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意义研究

2021-02-05 08:15单桂琴刘皓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呼吸肌呼气偏瘫

单桂琴 刘皓华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预计到2040 年将增至8400 万[1]。脑卒中后患者约18.0%~69.4%会出现偏瘫,除肢体运动障碍外,患者常伴有限制性通气障碍。且患者呼吸肌耐力下降,心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约65%~8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感觉和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受伤的神经失去能力,导致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平衡能力不足和呼吸肌功能下降,限制其呼吸能力,而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恢复呼吸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呼吸训练强化呼吸肌肉能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协调性。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东港市中医院的80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东港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21 例;年龄55~79 岁,平均年龄(67.2±5.0)岁;体质量指数24.9~29.8 kg/m2;脑梗死患者20 例,脑出血患者20 例;左侧偏瘫患者18 例,右侧偏瘫患者22 例。试验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7~83 岁,平均年龄(67.3±5.3)岁;体质量指数25.2~28.6 kg/m2;脑梗死患者18 例,脑出血患者22 例;左侧偏瘫患者19 例,右侧偏瘫患者2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2015 年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经脑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且首次发病的患者;32 h 后病情稳定的患者;患者意识清楚且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情恶化,心和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患者;无意识、缺乏沟通的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早期以频繁翻身来保持良好姿势为主,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良好放置四肢,在床上翻身和被动运动,对患肢进行坐立、站立、平衡和步态训练等运动功能训练,60 min/次,2 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①缩唇呼吸训练:采取坐姿或站姿来放松身体,双手放在腹部来闭上嘴唇,用鼻子呼吸,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4,之后逐渐减慢呼吸频率至1∶6,35~50 min/次,3 次/d。②腹式呼吸训练:患者采取仰卧姿势,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上胸口来轻微弯曲膝关节和髋关节,最初使用自然呼吸法,患者根据康复护师的提示吸气,呼气结束时康复护师迅速移动和伸展患者的膈肌,15~20 min/次,2 次/d。③胸部放松训练:患者处于仰卧位,将手放在患者上胸部的锁骨下或下胸部的肋弓上进行辅助呼吸;当患者呼气时,沿着呼气运动的方向压缩,并逐渐增加压缩强度;当患者吸气时,胸部会自然反弹,20~30 min/次,2 次/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约占55%~85%。偏瘫患者受损的神经肌肉失去永久运动能力,导致患者无法获得身体功能的平衡,患者偏瘫侧肌肉功能明显降低,而呼吸功能和生活能力下降则会增加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训练能提高偏瘫患者的肌肉力量,可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但偏瘫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难以继续完成康复训练从而降低训练效果[2]。其中80%以上的患者受到偏瘫的影响,患者偏瘫侧骨骼肌肌张力增高,肌力下降,以致限制了其运动功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但是多数患者在平衡感训练的同时忽略了肺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导致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出现呼吸肌功能障碍,脊柱柔韧性下降使有效通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供氧不足的患者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阻碍了康复进程。有研究发现,呼吸肌训练能提高呼气峰流速来降低肺炎的发生率,是预防脑卒中后肺炎的有效措施,证实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因此本实验研究呼吸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呼吸训练主要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胸部放松训练,能有效激活患者躯干肌肉和呼吸肌。其中腹式呼吸是由腹壁起伏而产生的。研究表明,偏瘫患者膈肌肌力下降后的肌纤维类型发生改变,部分肌纤维选择性萎缩来降低跨膈压,限制有效通气来影响血气等指标。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减弱胸锁乳突肌等呼吸辅助肌的活动,增加通气量和动脉氧分压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提高强迫肺活量。缩唇呼吸能调节呼吸效率,和有效通气来进一步优化呼吸功能。辅助呼吸放松训练主要训练颈部肌肉和肋间肌、腹部肌肉、脊柱垂直肌和背阔肌,保持患者胸部和脊柱的活动性和柔软性来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吸气深度来调节呼吸功能,进一步增加动脉氧分压来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调节呼吸频率。另外,膈肌和背肌都是核心肌,有利于增强偏瘫患者的稳定性。大量研究表明,提高核心肌群的稳定性有利于平衡能力、行走能力的提高,和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呼吸训练可以锻炼呼吸肌来加强膈肌收缩,增加肺通气量来促进肺泡扩张,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来改善通气的关系。研究表明,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呼吸训练来降低偏瘫程度,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上神经中枢丧失继续调节下神经中枢的能力,导致半感觉和偏盲等功能障碍[3]。马頔等[4]在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呼吸训练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刘艳艳[5]在呼吸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中发现,通过提高呼吸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上研究与本研究相同。本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56.26±11.19)分优于对照组的(44.37±1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可以改善肺功能及运动功能,故呼吸训练指导应作为辅助方案治疗。

猜你喜欢
呼吸肌呼气偏瘫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漫画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