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且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区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积累、沉淀下具有本地方所独有的优秀文化,将地方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而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责任就落到了语文教师肩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更好地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这是值得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課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地方文化;整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3-011-03
【本文著录格式】汤倩倩.高中语文教师在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中的角色定位[J].课外语文,2021,20(33):11-13.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方、本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不同地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汇,共同凝聚成了华夏文化。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成熟,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统一的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不仅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积极作用。
一、正确认识地方文化资源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给了大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母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大地不同区域、不同地方文化的共同体。教育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真正做到“文以化人”,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爱国情怀、担当意识、牺牲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标。
(一)地方文化资源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对高中生展开调查时发现,不少学生都认为语文课枯燥,任务繁重,学习兴趣不高。在听评课活动或各类课赛中,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倒是会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而在常态课中,则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较少。其实,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知识,将这些地方文化和当地的文化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可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想北平》《我与地坛》《江南的冬景》等作品,在行文中,或记民俗风情,或写乡村美景,或借乡土来抒发情感,都有地方文化的影子。在教学中就要利用好这些地方文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结合课文内容,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如《荷塘月色》中,可从谈家乡的美景说起,如狼山风景名胜区、海安江淮文化园、南通狼山等,引导学生由说本地的景物而引出荷塘月色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兴趣就较为浓厚。又如古代人物传记的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说出当地的名人,再引入课文。又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中,收集本地区的中国建筑,在课堂中利用课件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从本地文化中学习中国建筑。本地文化学生较为熟悉,借助本地文化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更利于语文活动的展开。
(二)地方文化资源可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之情
每个地方在历史的发展中都会积累、沉淀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高中语文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所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解读文本,能读诗写文,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可拉近语文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先生以42个秋字来渲染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而这“清”“静”和“悲凉”中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故都的怀念,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在这“清”“静”和“悲凉”中,有对“秋”的落寞之情,满满的故乡之情,有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深深的爱国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运用好地方文化资源,点燃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如《祝福》的教学中谈及“送灶”的地方文化,不妨让学生说说本地方的一些民俗文化,不少学生就说到了江苏南通的“僮子戏”“踩文蛤”等。同样,在《边城》的阅读中了解到了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放灯,学生马上就开始说起吃粽子、插蒲艾、挂香袋、炒合菜等民俗。如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引入地方文化资源,课堂变得更有趣了,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了,内心增强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地方文化资源可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文化人,就是要用思想理念去引导学生,要用爱国主义去熏陶学生,要用优良品德去塑造学生,那么,“文”来自何方?就来自传统文化,就来自地方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底蕴,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下来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无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华夏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就是这些地方文化丰富了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再造和升华,滋养了华夏儿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是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教材用地方文化去熏陶、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想得以提升,行为得到培养。在《记念刘和珍君》的学习中,学生被刘和珍的爱国情感所折服。此时,引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的序幕”“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以地方文化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
二、高中语文教师在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中的角色定位
“时而化之,德而成之,材而达之,而传习不与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甚至还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阶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所肩负的不仅是“教书”的历史使命,更重要的是“育人”。结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作品来看,都是具有丰厚意蕴的名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这些文化作品时,还要注重挖掘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为此,笔者认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在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中,角色定位有以下几种。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示范者、传授者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思想、行为的引领人,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就要成为地方文化资源的示范者。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如何将这些地方文化有效地和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充分地了解地方文化,要身体力行,成为地方文化的践行者。在工作之余,应到所在地方去多走走,了解本地方的文化资源。要对当地的民俗、饮食等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运用好地方文化。
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践行地方文化。如过年,每个地方的民俗都有不同,如《祝福》中就有“送灶”的民俗。在教学中,教师亲自给学生表演“僮子戏”,参与“踩文蛤”等活动并收集照片,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从身边感受地方文化。传授地方文化,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身边去感受和体会。如学中国的建筑,教师如果单纯地讲授或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学生很难获得体验,可利用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在父母和亲人的陪伴下,真正地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才能感受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成为一个地方文化资源的示范者,要真的行动起来。“光说不练”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只是教方法,给予写作指导,很少有教师自己写作,这又如何给学生示范呢?同样,在渗透地方文化时,若教师对地方文化资源不够了解,对当地的民俗、饮食等文化没有深度掌握,又如何传授给学生呢?为此,教师作为地方文化资源的示范者、传授者,首先要做到的是行为示范。
(二)地方文化资源的践行者、引领者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资源,要将地方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文化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与学生谈爱国情怀,教师必是爱国之人,否则,就是空谈。与学生说勤俭节约,那在生活中,我们定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模范,这样才能真正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散文,必定满舌生花,让学生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引导学生探究古文,必定是博古通今、口若悬河,方可激活学生。教师谈及祖国大好河山、长江黄河、三山五岳,了如指掌。谈及民俗文化、节日饮食、丧葬嫁娶,对地方的民俗了然于心。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谈及曹雪芹乃江苏人,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又如诗人柳亚子、当代作家苏童等都是江苏人,学生心中也就生出了仰慕感和自豪感。再如宜兴紫砂陶器更是闻名中外,教师甚至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紫砂壶的制作,让其在活动中感受地方文化的熏陶。
作为地方文化资源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教师多学习、多研究方可“知”,在此基础上,更要“行”,要真正成为地方文化的践行者。鲁迅先生写《祝福》的“送灶神”时,不仅是因为他知道灶神,更是在生活中见过、研究过才写得如此逼真。沈从文在《边城》中所刻画的美丽湘西景色之所以如此动人,是作者对湘西的认真观察和了解。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行动起来,以自身行为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如昆曲也是江苏的一大地方戏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时,来一段汤显祖的《牡丹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者、推动者
一方文化滋润一方人,地方文化在对人的思想引领、陶冶情操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是学生前进的领路人,更应熟知地方文化,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推动者。教师平时工作自然是繁重的,制定计划、上课、批阅作业、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等,但教师依然可以利用周末、假期去了解地方文化、学习地方文化,真正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为地方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当然,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对地方文化的学习中,可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相应的地方文化研究场所,教师可与其建立沟通关系,多了解地方文化、学习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
在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就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就行了,推动地方文化发展那是政府部门、文化部门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高中语文教师,所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虽然在推动地方文化发展中教师的力量可能尚弱,但确如一条条小溪一样,当无数的小溪汇聚时,方可成河、成海。在推动地方文化发展中,教师要利用好校园这一平台,如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入地方建筑、地方名人等作为内容,如組织学生开展地方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地方文化部门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等。
当下,网络发达,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高中生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为此,高中语文教师更应成为地方文化的保护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地方文化,还要注重以地方文化的精神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地方文化,能主动去学习地方文化,让学生也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推动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方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宝库,是培养学生爱家、爱国情感的有利资源。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语文教学中将课本之外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将地方文化资源和高中语文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地方文化的示范者、引领者,还应成为传承者。
参考文献
[1]修慧娟.地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尝试[J].中学课程资源,2020(6).
[2]蔡玲玲.找回课堂被丢弃的地方文化——谈高中语文地方文化专题教学[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1).
[3]崇俊.开展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9(9).
[4]杨邦俊.地域文化教育进入语文课程的尝试[J].语文学习,2010(10).
[5]修芳萍.让地方文化走进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2018(6).
作者简介:汤倩倩,女,1979年生,江苏启东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启东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