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梅 谢德光 袁丽红 杨琪源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1520)
党和国家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当代大学生存在生命意识缺乏、在应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无法正确面对或缺乏勇气,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以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为己任。但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特别是高职院校并不容乐观,在教育中重知识技能、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传导。生命教育停留在口号中、面子工程里,缺乏专业课程或穿插在心理、思政课程中更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课程组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开设的生命教育公选课程为基础进行了教学设计、教材编撰和教学效果评估。现就课程建设目标、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估进行简要说明:
生命教育课程围绕学生的生命认知教育、生存能力教育、生命价值升华而开展。通过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源与成长,感受生活的意义与美好,探索自我实现的途径,最终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认识生命的本质,了解珍爱生命的途径与方式。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各类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沟通能力。素质目标是:激发学生追求自我实现,提升生命质量,珍爱生命。
结合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特别、自身成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生命教育中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主要内涵为基础,进行了八个主题的课程设计,内容如下:
在关于自然生命的讲授中,主要有三个内容,包括生命的来源、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呵护。
在生命的来源部分,让学生感受自然生命的孕育、了解人类诞生、知道生命的本质与特征;在生命的成长部分,让学生了解自然生命的成长、人类的成长又有何不同、自我的成长又历经了这样的过程;在生命的呵护部分,重点讲大学生防艾与毒品,让学生了解艾滋的传播与预防、毒品的陷阱与危害、其他疾病预防常识。
体验实践环节设计:在孕育生命环节让学生体验孕妇之苦,男生大腹便便起蹲、走楼梯、拿重物,在同学们的提醒下注意动作细节、呵护体内的“小生命”成长,体验学生分享时感受到生命孕育的不易,母亲的辛劳;在生命成长环节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生命线,梳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了解自己的希望和期待;在呵护生命环节带领学生做防艾传播游戏(签名游戏),模拟艾滋病传播途径,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应该从何做起。
在关于社会生命的讲授中,包含三个内容,分别是生活的实质、生活的经营—家庭、生活的经营—多彩的社会关系。
在关于生活的实质的课程中让学生明白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命离不开社会;在生活的经营是从家庭开始的,要让学生明白原生家庭及其影响、原生家庭的生存沟通模式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并学会正确表达爱;在最后部分生活的经营—多彩的社会关系中,则需要学生学习个人的社会角色、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构建、人际沟通的方式方法、生存能力的提升、两性交往等多种社会关系的经营。
体验实践环节设计:在生活的实质环节让同学们组队做故事编辑,在集体创作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的意义;在生活的经营之家庭关系中,让学生梳理自己的家庭图谱,绘画自己过去的家和理想的家,理解原生家庭和自己如何能够为家庭有所作为;在生活的经营之多彩人际环节,通过人际互动游戏让学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如何两性关系等问题,自尊自爱地于周边人际和谐相处。
在关于精神生命的讲授中,我们的课程设计再次回到自我,从生命价值和死亡教育两个部分内容着手。
在关于生命价值的课程中,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了解生命价值的特性、开始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探索;在死亡教育中主题是“向死而生”,引导学生了解死亡概念和死亡哲学、人生之节和丧葬仪式、接纳死亡并最终知道珍爱生命。
体验实践环节设计:在生命价值环节通过两次不一样的“海上求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而个人也从中体会生命价值不应被他人评价和定义,我们需要理解、尊重,更明确自身的生命价值无可替代;在向死而生环节组织学生参观殡仪馆或观看殡葬文化相关影片,撰写个人墓志铭,向死而生去理解死亡对人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因为理解更深刻该如何“活着”。
课程研究小组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入了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活页式教学,每个主题内容的引入均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贯穿叙(任务引入)、悟(理实讲授)、试(课堂实践)、践(叙事作业)四个部分。
在叙(任务引入)环节主要是引入社会案例,并让学生分享讲述相关主题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存在的困惑,引出我们要处理和面对的社会问题的思考点;在悟(理实讲授)环节则主要是讲述生命教育相关主题的理论知识,历史上的各家之言,让学生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在试(课堂实践)环节是教学重难点,通过角色扮演(心理剧)、结合主题的体验游戏、实践观摩后的心得分享等方式,真正让学生形成替代性经验,在并体验中明白个人对此类主题形成个人的态度和观点;最后的践(叙事作业)环节是巩固与带入,叙事作业都是要求学生在主题下思考个人的人生故事,从新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课程开设前后问卷调查,对150名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调研,主要了解学生在课程前后对生命的诞生、两性关系、防艾与毒品、家人相处方式的了解、友情经营、个人生存能力、生命价值、死亡理解等多生命认知维度是否产生变化。通过前后测对比分析,各项认知评估均有显著提升。其中绝对值最高的是学生对死亡的理解、在家人与朋友的人际沟通能力上对个人的认可情况、对生命价值的认知都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本理解或非常清楚如何认知或处理;相对值提升最多的是对生命诞生的认识(提高了约41%)、个人生存能力(提高了约36%)、防艾与毒品意识(提高了约30%),各项题目最小相对提升值为7%。数据充分表明课程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质量的提升均有显著成效。在各环节内容中,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生命的孕育环节和家人之爱环节,这也说明生命认知的建立与形成与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对孕育、家庭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内涵和提升生命的质量。
在学生的主观反馈中,更是对生命教育课程表达了认可和支持,对个人的获得感予以了充分的表达:价值、感悟、珍惜关键词频频出现,更有学生表示个人焦虑情绪在课程中互动交流各环节中得到了合理的抒发,部分同学表达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表达。
5.1.1 课程班级设置人数太少
最大的问题是课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均采用小班教学,但50人的授课规模在学生的反馈中仍显得稍多,很多体验性的活动学生希望参与表达的机会更多,理想设置人数因为30人左右,但作为公共选修面授课,小班教学会造成师资的紧张,课程的影响力必然减少。
5.1.2 课程建设的专业性要求师资水平较高
生命教育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同时又要着眼于学生身边、符合学生特点,主题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事进行调整。授课师资应了解学生、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对于各类朋辈团辅方式均有经验,因此课程最初的建设群体均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具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予以解决:一是分解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以活动体验为主),让生命教育课程作为系列主题单元活动来开展,易操作易上手,同时培养辅导员或朋辈学生在小班级进行生命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有更多人员参与进来作为师资储备,让生命教育落到班级;二是对定点人群开展专业课程,继续通过公选课方式征集学生选修,鼓励有心理问题、人际困扰、生涯迷茫等生命困惑的同学参与,让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给予学校特定人群学生予以帮助。
课程实践教学后,再次进行了修订,目前已整合出高职生命教育活页教材、活页学材各一本,建设了一直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团队,在疫情时期还主创了生命教育系列微课。为存进生命教育课程在学校深耕,课程组将不断调整教学实践和推广方案,为生命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深化提供可行可操作的方案。
至今为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更是少见,但生命教育的迫切性近在眼前,高校发生的学生负面事件,如心理危机、伤人杀人、校园欺凌等却从未停止。除了警示、讲授,生命教育可以通过更多形式和活动来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建设专业的生命教育体系,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特点的生命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生命教育课程融合了思政、心理、社会学等种种学科内容,却又极具问题导向和解决思路的课程设计会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专业手段,是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