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题的解法探究

2021-01-03 17:41李洁
考试周刊 2021年92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学习能力

摘要: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日常的解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题进行方法归纳,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解题教学;方法归纳;学习能力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习。这个任务并不很容易,它包含了时间、实践、奉献和正确等因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我们的解题工作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这些阶段中的每一个都有其重要性。

一、 题目呈现

(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数学第16题)如图,BE是△ABC的中线,点F在BE上,延长AF交BC于点D。若BF=3FE,则BD/DC=___________。

二、 解题实践

(一)理解题目

本题是一道几何题,已知条件是BE为中线且BF=3FE,未知量是BD/DC的值。隐含的条件有对顶角相等,即∠AFE=∠BFD。

(二)拟定方案

第一个角度,从题目的两个条件入手的话,关于中线,我们知道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其次是构造中位线以及通过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关于另一个条件BF=3FE,易得BF/FE=3,由线段的比值可想到相似比,从而可想到构造相似三角形,另外,对于同高或者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应的底边之比,故可得S△ABF=3S△AEF,所以这道题也可以考虑从面积入手。

第二个角度,如果从题目的结论入手,关于求线段的比值,仍然可构造相似三角形或者找到相应的等高或同高的三角形等,线段之比便是相应的底边之比,进而转化为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第三个角度,换一个解题环境,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点的坐标,将BD、DC的长表示出来,再求BD/DC。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拟定了以下解题方案:

1. 尝试构造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使得BF、FE、BE中的某两条成为这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边;

2. 等倍延长中线BE,构造全等三角形,同时也构造了相似三角形;

3. 尝试构造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使得BD、DC、BC中的某两条成为这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边;

4. 将线段之比转化为相应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5. 以B为坐标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过B点且垂直于BC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执行方案

思路1:构造含有BF、FE、BE中某两条线段的相似三角形。

解法1:如图1,过点E作EG∥BC交AD于点G,得△EFG∽△BFD,则EGBD=EFBF=1/3,故BD=3EG,又因为EG∥BC,所以△AEG∽△ACD,则EG/CD=AE/AC=1/2,故CD=2EG,所以BD/DC=3/2。

解法2:如图1,取CD的中点H,连接EH,得EH是△ACD的中位线,故EH∥AD,则△BDF∽△BHE,所以BD/DH=BF/EF=3,又因为CD=2DH,所以BD/DC=BD/2DH=3/2。

思路2:等倍延长中线BE,构造全等三角形,同时构造相似三角形。

解法3:如图2,延长BE至点G,使得EG=BE,连接AG,得△AEG≌△CEB,则AG=BC,∠G=∠CBE,所以AG∥BC,从而得△AFG∽△DFB,所以AG/BD=FG/BF,因为BF=3FE,所以FG=EG+EF=BE+EF=5EF,故AG/BD=5/3,所以BC/BD=5/3,因而BD/DC=3/2。

思路3:构造含有BD、DC、BC中的某两条线段的相似三角形。

解法4:如图3,过点C作CG∥AD交BE的延长线于点G,得△AEF≌△CEG,则EF=EG,所以FG=2EF,又由CG∥AD得BD/DC=BF/FG=3/2。

解法5:如图3,过点C作CH∥BE交AD的延长线于点H,得△AEF∽△ACH,则EF/CH=AE/AC=1/2,故CH=2EF,又由CH∥BE得△BDF∽△CDH,所以BD/DC=BF/CH=3/2。

解法6:如图3,过点B作BM∥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M,得△AEF∽△MBF,则BMAE=BFEF=3,由BM∥AC亦可得△BDM∽△CDA,所以BD/DC=BM/AC=BM/2AE=3/2。

思路4:将线段之比轉化为相应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解法7:如图4,连接DE,设S△AEF=x,S△DEF=y,因为△ABF和△AEF同高,所以S△ABF∶S△AEF=BF∶EF=3∶1,所以S△ABF=3S△AEF=3x,同理可得S△BDF=3y,因为DE是△ACD的中线,故S△ACD=2S△ADE=2x+2y,因为S△ABD=S△ABF+S△BDF=3x+3y,且△ABD和△ACD同高,所以BD/DC=S△ABD/S△ACD=3/2。

解法8:如图4,连接CF,由解法7得S△ABF=3S△AEF,因为E是AC的中点,故S△AEF=S△CEF,所以S△ABF∶S△ACF=3∶2,因为△ABD和△ACD同高,所以BD/DC=S△ABD/S△ACD,同理可得BD/DC=S△BDF/S△CDF,所以BD/DC=S△ABD/S△ACD=S△BDF/S△CDF,故BD/DC=(S△ABD-S△BDF)/(S△ACD-S△CDF)=S△ABF/S△ACF=3/2。

思路5: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解法9:

(四)回顾与反思

关于这道中考题,在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理解题目,理清已知量、未知量及隐含条件,并探究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经过探究,笔者一共找到了9种解法,回顾这9种解法,核对每一个步骤。完成解题任务后,我们应及时回顾反思。整道题的重要条件是BF=3FE,相当于已知线段的比值。在我们的学习中,相似三角形这一章节是会涉及线段的比值的,即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不论是从条件出发还是从结论出发,都体现了线段的比值,所以构造相似三角形是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而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是不唯一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从条件出发构造相似三角形或者从结论出发构造相似三角形。

另外,我们也知道两个三角形如果是同高的,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便等于相应的底边之比,而本题中有同高的三角形,因而这道题还可以从面积的角度入手。

关于第9种解法,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虽然这种解法对于这道题来说,不是最简便的方式,比较烦琐,对运算能力要求较高,但它体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以及几何问题坐标化的思想,也体现了“设而不求”的思想,同样能解决本题,并且它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中是可以有一定的优势的。如果就本题而言,本题更适合用构造相似三角形或者用面积的方法。

同一道题目,不同的解法,体现了不同的思路,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题目,积累解题经验,避免造成思维固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做到减负增效,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李洁,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解题教学探讨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