的方法论,它的生命力和科学内涵只有在实践中才得以展现。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一经创立,就至始至终是开放的理论,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种理论品质始终伴随着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实践中对人类发展问题的思索,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永远绽放青春光芒,不断向时代提出新课题,不断回应人类新挑战。党领导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团结带领人民在丰富的历史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不断创新的理论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 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从人民获得信心的力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坚守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无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到哪一步,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深沉的底色,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也是使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摆脱被奴役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站起来”的伟大胜利。历史充分证明,人民选择共产党是完全正确的。以往形形色色的革命,无非是各种党派及各种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并未真正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扛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大旗。毛泽东指出:“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6]党的二大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明确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有了正确方向,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依靠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悲壮史诗,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人民的幸福,为民族的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及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越。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物质与精神世界高度发展的理想社会。在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国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道路探索中曾走过一些弯路,在思想认识上脱离具体实践,教条化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7]116“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7]26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373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又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迈开步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国家面貌、中华民族面貌、人民面貌、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改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经济规模从1978年3645亿元到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经济总量自2010年以来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脱贫夙愿已全面实现,在物质条件上已经具备“富起来”的坚实基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人民充满信心地看到新时代的美好蓝图定会稳步实现,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强起来”的伟大复兴。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8]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复兴道路上奋勇向前,劈波斩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经济发展效益与质量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意识形态工作有序展开,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民生事业有效推进,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生态建设与生态治理明显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在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强起来”历史逻辑的正确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9]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从人民获得信任的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宗旨意识和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10]“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11]“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12]“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13]。一個政党,一个国家,其前途与命运取决于民心向背。中国共产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党只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发展为发展,党的建设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党的领导才能与人民当家作主统一起来,党的事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民意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基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要勇于刀刃向内地进行自我革命。百年大浪淘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选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从而永葆先进性,确保不变质。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4]1004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15]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虑,以人民对党的信任为出发点与归宿,善于自我纠错、自我改进、自我革新。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是党永葆肌体健康,以昂扬斗志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必经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崭新的事业,这意味着党带领人民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仍会遇到诸多问题和考验,这都需要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与深化认识。党只有坚定初心与使命,认准人民的利益与期待,不刻意掩饰短板、不刻意隐瞒矛盾、不刻意回避错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和方法,主动克服缺点、解决矛盾、纠正错误,才能赢得人民的长久信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16]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奋斗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使全体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展开抗日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官僚统治,建立起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了使全体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与艰辛探索,推动实施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使全体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三步走”战略,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行稳致远。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被确定下来,并针对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重大举措与重大部署,以新使命积极回应人民新时代新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要善于发挥与引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17]人民群众广泛而生动的社会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对自己的事业怎么干最具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才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若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必须先学会做学生,才能当好先生,党对革命做出正确指导须建立在对中国实际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之上,“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14]79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人民的历史实践中开创出来的。邓小平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7]382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党的领导要善于从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中获得信任的力量,而人民的首创精神与创造力的发挥也须从党的领导中获得正确方向。只有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全社会才会形成改革与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8.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55.

[10]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4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4

[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8.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7.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22.

[16]李斌.“守的是人民的心”[N].人民日报,2021-05-17(4).

[17]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02月25日)[N].中国民族报,2021-02-26(2).

责任编辑:黄玉娇

猜你喜欢
信心信仰信任
信仰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漫画
记战“疫”,树信心
表示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