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共育纠正“问题儿童”的策略

2021-01-03 10:48黄晓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特殊教育有效措施

黄晓玲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招收的残障学生,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残障学生培养成思想、行为健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是很难实现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残障学生家庭教育发挥共育作用。为了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本文就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特殊教育;家校共育;现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当这两种优势实现有机结合时,就能够增强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整体合力。面对学生能力差异大,残疾类型和残疾不一的班级中,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 、家校共育相关研究和评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想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就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所谓“家校共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养好。然而,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特殊儿童在身体特征和学习能力与正常儿童有着显著差异(高于或低于),这种显著差异使他们必须接受个别的特殊教育方案以及相关的服务才能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所以,特殊教育家校共育需要国家、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才能为特殊儿童在身心发展,减少问题行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家校共育现状

(一)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对等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长更多地是肯定教师在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认为教师是专家,自己则主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或者是没有作用。在进行日常的家校沟通中发现,教师以及班主任在关于残疾学生在学校内的生活、学习以及纪律上占主导地位,家长较少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

(二)社会支持较少

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体,主要负责所有的德育活动,而各地区的政府、社区以及村委会参与的程度低,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没有参与到家校共育的帮扶工作中来。在政策的推进和帮扶工作上没有要做好本地的家庭做好调查工作,对这些家庭的特殊学生采取适当的政策帮扶。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在政策上不重视,在经济上的帮助较少。在实际生活中,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残疾儿童由于年龄、生理等因素的多重影响,特殊儿童的家庭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处于弱势地位。

三、 特殊教育学校家长共育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家长心理健康建设

通过研究不同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家长心 理健康的过程。由于儿童的障碍类别不一样,不同类别特殊儿童家长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存在差别。研究发现:由于儿童的缺陷,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情绪比较低落,社会适应性差,性格偏于内向;应关注家长的心理压力,重视家长工作,探索推进残疾儿童家长支持与服务政策和保障机制的建立,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支持。

(二)建设线上、线下家校共育模式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主体,教育目标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展,依托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微信群、QQ群,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教师能更加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掌握学生行为习惯、情绪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将在校的日常生活以视频、图片的形式,通过微信及QQ群与家长进行分享,家长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进步的点点滴滴,协助家长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在家长会方面,除了邀请家长进入学校参加家长会之外,利用钉钉教育软件,协助家长随时随地参加线上直播家长会,让双方在新时代的交流方式上,增强家校共育的力度。

(三)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班级的10名学生里,就有可能有十种不同的症状,这种差异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行为干预方法和教学策略。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残疾学生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每一位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残疾水平和现有的认知能力,可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学生能使用口语进行表达,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最佳,能独立完成作业,B类学生需要教师的部分肢体或口语辅助,C类学生需要教师肢体辅助。在进行家校活动时,家长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教师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解决家长不会教的难题,共同为学生创造最佳的教育方法,这也是属于家校共育的一部分。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应当结合残障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利用网络,扎实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以帮助特殊教育学校的残障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和独立人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的生命别样出彩。

参考文献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75-90.

[2]蘇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47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特殊教育有效措施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