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1-023-04
摘 要 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主导力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与提升。笔者从三位教师同课异构的“師生课堂”到凝心聚力的“师师课堂”,谈一谈不同教师如何获得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师生课堂 师师课堂 专业发展
一、同课异构的“师生课堂”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形式在各级教学研究活动及教学竞赛中被广泛采用。它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加鲜活便利的交流平台,进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教授学生最基本、最实用的队列与队形动作为主,对于具有一定难度及变化的队列与队形教学内容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加强全区体育教师对于队列与队形教材的实践与研究,由三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借班上课的方式执教队列与队形——《错肩走》。
《错肩走》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三至四年级全册,体操类活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包含左(右)边错肩走、一隔一队错肩走。拿到课题后,参赛教师根据学情分析、错肩走口令和动作方法,各自制定本课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进行《错肩走》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表1、表2)。
表2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 甲 乙 丙 异同点
准备
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2.游戏:“角力”导入情境
3.趣味慢跑:蛇形跑
4.基本动作规范操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2.游戏:“指部位”导入情境
3.趣味慢跑:蛇形跑
4.基本动作规范操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2.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国旗班仪仗队?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3.热身慢跑
4.圆垫韵律操 异:分别采用游戏、提问等不同方式导入新课
同:均能通过不同的设计融入与主教材相关的尝试与铺垫练习
基本
部分 一、队形练习:错肩走
1.学生练习齐步走—立定
2.学生复习左(右)转弯走
3.学生分队学习左(右)边错肩走
(1)一路纵队左(右)边错肩走,两队相遇,击左(右)手,同时向左(右)前方迈一步
(2)两路纵队左(右)边错肩走
4.教师结合教学挂图讲解一隔一队错肩走练习方法
5.学生听口令练习一隔一队错肩走
6.学生听音乐、口令集体展示错肩走 一、队形练习:错肩走
1.学生2人一组进行齐步走错肩换位小游戏
2.学生集体进行原地踏步走、齐步走交替练习
3.分队进行错肩走模仿练习
4.先请学生示范左(右)转弯走,后分组练习
5.教师讲解示范错肩走练习方法
6.学生听口令练习左(右)边错肩走、一隔一队错肩走
7.学生进行错肩走组合练习
8.学生听音乐,集体汇报展示错肩走 一、队形练习:错肩走
1.学生观看左(右)边错肩走行进图解,听教师讲解行进方法
2.学生将圆垫箭头方向调整到位,练习时走在调整好的圆垫上就是正确路线
3.学生听口令、音乐练习并展示左(右)边错肩走
4.学生观看一隔一队错肩走行进图解,听教师讲解行进方法
5.学生调整圆垫箭头方向及队伍位置,练习并展示一隔一队错肩走
6.学生在教师手势指挥及音乐伴奏下,进行多种错肩走串联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异:甲、乙两位教师先温故再学新;丙教师则开门见山,在学新的过程中强化练习要点。在解决教学重点时,三位教师各显其能,分别利用正方形场地的四条边线、肩章、标志垫提示学生错肩走行进路线
同:均设计在音乐伴奏下,组织全体学生展示本课错肩走学习成果
二、情境游戏:穿过小树林 二、延展性游戏:冲过封锁线 二、补偿性游戏:翻垫接力 甲教师充分利用正方形场地设计游戏;乙教师将本课所学本领巧妙地融入游戏活动中;丙教师选用的游戏则有意识地增加了本课的练习强度
结束部分(略)
二、凝心聚力的“师师课堂”
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扬长避短,进一步修改整合了《错肩走》教学设计。凝聚了集体智慧的《错肩走》一课在“师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与全区体育老师交流分享。“师师课堂”中,青年教师们摇身一变,重新做回了“学生”。他们从“学生”与“教师”双重视角进行学习,与上课教师产生“碰撞”。
(一)教学片段一:激趣热身
集合整队,开始上课。“鼻子、耳朵、嘴巴……”玩“指部位”小游戏引出蓝肩章、绿肩章,创设解放军战士学队列本领的教学情境。“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我们再玩一个游戏——大脑瓜。”“学生”成一路纵队,围绕场地慢跑,边跑边限时记忆场地上标志线、标志垫箭头的颜色及位置,听到“嘟嘟”哨音,每人迅速拿一张带箭头的圆形标志垫快快集合。根据刚才的限时记忆,分队进行按要求摆垫的游戏比赛。伴随着欢快优美的音乐,师生人手一张标志垫做有趣的圆垫韵律操。大脑瓜游戏继续,要求两个队将标志垫蓝色箭头朝上,分别摆放在两边蓝色标志线区域,放好后迅速回来。“学生”再一次兴奋地行动起来……
(二)教学片段二:智学本领
在正式学习错肩走本领之前,“学生”先随口令、音乐集体复习原地踏步走;然后做“齐步走换位”的小游戏,初步体会错肩走动作;最后由各队队长带领队员练习左(右)转弯走等已学队列队形动作。巩固复习环节之后,教师集中讲解示范在交会点错肩的行进间动作方法。完成前期所有铺垫后,正式学习错肩走本领。“首先,我們来学习左边错肩走(图1)。根据左肩上的蓝肩章,找到场地上蓝色箭头的行进转弯标志,然后与迎面走来的队伍对称行进至交会点错肩,全体都有,齐步——走!121,121,左边错肩——走!”学会左边错肩走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右边错肩走如何行进?“学生”动手翻转标志垫重新布置场地,成功自学了右边错肩走(图2)。“学生”在学会左(右)边错肩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隔一队错肩走(图3、图4)。他们举起双手跟老师用手势模拟一隔一队错肩走行进路线,开动脑筋再次调整标志垫位置,最终在练习与思考中学会了一隔一队错肩走动作方法。
图1 左边错肩走行进路线
图2 右边错肩走行进路线
图3 一隔一队左边错肩走行进路线
图4 一隔一队右边错肩走行进路线
(三)教学片段三:展示汇报
“学生”在小比赛中迅速撤掉场地两侧的标志垫。“下面,我宣布本课挑战任务:根据场地上的行进转弯标志线、错肩交会标志点,完成错肩走组合练习。”接下来,两个二路纵队排头兵在听清老师随机下达的错肩走口令后,快速反应,做出预判,找准行进转弯标志线,认准错肩方向,按规定地点交会错肩,顺利完成了错肩走组合练习。课的最后,全体“学生”在节奏鲜明的进行曲音乐伴奏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展示并汇报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三、“同课异构”促专业发展
从“师生课堂”到“师师课堂”,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实实在在地经历了“理解教材、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教学研究全过程,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一)教师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升
作为一名男教师,能够运用音伴教学有效解决控制学生行进速度的教学难点,并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口诀与教学图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同课异构”,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理解和把握,既能相互学习又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学生预设的“回”字形行进路线在课堂教学效果呈现时与其他老师形成了差异。经过交流探讨,最终领悟到教学内容的精髓并借鉴了乙教师预设的行进路线实施教学。
体育课能否上好,如何上好,都与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教会学生”先要“教对学生”。如果不是参与“同课异构”,那么在把握教材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还是得不到发现和解决。通过“同课异构”,深刻地体会到教师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勇于吃透教材,不断提升自己追问深思、独立备课的能力。
(二)教师乙:巧妙借鉴—再度实践—蜕变提升
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潜心开发及使用的辅助标志在体育队列与队形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辅助标志地运用符合小学生以感性、直观为主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师生课堂”中使用的两种辅助标志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同课异构”发现丙教师采用的标志垫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于是借鉴“他山之石”,将肩章、标志线、标志垫三者结合起来,共同组成辅助学生学会错肩走本领的三大“法宝”。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形式让不同教师各显其能,并在课后研讨中感悟反思、达成共识,最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成果到这里并没有完结,而是应该再次上升至教学实践的层面,开启一次新的征程。作为本次“同课异构”的参与者之一,将“同课异构”后的集体智慧再次呈现于课堂教学之中,最终达到教师群体共同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丙: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共同提升
从“师生课堂”到“师师课堂”,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采用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利用视频讲解、示范;有的教师利用图形,图标实施教学;还有的利用不用的教具引导学生练习。每位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改进教学思路和方式,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教师交流共进的目标。
提到队列与队形教学内容,容易给人造成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如何使队列与队形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变枯燥为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勤于反复练习的意志品质,又让学生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愉快地完成一节队列队形课的学习。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错肩走》教学中,教师均能采用情境法、游戏法、竞赛法等教法,并能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分组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此外,在队列与队形练习中合理融入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有力渲染了课堂气氛,唤起了学生的联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练热情。
四、结语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地有效运用,使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变得生动有趣。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教师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也要全面助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编委会.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于素梅.从一体化谈新时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J].体育教学,20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