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培苗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宁波 315100)
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大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路径的社会环境、交流空间、育人重点及工作路径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都对大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乃至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任务和新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现状研究、直面突出问题与挑战,探索后疫情时代学生管理与服务制度,实现高职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全球政治环境、经济新形势所带来的影响会投射到高职院校中,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下,学生活动空间转变、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新变化给“后疫情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上级指导下做好预案。从加强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到储备必备物资和后勤保障,尤其是返校前后学生个体的排查统计、日常防控工作,都需要准确及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各个学校实行了例如“网格化”、“多层次”、“链条式”、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等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对寝室、教室、餐厅、校园各处学生活动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进行统筹和指导,减少传播风险,但相应而言,对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也带来突出问题与挑战。
疫情到来后,为避免人员交叉感染,阻断疫情传播,各高职院校开始采用网络授课模式,随着学生返校复课,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从原本尝试性的事物成为普及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新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学生的教学管理力度存在不足,应对教育模式教学管理改革趋于表面。线上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处于不同地方,目前教师和线上教育平台还没有足够有效措施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一些学生对线上课程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况,出现学生完成考勤后,上课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学习,同时课堂交流常常出现不足。线上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导致高职院校针对各种情况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对学生考核评价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封闭/半封闭状态对学生公寓安全机制、寝室文明保持、寝室文化建设都存在挑战。学生们的生活、学习、交流相对集中化,寝室兼具教室、食堂功能,因寝室成员行为习惯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产生的问题容易放大并激发寝室矛盾,寝室的风气将更大程度的影响学生,这对学生管理人员做好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人数有限,公寓楼、寝室内各类问题容易被忽略,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甚至身心健康。一些学校通过加强网格化管理,覆盖楼长、楼层长、寝室、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涵盖到各个公寓、寝室,但是育人功能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除了教育教学,防疫的严密管理和精细的公共事务安排水平都对学校管理提出要求。学校管理危机应对预案变得更加多元和不可控性,学校管理要求教学与防疫两手硬,需要通过新的和谐与融合来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学校要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学生工作,确保学生疫情防控“加固”、教育管理“加强”,服务保障“加码”。要求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高职院校全体人员及机构的工作需要得到统一协调,成为为实现人才培养共同目标而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统一体,并在后疫情时代中长期可持续发力。
2.1.1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嵌入式”—“4+2”学风模式构建
模型构建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抓好线上“预习+笔记+分享+作业”+嵌入式“现场实验模块、现场实践模块”。课前指导学生以自主线上学习为主,广泛开展以寝室、学习小组、班级为中心的线上线下自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对自我学习进行合理计划管理,例如开展“我的学习计划分享”“笔记展示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朋辈学习交流及正面引导。用网络平台进行“云教育”、开展“云战疫”,创新打造网络学风建设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对于需要现场动手学习的例如实验、实践项目,以线上线下嵌入式模块形式融入教学。
2.1.2 提升互联网+教学管理水平,打好教学管理体系基础
依托“互联网+”,加快构建线下实体课堂+线上虚拟课堂+网络平台成品课堂“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有机结合,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完善各项课程设计、整合网络优质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积极运用超星、钉钉、腾讯课堂直播等平台进行授课,运用公共社交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指导、作业完成点评、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充分推广中国大学 MOOC(慕课)、学堂在线、爱课程、智慧树等开放式课程资源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补充课堂知识教育。
2.1.3 完善动态监测功能,构建合理互联网+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合理互联网+教学评价体系,检测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后疫情时代要求合理地针对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监督,并形成过程记录。线上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对平时课堂情况进行观测,对作业完成情况、签到情况、互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也可以设置学生评价系统,让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
2.2.1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确保公寓安全学生健康
公寓管理中要始终把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守底线原则,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安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各高职院校出台各项政策,多举措抓实疫情防控和学生管理,帮助同学们迅速适应疫情下返校复学后的校园生活。公寓中,要抓宣传抓氛围,凝聚共识;抓关键寝室关键地点,示范引领;抓摸排督查,搞清底数确保落实。摸清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全掌握到位;学生寝室等场所消防消毒、寝室文明建设到位;网格化管理、值班必须值守到位。
2.2.2 开展劳动教育,推进寝室文明建设高度
将后疫情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情况。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寝室文明建设、校园文明卫生行动。其中,寝室文明建设等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将寝室文明创建归入课程内容,量化管理文明寝室考核管理。实行“五星评比制”,将考核结果综合体现于评奖评优中。“五星评比制”是每达到一个标准即获得一星,最终成为“净、齐、雅、美、合”五星寝室。要求学生一方面做好寝室文明检查,在干净整齐的基础上,开展主题劳动学习教育活动和寝室系列活动,例如比如寝室主题布置评比、寝室物品收纳整理等活动。
2.3.1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人文关怀
后疫情时代应该将管理和服务更好的结合,以生为本,突出管理的柔性法则,注重防控与人文关怀并举,开展心理健康“六个一”活动,提高高职学生适应性和满意度。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提高法制观念、坚持法治思维、守牢法治底线,依法依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管理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水平。做好后疫情时代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工作。包括防控制度的建立、人员的管控、校园环境整治、师生健康教育,尤其是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需要加以完善。要把握好思想引领与价值澄清、危机转换与精准施策、制度要求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推动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2.3.2 搭建“网络云平台”,开展教育管理服务
日常学生管理中,充分利用“网络云平台”,一对一、一对多高效开展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今日校园”“辅导猫”等学生通知、打卡、请假平台,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学生也可以及时反馈管理服务情况。关注毕业生动态,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充分挖掘网络就业资源,根据毕业生求职意 愿与招聘单位需求做好线上招聘信息汇总发布,举办校园专场网络招聘会。
2.3.3 充分用好用活战“疫”教材,搭建思政教育“新阵地”
高职院校要充分用好用活战“疫”这本生动教材,以“把疫情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线。结合学校学院专业特色,融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科学精神教育。要“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加强学风建设,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并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开展志愿活动帮助大学生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快速成长。党建引领、团建融合,搭建党建、团建网络学习平台。
2.4.1 后疫情时代教师角色转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线上线下结合授课后,无论是预习还是作业的完成,对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养成都提出要求,学生需要更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再到更自主利用网络获取资料。所有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均逐步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学生心理的调试都在后疫情时代影响着任课教师角色塑造与转化和三全育人职责的体现。而对于学生思政工作者而言,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和新形势下学习生活的顺利开展,把“要你做”转化为“我要做”则是一个重大挑战。在后疫情时代,给予学生自主权的多少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2.4.2 充分发挥多元学生工作途径的合力,实现高职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后疫情时代,建立健全管理及服务机制,建好“三全育人”工程,把“三全育人”落实到疫情防控和高职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行政人员等明确职责,全职责覆盖到位,并将职责的履行情况融入教职工学年考核依据。搭建好校内志愿服务平台,在重要节点例如学生返校报到、重大考试、毕业等等,需要全面动员全校师生志愿者共同配合,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的合力。
2.4.3 创建育人共同体线上载体和深度合作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在特定期间内将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学生到行业、企业的学习更多需要以线上方式进行。高职院校可打造线上育人载体,例如以各类平台为基础的线上课程,在云端“走出去”,进行实践指导和开展各类线上讲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专家到校“走进来”,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