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关键能力研究

2021-01-03 08:28钟远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

[摘 要] 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师的关键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对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大素养,务必在提升思政课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上下功夫。针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势和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技能、教学实施与创新能力等关键教学能力上进行创新,以提升思政课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优势;关键教学能力;教学相长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移动课堂’研究”(2020WQNCX173)

[作者简介] 钟远珍(1985—),女,广东紫金人,硕士,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7-0153-04    [收稿日期] 2020-12-30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學改革的优势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许多高校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对思政课教学网站、MOOC平台、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云、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和实践,思政课教师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搭建课堂、网络、实践三大教学空间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和探索。

(一)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指出,要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截至2019年12月,高校思政课已有12门共56个视频资源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及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泛雅平台上搭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2014年3月15日我国首个思政课慕课“基础课”正式开讲以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已有37个高校教师团队精心制作线上网络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师可将课堂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发挥二者的优势,以达到最佳教学成效。课前,学生可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内容,完成知识类作业,根据课程问题参与在线讨论。在面授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进行针对性答疑和讲解,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将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1]。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倒逼思政课教师角色和功能转变,推动思政课教师团队结构优化

混合式教学必将促使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发生变化。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也是网络教学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监督者、评价者。同时,高校思政课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意味着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价值的引领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2]。

混合式教学中教学工作更加繁杂多样。面对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资源收集、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和研究、教学视频拍摄、网络作业批改,在线答疑、组织讨论等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教师个人无法单独完成,需要依靠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力量。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按照专题或教学过程分工,不同角色负责不同的教学任务[3],优化团队师资结构,提高专业水平。

(三)混合式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探究教学相长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近几年,教师开始在课堂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但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题仍然较少,教学效果并未有明显提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过程的监控,以确保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任务,但其弊病在于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往往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4]。

基于“建构主义”的混合式教学理念,强调要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用探究和讨论等方法主动建构知识内容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更加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获得感。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及时交流和反馈学习上的思考和困惑,有利于教师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和改进原有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依托现代教学手段对传统课堂进行资源整合和建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种教学空间相互配合,使思政课教学更具多样性、灵活性,时代气息更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和获得感。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欠缺。部分思政课教师仍按照传统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或者直接把课堂教学搬到网络教学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未能准确把握混合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和要求[5]。教学设计不合理,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照搬教材,内容分配不合理,无法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特点和兴趣点,纯“灌输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欠缺。部分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仍停留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播放,不了解教学视频或微课制作的原则要求和技巧,教学资源大多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叠加。无法从互联网获取更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对视频资源进行优化和加工,不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的呈现不够规范有序。这导致了课程资源建设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第三,混合式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欠缺。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混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混合、学生自学与团体合作研讨混合。对三个教学空间的混合教学无法进行有效整合与实施,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监控指导不够到位[6]。课堂、网络和实践教学知识重复,无法实施针对性教学,缺乏深度研讨和互动。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关键教学能力

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增强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掌握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技能、提升教学实施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索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关键教学能力,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遵循教育规律,重构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

思政课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和研究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才和思维认知规律,根据思政课教学规律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原则要求,对课程计划、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模式、呈现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步骤、学生答疑和考核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设计和研究。这对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设计目标既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又要发挥思政课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系统化教学设计,主要是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以及课程整合能力,特别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重构,既傳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可将内容整合为思想教育、精神价值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三个教育模块,并以问题为导向开设六个专题的混合式教学。

同时,教学设计中善于研究学生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碎片化学习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多数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和毅力,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感孤寂等情况,思政课教师除了加强督学,可设计问答互动和闯关模式,不仅在网络上时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统计数据并及时公布学习情况,而且在课堂面授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耐心指导,真诚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和兴趣,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二)优化选择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能力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可见,互联网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面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机遇和“网络常驻民”学生群体,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程资源建设能力,在教学资源挖掘、内容呈现、教学活动实施、学习引导、情景创设、教学管理时主动利用教育信息技术[7]。

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资源与专题内容的匹配性,优化选择和提炼再加工网络资源,形成结构化、形象化、动态化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将书本知识与网络教学资源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思政课教学资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教学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和丰富。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拍摄、制作微课,包括前期准备、拍摄现场和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工作。掌握在线直播、课程录播、微课制作、教学管理与互动、资料上传等基本技能是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关键。不管是混合式教学还是完全线上教学,思政课教师都必须掌握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技能。

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2]。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参加专家专题讲座以及校内校外培训等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更好地驾驭混合式教学模式。近几年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文献显示,思政课教师多数认同信息化教学先进理念,采用了MOOC、爱班云课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爱课程、翻转课堂、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积累了一些经验。现阶段,教师仍需强化混合式教学理念,主动参加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能力的培训。同时,高校应重视教学改革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信息化教学软硬件措施,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解析教学知识点,把课堂、网络、实践三个教学空间相结合,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实施与创新能力

混合式教学需要对教学知识分类,从课堂、网络、实践三个教学空间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学术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思政课根据知识结构划分重点知识、一般知识和阅读知识[3],三个部分的知识分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师密切关注时事热点与学生困惑点,结合专题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精选实践教学地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并遵循“全员参与、自由组队;形式多样,展示交流”的原则设计实践项目[3],分别在网络教学平台或课堂完成、展示与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知识分类基础上开展三个教学空间的教学可以有效促成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促进线上线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积极反馈和评价。

我们正在面对一场已经到来的教学革命,教学的变革需要加快脚步,迫切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能力。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技能、教学实施与创新能力等关键教学能力的提升,将大大提高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成效,有利于积极探索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冯秀军,柳建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题链教学详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8-04-13)[2020-1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3]高建华,朱健.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32-35+50.

[4]李梁.“慕课”视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68-71.

[5]孙静.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72-76.

[6]何海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着力点[J].经济研究导刊,2020(17):91-93.

[7]谭永平.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培养的策略[J].高教论坛,2019(1):42-45+68.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
博物巧思 教学相长——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博物馆资源的运用
论述要逐层递进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