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1-01-03 03:10脱天文
考试周刊 2021年9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策略

摘要:在当全球发展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国情怀,明确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应有的力量,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文章从家国情怀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方面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策略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很多仁人志士,甘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牺牲一切。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从而服务于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家国情怀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认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处处可以发现家国精神的存在和影响。教师需要认真解读家国情怀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学情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 家国情怀的解读

所谓家国情怀,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树立家国一体的思想,并能够在行为实践中自觉维护国家、集体的尊严和利益。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家国情怀是建立在历史知识基础上的情感态度,是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历史学科主要是对过往发生事件的呈现和归纳,体现了行为主体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基于此,历史学科的学习成为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思想交融更加密切的时代背景下,在新课改提出提升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品质,也是历史学科实现育人价值的客观需求。

首先,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璀璨辉煌的传统文化产生全面的认识,还有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程中的波澜曲折的历史事件产生脉络清晰的理解,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并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这也是学生德育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其次,家国情怀也是学生学好历史、学懂历史、运用历史的关键。历史学习并不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在人文情怀的基础上去解读和理解,进而才能发挥以古鉴今的目的。关注现实问题,从而服务于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达,以及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进步。

二、 坚持自主探究,触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素养既是知识能力,也是情感态度。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行为和认知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只有亲身的认知体验带来的实际体会,特别是从知识空白到全面了解的发展过程,才能实现思想和认识的高度统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把知识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并告诉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情感培养浮于形式、流于表面,难以形成深刻的家国情怀,也就无从谈及积极的实践参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中心地位被高度重视,各地陆续开展落实资助学生探究教学改革工作。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很高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体验。

比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学习活动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了解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独立和繁荣而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在鲜活的、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声势浩大的历史事件中明确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是实现祖国转危为安、从落后变强盛的重要原因。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指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不仅要让他们去阅读课本上的各种知识,还要去搜集当时的历史资料,从而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提高情境浸润式的体验效果。又比如,在封建盛世巅峰的唐朝历史学习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全面感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体会当时整个社会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以及深远的世界影响力。长期以来,学生缺乏足够的历史基础,特别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跟风潮流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将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做出的判断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在全面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自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家国情怀的个性化思维。这远比被灌输教育的家国思想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重视,也更能影响学生的观念形成和行为方向,而且具有更加长久的情感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遗漏或者认知偏差。课堂教学中的互助合作和交流分享,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三、 进行史料论证,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是建立在丰富而详细的历史知识基础之上的。相关的历史内容展现得越详细、越全面,学生的情感体会就会越深刻、越持久。由于中国整体的历史发展过于漫长,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就导致课本呈现的内容相对有限。有些内容是一笔带过,有些内容甚至毫无提及,这都影响学生的认识理解效果。还有,一些结论中概括性的内容,也使得学生难以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答疑解惑,归纳历史规律,深化情感体验。其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史料资源,不仅具有文字叙述,还有实物印证。这些都为学生深入、全面了解历史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科学全面解读历史事件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史料的补充,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并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

比如,在隋唐灿烂文化的知识学习中,想要引导学生全面感受盛唐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外交流带来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就需要提供丰富的史料进行支持和论证,进而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唐朝的火药技术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例举相关的文字说明进行论证,同时和欧洲国家发明火药的时间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唐朝的科技文化对日韩的影响,频繁的遣唐使来往活动,都具有丰富的史料资源。鉴真东渡带去的建筑文化影响,白居易诗歌的广泛流传等,教师都可以展现给学生,从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去自主欣赏相关的历史纪录片,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盛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升民族认同感。又比如,在古代世界历史的学习活动中,很多国家也都在天文、历法、建筑、科技乃至文学方面取得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和东方古文明遙相辉映,共同创造了灿烂无比的世界文明。相对而言,学生对于其他地域、其他国家的认知视野更加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需要给学生提供尽量详细而丰富的史料资源,借助影视资料、纪录片,文字资料等,从而使学生对充满异域风情的其他各国产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且都是被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都建立在国家统一的稳定环境下。这样,学生在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也能提升民族自豪感。需要注意的是,在史料资源的整合和选择过程中,教师也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从而顺利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进而实现有效的情感渗透。

四、 联系生活现实,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和现实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就变成空中楼阁式的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一切思维意识都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也是为了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价值体现服务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依托课本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单讲历史”的教学模式,就给学生造成历史与现实无关、与我无关的错觉,从而陷入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当中。同样,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到家国情怀的情感价值。基于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对照现实,从而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体验。

比如,国家近期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就是延续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创新形式,能够彰显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对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在讲相关历史的同时,可以将这些内容引入其中,从而使学生不仅对祖国历史产生自豪之情,同时也对国家当下的发展战略表示积极拥护。又比如,近百年的发展变革,已经展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以交通工具为例,建国初期的马车、驴车,到后来的自行车,再到后来的摩托车,以及现在几乎家家一辆的小轿车。这些都是得益于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出行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出行方式也就越来越便捷,进而可以参与到各种远距离的学习生活当中,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和成就。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引入教学活动中,深化学生对国家和个人关系的正确理解:个人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保障,国家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体的支持和付出。以奥运会为例,国家的繁荣强盛,为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提供了种种支持,而运动员的杰出表现也为祖国体育事业增光添彩。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将家和国有效融合在一起,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

五、 组织实践活动,落实学生的家国情怀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重点强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动手、动脑的全面参与。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从单纯的理论认知转变为全面的感受体验,进而形成主观自觉的价值观。这比外在压力下形成的制度理念更加具有生命活力和践行价值。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在综合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产生移情体验,将个体的观点和信念同祖国的社会的價值体系融为一体。基于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家国情怀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比如,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人物交流、资料查询等,去全面感知家乡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过往经历和变化过程。以历史人物为例,通常都有名人纪念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参观,在穿越时空的氛围中,去全面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并有效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在虚拟的与历史人物对话的体验中,强化情感认知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历史沙龙,编演历史剧等,在进一步解读历史、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提升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效果。以《本草纲目》为例,这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伟大成就,是后世学习的重要医学典籍。学生可以在剧情角色的体验中,感受到李时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感受到医者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强烈使命感,体会到优秀的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人民能够取得辉煌成就、长久不衰的必然性。如此一来,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也就能高度统一,成为对社会有贡献,对人民有价值的合格接班人。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且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国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安排者,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性和低效性,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5).

[2]潘建新.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

[3]董均坤.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

作者简介:

脱天文,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泾川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