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峰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治疗中是常见疾病,属于气道慢性炎症特异质性疾病的一种,以气道上皮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T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因子参与到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广泛而多变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1,2]。支气管哮喘在临床治疗中以胸闷、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反复发作为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临床症状与表现逐步加重,在清晨与夜间疾病疾病表现加重[3,4]。根据临床有关资料证实,诱发与引起哮喘的因素十分复杂,例如饮食、环境以及摄入过敏原、粉尘过敏等因素均会诱发而导致,此外哮喘和剧烈运动、温度改变也有极大的关系,还有部分患者是因遗传因素而患病[5,6]。支气管哮喘在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的通气量尤为重要,也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以消除炎症、改善患者气促症状为主。为了提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本科室在治疗过程中不断革新,采用了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2 月96 例在本科室进行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8 例。对比组男24 例,女24 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70.5±5.6)岁。研究组男23例,女25 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71.5±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②无肿瘤类、白血病等严重疾病;③无精神疾病者,研究前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与沟通异常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伴有严重疾病者;④心肝肾等脏器受损者。
1.2方法 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即为镇咳、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比组给予患者布地奈德粉吸入治疗,200 μg/次,2 次/d,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研究组给予患者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其中布地奈德吸入治疗与对比组相同,沙丁胺醇3 次/d,2 喷/次,7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持续时间、实验室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①采用询问、收集等方式进行,了解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其中包含血尿常规异常、心功能异常与头痛;②分析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指标包含TNF-α、TXB2、IL-6、ET-1;③症状持续时间:从胸闷气短、咳嗽、肺部哮鸣音三个方面进行评价;④分析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发生血尿常规异常1 例、心功能异常1 例、头痛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比组发生血尿常规异常2 例、心功能异常1 例、头痛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TNF-α为(7.15±1.11)ng/ml,TXB2为(215.49±11.21)ng/L,IL-6 为(11.59±1.41)ng/ml,ET-1 为(62.41±1.11)ng/L,均低于对比组的(11.49±2.69)ng/ml、(282.61±12.61)ng/L、(16.99±1.21)ng/ml、(75.91±2.1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对比 研究组胸闷气短持续时间(2.85±0.25)d、咳嗽持续时间(4.26±0.28)d、肺部哮鸣音持续时间(5.05±0.47)d,均短于对比组的(5.35±0.43)d、(7.27±0.37)d、(7.63±0.6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研究组用力肺活量(3.63±0.39)L、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2.91±0.63)L、呼气峰流量(3.39±0.39)L/s,均高于对比组的(2.83±0.43)L、(2.24±0.52)L、(2.85±0.63)L/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治疗中属于高发且常见疾病,根据临床不完全统计结果证实,近些年支气管哮喘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根据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就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医疗水平来讲尚未明确诱发因素,但根据临床医疗研究水平结果的深入发现支气管哮喘和遗传、环境、气候以及自身过敏反应有直接关系[7,8]。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结果证实,支气管哮喘在发生以后主要表现在上皮炎性细胞浸润、纤毛细胞脱落、支气管分泌物较多、微血管通透性提升以及分泌物分泌旺盛、黏膜水肿等症状。还有研究结果证实[9],支气管哮喘和Ⅰ型变态反应有直接而必然的联系,外界变态反应原在给患者身体造成刺激后通常会结合成为高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E,而且也可以结合B 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而且在过敏原进入到患者身体以后将释放活性介质,提升患者的黏液分泌与炎症细胞浸润,并促进平滑肌收缩进而加重疾病表现。支气管哮喘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治疗方式为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使用以后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抗炎效果,经吸入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将药物直接输送至肺泡与病变气道,进而刺激病灶的感受器,使药效发挥至最大化。药物在吸入以后可以充分的结合呼吸道黏膜内糖皮质激素受体,进而改善临床整整。虽然此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实施作用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治疗效果,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本科室采用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方式。沙丁胺醇属于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类药物之一,在使用以后可以有效的控制平滑肌进而防止痉挛情况出现,此外此药物也属于可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使用后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还可以抑制过敏物质(例如组胺等物质)的分泌与释放,进而实现改善呼吸道与平滑肌的功效,起到治疗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TNF-α 为(7.15±1.11)ng/ml,TXB2为(215.49±11.21)ng/L,IL-6为(11.59±1.41)ng/ml,ET-1 为(62.41±1.11)ng/L,均低于对比组的(11.49±2.69)ng/ml、(282.61±12.61)ng/L、(16.99±1.21)ng/ml、(75.91±2.1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胸闷气短持续时间(2.85±0.25)d、咳嗽持续时间(4.26±0.28)d、肺部哮鸣音持续时间(5.05±0.47)d,均短于对比组的(5.35±0.43)d、(7.27±0.37)d、(7.63±0.6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力肺活量(3.63±0.39)L、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2.91±0.63)L、呼气峰流量(3.39±0.39)L/s,均高于对比组的(2.83±0.43)L、(2.24±0.52)L、(2.85±0.63)L/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述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由以上结果可以证实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方案应作为首选,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