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庆华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其具有多发趋势,属于尿路上皮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患者合并菌尿、脓尿情况明显。尿路感染患者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表现,其中,90%以上患者的患病原因都是单一细菌。虽然疾病无传染性特点,但是对日常生活影响明显,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治疗,病原菌会沿着尿道尿液上行侵入肾脏,进而导致肾脏损伤,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针对尿路感染患者通过予以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后短期效果显著,但是各类药物易导致尿路耐药性细菌感染,远期效果不佳,导致部分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加重病情。清洁中段尿的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尿培养等待时间较长,增加了检测成本,加上时间因素影响到检测准确性。随着检验工作的开展,尿常规检测以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快速、有效的筛查阴性细菌标本,排除非尿路感染,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几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联合尿常规检查用于尿路感染疾病的初筛效果显著。本文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7 月~2019 年5 月期间门诊以及住院部确诊的200 例尿路感染患者,其中,男95 例,女105 例;年龄最小30 岁、最大70 岁,平均年龄(44.5±8.6)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患者基线资料完整;②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③年龄>18 岁,参与者知情同意,具有配合能力;④生命体征平稳,检验耐受。
1.2.2排除标准 ①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妊娠等特殊阶段患者;③精神、意识障碍等丧失配合能力患者;④近期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者;⑤经期阶段患者。
1.3方法 200 例患者均采取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尿常规单独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3.1尿常规 检查患者的LEU、NIT 等情况,以一次性定量接种环采集清洁后的患者中段尿,女性外阴清洗后留取标本,尿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平板,于温箱(35℃)孵育(24 h),以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接种后尿液标本经全自动尿液分析仪(Clinitek Atlas 型)检测。菌落计数>105CFU/ml 即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在104~105CFU/ml 依据尿常规WBC、NIT 检测结果,两者检测阳性即尿定量细菌培养阳性。初步判定培养结果草绿色链球菌等生殖道正常菌群即阴性,多种生殖道正常菌群为可疑结果,需指导患者进行复查。
1.3.2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取尿液样本混匀以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UF1000i)进行WBC、细菌定量计数。
1.4观察指标 以尿培养阳性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结果,分析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病原菌情况。尿培养阳性诊断标准: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5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4CFU/ml。另外,尿培养结果显示>3 种细菌,即说明有可疑污染,建议复查[1]。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200 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88 例,阳性率为44%;尿常规单独检测阳性40 例,阳性率为20%。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率高于尿常规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06,P=0.0000<0.05)。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中,NIT 阳性54 例、阳性率为61.36%,LEU 阳性72 例、阳性率为81.82%,WBC 阳性80 例、阳性率为90.91%。
2.2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病原菌情况分析 革兰阴性菌53 例,占60.23%(53/88)。其中,大肠埃希菌30 例(56.60%)、克雷伯菌属7 例(13.21%)、肠杆菌属4 例(7.55%)、变形菌属4 例(7.55%)、阴道加德纳菌4 例(7.55%)、动杆菌属1 例(1.89%)、铜绿假单胞菌1 例(1.89%)、弗氏柠檬酸杆菌1 例(1.89%)、其他1 例(1.89%)。革兰阳性菌31 例,占35.23%(31/88)。其中,链球菌属11 例(35.48%),葡萄球菌属7 例(22.58%),肠球菌属7 例(22.58%),格氏乳球菌1 例(3.23%),棒杆菌属1 例(3.23%),乳杆菌属1 例(3.23%),短稳杆菌1 例(3.23%),放线菌属1 例(3.23%),纽氏放线菌纽氏亚种1 例(3.23%)。真菌4 例,占4.55%(4/88)。其中,念珠菌属3 例(75.00%),酵母菌1 例(25.00%)。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关系分为孤立/散发性、复发性感染,复发性感染又可分为再感染、细菌持续存在。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分为单纯/复杂性尿路感染、尿脓毒血症。临床工作中发现,尿路感染患病人群一直呈居高不下趋势,其中,女性患者占比率较高,且性生活活跃期、绝经后女性表现更为明显。另外,综合临床检验结果发现,尿路感染中超90%以上患者均为单一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疾病需及时诊断治疗,否则病原菌会沿着尿道尿液上行侵入肾脏损伤肾脏,威胁患者身体心健康。
既往检验工作中,清洁中段尿的尿培养是当前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但是检验需要进行尿培养,所以检验用时较长,基于时间限制,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治工作,还增加了检验标本的污染风险。随着尿路感染检验工作的开展,发现对可疑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早期预测并筛选尿路感染十分重要,其中,尿常规检测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对尿液标本中酮体、LEU、NIT等成分进行快速分析,相较于尿培养,用时更短,且检验效果获得肯定。泌尿道内含有尿液有形成分,由排出、渗出、脱落结晶所形成,充分结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有助于筛查尿路感染,白细胞计数增加可初步诊断,尿路上皮细胞数目作检测指标,可预测尿路病变实际部位。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过程中,可正确反映出不同部位泌尿系统的病变状况[2]。另外,还可缩短检测耗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稳定性,且还避免出现故障。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对尿液中WBC、细菌等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于尿培养检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在诊断尿路感染过程中该检测方式可靠性以及精确度较高。另外,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期间能够正确反映不同部位泌尿系统病变状况,缩短检测耗时,可靠性、稳定性均较高。但是,单独进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存在假阴性问题,可能与活菌、死菌区分困难有关,影响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并影响用药治疗工作[3]。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治疗用药工作的针对性,可与尿常规方式联合检测。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初筛效果,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的漏诊、误诊风险[4]。刘远琴[5]研究显示,尿路感染的初筛诊断中,尿常规检查结合尿液中有形成份分析检验能为尿路感染以及疑似尿路感染等情况提供鉴别诊断价值,临床检验价值较高,是检验尿路感染的优选手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0 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88 例,阳性率为44%;尿常规单独检测阳性40 例,阳性率为20%。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率高于尿常规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中,NIT 阳性54 例、阳性率为61.36%,LEU 阳性72 例、阳性率为81.82%,WBC 阳性80 例、阳性率为90.91%。由此说明,尿常规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联合检测可以在检测NIT、LEU、细菌定量、WBC 的基础上为初筛尿路感染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的基础上提高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常规检测。杜建梅[6]研究结果显示,1024 例患者行尿培养+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后的阳性率为42.19%,高于常规尿培养的阳性率2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与本文结果有一致性。另外,尿常规检测指标中NIT 诊断有效率最高,LEU 诊断灵敏度最高,NIT诊断特异度最高,为尿路感染疾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应用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有助于快速筛查,有效排除非尿路感染情况,对比尿培养耗时较长的不足,进一步缩短了检验时间,为尿路感染疾病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