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

2021-02-05 08:15林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普外科白蛋白静脉

林帅

肠外营养是经过静脉为患者提供营养的主要方法,对人体给予营养支持,主要针对手术后或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进食的患者。根据静脉输注的途径可将肠外营养分为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供给的物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还包括必要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1]。提供营养的途径分为完全肠外和肠内营养。因为麻药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吞咽和消化功能会产生影响,但手术后要使创口快速愈合,就必需大量的营养支持,所以患者术后或多或少会有营养不良的状况,通过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可以加快创口愈合,并可调节肠道功能紊乱[2]。本文对本科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00 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57.6±10.4)岁;病症类型:重症胰腺炎13 例,结肠癌15 例,胃癌22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35~74 岁,平均年龄(57.4±10.2)岁;病症类型:重症胰腺炎12 例,结肠癌14 例,胃癌2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行手术治疗,有相关手术指征;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代谢功能障碍;患有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评估生存期<6 个月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手术中对患者空肠造瘘,在上段空肠距屈氏韧带下方约18 cm 的位置开孔,插入长18 cm、直径0.5 cm 的硅胶管,从左侧腹壁引出,将腹膜、肠管固定,固定好硅胶管与皮肤。术后对患者经过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选取肠内营养混悬液[商品名: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2],热量控制在6~7 kJ/kg,氮量控制在0.15~0.20 g/(kg·d)。经造瘘管将营养液通过营养泵持续输入,速度要缓慢均匀。术后第1 天持续缓慢进行营养液灌注,速度控制在20 ml/h,持续1 d;第2 天灌注速度可调整为50 ml/h,第3 天增至75 ml/h,第4~5 天后就可全速灌注,直至患者正常饮食。

1.3.2观察组 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术后第1 天给予静脉能量输入,热量维持在6~7 kJ/kg,氮量维持在0.15~0.20 g/kg。分别采用浓度11.4%、8.4%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598)供应必需的氮量;维持糖脂比在3∶2或者1∶1,脂肪供应主要选取浓度为20%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10);根据平衡配比给予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经外周静脉或是中心静脉导管输入上述营养液,逐渐减少输入量,直至患者可以正常饮食。若患者经过进食就可满足相应的营养支持时要停止输注。若患者有中心静脉感染可由外周输入代替。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空腹血糖水平。术后第1 天和第7 天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对比 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 天的空腹血糖水平与术后第7 天和对照组术后第1 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 天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术后第1 天和观察组术后第7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对比()

表1 两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表4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对比(,mmol/L)

表4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对比(,mmol/L)

注:与术后第1 天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3 讨论

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时一直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所以机体要消耗大量的脂肪甚至蛋白质供应必需的能量。营养状态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支持是患者基础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可改善其代谢运作,对患者持续恶化的营养状况有显著帮助,可减少并发症发作及病死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病情。现阶段有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其中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普遍在普外科及危急重病房中应用[4]。50 多年来,通过不断改善肠外营养支持理论,作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对大型外科手术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现代医学科学水平的持续改善,医务工作者已逐步全面和深化了解肠外营养支持的认知和理念,已经由简单的静脉高能量支持逐渐发展到营养、代谢、调理相结合,一直到现阶段的免疫营养、生态免疫营养等理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实营养支持的目的可不是简单的通过维持氮平衡来维持机体肌肉组织,而是通过合理均衡的营养补充方法保持细胞的代谢,修复和维持组织器官的构造,保证其生理功能[5]。肠外营养的支持疗法对以下情况均有效果:①大手术围手术期;②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③肠梗阻;④炎性肠道疾病;⑤肠外瘘等[6]。虽然肠外营养支持对控制感染有显著效果,并且明显改善其营养情况等,但易造成胃肠道的功能退化,引发静脉炎。而肠内营养支持因在肠吸收的方式符合一般生理情况,同时给药的操作简便,能保持完整的肠黏膜结构和功能,但是却易于发生胃肠道的并发症,或患者胃肠道不能耐受,易导致呕吐而误吸入肺部,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等[7]。近年来,有报道证明[8],患者在进行普外科手术后结肠、胃最易出现胃肠道麻痹,而且小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其吸收、运动功能。由于病情及治疗的特殊性,营养不良是外科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因技术的发展,导致外科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几率逐渐减少,但腹部大手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仍然高达56.3%[9]。营养不良不仅妨碍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延长创口的愈合时间,同时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几率,增加相应手术的风险性,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增加患者负担。因此,术后积极的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的腹部大手术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逐渐行成一种共识,在大手术后易出现应激反应,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更能适应此类情况,与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相比,其优势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胃排空恢复时间、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术后第1 天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主要减少感染的方法,预热能够减少腹泻和腹痛的发生率,管饲速度宜从低速度20 ml/h 开始,逐渐递增[10],这些方法都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针对普外科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加速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普外科白蛋白静脉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