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

2021-01-03 18:36王琪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

王琪琪

内容摘要:汉语熟语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比较有汉语特色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的偏误分析得出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几个原因;从而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有关国际汉语熟语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待漢语熟语教学能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顺利开展。

关键词:国际汉语 熟语偏误 教学建议

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大多数都来源于日常约定俗成的表达,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汉语熟语作为词汇的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更是体现了中国的文化思维。如此来看,有效地进行汉语熟语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汉语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另一方面,留学生正确地使用熟语既能够提升汉语交际能力,也可以丰富留学生的汉语知识储备。

一.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熟语偏误

1.语义偏误

一是由于说话人所表达的意义与熟语本身的含义产生语义不相符的现象。比如:

例1:“我要跑得快一点,不要被你抓辫子了。”

例2:“今天天气太热了,我要泼冷水”。

例1中“抓辫子”通常用来说明被他人抓住漏洞或错误,在这里这位学生就理解成了抓住辫子,只关注到汉语的字面意思,忽略了熟语整体结构性意义和它常用的比喻意义。

例2中学生把“泼冷水”理解为降温的意思,该词语通常是用来比喻他人在高兴愉悦时,去打击别人的积极性和心情。

二是因为说话人只理解了俗语的单个词意思,往往造成以偏概全的偏误。如:

例3:“赶快起床,否则我就要给你敲警钟。”

例4:“我昨晚睡的特别不好,因为我一直在做白日梦。”

例3中“敲警钟”的意味着提示他人保持警觉,带有十分明显的隐喻意义,在这里留学生就会简单理解为叫人起床的意思或是警告他人。[1]

例4中“白日梦”是比喻不符合现实的幻想,造句者显然理解为做梦的意思,为生理现象,也是语义偏离的表现。

三是因为即使在熟语的运用中可能在语义、语法本身方面都是没问题的,但由于跟汉语表达习惯不相符合,通读下来句子语义矛盾,造成熟语语义前后相矛盾。比如:

例5:“感谢你帮助了我,你真是放了马后炮。”

例6:“如果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去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后果将不堪入目。”

例5中“马后炮”这一熟语,是指出现问题后才采取措施,但是已经没有用。留学生在理解之后也会在应用中犯错误,这在语义上并不一致。

例6的正确用法应该是把“不堪入目”换成“不堪设想”。

2.语法偏误

由于句子语序和词性之间的变化性和差异性,语法教学常常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也是学生在应用时经常会出现的偏误。

首先,很多熟语尤其是动宾式熟语因为词汇本身的构成特点而通常不能直接带宾语。留学生在使用时会经常犯误带宾语的错误,如:

例7:“老板炒鱿鱼我了”。

例7这种动宾式熟语本身并不能带宾语。

其次,大部分偏正式熟语在词性上等同于名词,因而基本能做句子的宾语,但也不是绝对的。这就使留学生容易犯宾语误用的错误,如:

例8:“下课以后,同学们乱了起来,简直是一窝蜂”。

例8中“一窝蜂”在句法功能中常处于状语的位置、形容一种状态,而不是做主语的宾语。

第二,在一般情形下,熟语中有的动宾式搭配能够替换,但是更多的是熟语的固定性特征决定了它们在结构上的不可随意拆,改变语序和成分等,这就容易犯搭配错误的问题。如:

例9:“我们都很讨厌他,因为他经常在老师面前刮耳旁风。”

例10:“刘备在前两次拜访诸葛亮时喝了闭门羹。”

例9中这就犯了搭配错误的问题。“拖后腿”可以替换“扯后腿”,“脚踏两只船”也能够换成是“脚踩两只船”。但是“耳边风”可以和“吹”“刮”等动词搭配,但是只能用“吹”,来形容经常和别人唠叨。

例10中“羹”虽然可以用“吃”或者是“喝”来搭配,但是“闭门羹”却只可以用“吃”来搭配,在这里用“喝”就错了。

第三,语序错误。熟语中除了一些特殊的成语可以调整语序,整体意思不会发生改变,如“大名鼎鼎”可以说成“鼎鼎大名”,“光明正大”可以说成“正大光明”,但大多数熟语语序是固定不可变的。有的留学生在说“打圆场”“滚雪球”时说成了“圆场打”和“雪球滚”,这就犯了语序错误的偏误。例如一位留学生写的例句:

例11:“看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定心丸吃了。”

例11在这里受到他们国家语序的影响把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吃定心丸”。

3.语用偏误

首先,熟语色彩偏误。比如成语“五风十雨”,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风调雨顺。而这些留学生在用到这个成语时无法正确理解它是作为一个贬义词,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时出现了褒贬误用这样的偏误。[2]再比如:

例12:“他没有犹豫就帮助了我,真是没心没肺。”

例12这在语体方面就不适当,不仅对褒贬义造成了混淆,还没有结合好熟语运用和语言环境或场合。

其次是熟语的语境不符。对于留学生运用熟语而言,语法结构上无问题,但却是不合时宜的。如:

例13:“如果你不小心遇到了这种人,你可千万要好自为之。”

例13在这里正确的用词应该是“小心谨慎”,“好自为之”在这里并不符合语境要求。

所以,对熟语的运用一定要切入语境,符合语义、语法和语境等各方面的结合。

二.熟语偏误产生的原因

1.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来看

首先,是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母语也就是第一语言,往往它的说话习惯会对后面学习的语言造成影响。[3]我们的语言习惯深受第一语言的惯性思维,打破现有的语言思维,再重新同化顺应,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其次是受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这和不同民族的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等相关。另一方面,这些留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够了解,因此通常不能将汉语熟语的表层语义与深层文化语义联系起来,做到正确的运用。[4]

2.从教师和教材编写的因素来看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首先教师要分清教学对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會出现教学熟语时,往往生搬硬套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虽教学内容一样,但由于汉语熟语本身具有稳定的结构和隐含的意义这些特点,如果没有老师正确且巧妙的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起来会出现困难。[5]

从教材编写方面来看,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教材是连接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也是搭建师生教学关系的平台。但就目前熟语教材编写过程中,发现几点不足:一是没有专门的熟语教材,多是穿插在综合课本之中;二是选用的熟语类型单一化,以成语为主,造成学生认为熟语就是成语的刻板印象;三是涉及到熟语的释义,解释单一化,往往只从词义角度出发;四是关于熟语的练习题题量少且题型单一,多是填空补充句子。[6]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熟语教学的建议

1.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一,熟语的收录要尽量遵循由简单到困难的顺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汉语熟语进行学习;第二,熟语包含的类型多样化,不单单只有成语;第三,教材对熟语的解释要借助多种方式方法,从多方面对其进行释义,在教学期间引入有关图画式中国传统文化熟语小故事,趣味性地理解熟语的含义;第四,多样化地设计对汉语熟语的练习题,例如情境对话、主题式演讲、小组表演等。

2.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建议

第一,首先汉语从教者自身的汉语和文化知识过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基础和研究;第二,教师要学会借助教学辅助手段,将文化教学融入汉语课堂中,在真正文化的语用环境中恰当应用;第三,教师要在课堂上和课下利用主题式情境交际运用熟语,以达到灵活正确地运用语言的教学效果;第四,丰富熟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创作剧本进行表演熟语的来源和意义,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比如你比划我猜,利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多样化的题型考察学生的熟语积累量。

3.对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

第一,正确去对待在学习中犯的错误,积累错题,反复品读,逐渐扩充自己的词汇量;第二,汉语熟语来自于汉语文化,由于文化的差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去理解部分熟语的含义,所以在课下,可以多去了解有关熟语中国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借助情境对话的使用帮助学习者理解语义和语用;第三,可以积极参加汉语学习活动或自行组织汉语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7]

汉语熟语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失的瑰宝,汉语熟语形式丰富,趣味性足,是汉族人民乐于表达的词汇,也是引起外国留学生好奇的词语。在文中主要通过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也从侧面反映出熟语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也借此来向广大外国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说明汉语熟语的学习和教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而是十分有趣。

参考文献

[1]季青.试论汉语惯用语的对外教学[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吴宏星.基于语料库的颜色词的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田建林,夏中华.语块教学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问题的探讨[J].2017.

[4]邸少华.从成语形成看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语义偏误[D].河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5]钟舟海,肖静.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2013,(5).

[6]周青,王美玲.当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弊端和方法革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

[7]唐付宇.汉语熟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北方文学(下旬),2017.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
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研究
柱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的教学建议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五年专学生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概率统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