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接发
(桂林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广西·桂林 451000)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时一期,国家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激荡,各种思想交织并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充分正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潜能,形成总体规划、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通过建立各部门的协同机制,整合力量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模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现人才培养的工作目标。
“三全育人”是党在十六大会议精神中提出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总结提升出来的。通过多年的理论实践研究,“三全育人”的教育理论逐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根发芽,深入深化。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也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全育人”主要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之间虽然侧重不同,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其一,全员育人,主要是从育人主体而言,明确了高校中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有育人的意识,担负着育人的职责,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构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格局,形成高校校园内精诚团结的育人团队。
其二,全程育人,主要是从时间上而言,强调育人要贯穿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每个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和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其三,全方位育人,主要从空间概念而言,强调育人要体现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大学生的学习包括了许多方面,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包含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通过高校各方面的资源整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建立“三全育人”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近年,很多高校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对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三全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知识讲授忽略人格塑造的现象仍然存在,“三全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第二,建立“三全育人”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三全育人”机制适应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有助于各高校加快转型治理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三,建立“三全育人”机制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与性格特征,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从书本、课堂拓展到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教师的权威面临挑战,学校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社会的多元化给学生带来了深刻影响,部分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自控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极易产生思想和心理问题。
第四,建立“三全育人”机制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质量提高和内涵建设。育人是大学的核心,需要动员和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德育合力。
综上所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的实践有助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工作的开展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实施方式、方法,在实践中总结完善。
(1)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校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举全校之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后勤处、武装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主管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协调工作,组织制定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案。
(2)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软硬件投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得到充分保证。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
(3)加强全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举办师德论坛,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严格考核管理,把师德表现作为评优奖励和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的重要依据,严肃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4)建立“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负责统一规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各职能部门要本着长期规划的精神,按阶段、分步骤推出相应措施和办法,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4.2.1 全员育人
(1)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学校的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工作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中。结合学校中长期规划,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精干高效的素质教育平台、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活动基地平台、学生工作队伍平台。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导师)的育人作用。针对新时代学生特点,学校辅导员要重视学生思想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辅导员主抓三项教育,引导学生思想行为。一是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进行理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心理适应教育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大学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为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打下基础。二是抓好在校学生日常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各种文体活动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本领,强化课外锻炼,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活动。三是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学校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辅导学生创新创业,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及导师,课外参与学生活动(如博士面对面活动)等渠道,深入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近距离多接触,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成长成才。严格进行考试管理、毕业实习管理和毕业论文管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诚信的科学素养和真诚、正直的职业素养。
(3)各教学单位是“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各教学单位要分析各阶段学生特点,按照培养合格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具有学校特色、院(部)特点和专业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使鲜活的内容与生动的形式实现高度的统一,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围绕主线,突出重点,统筹调配好育人工作内容和力量,防止内容简单叠加和重复劳动,最大限度地形成育人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要积极关注,及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情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把相关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动,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知实际,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认真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人格力量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要结合所教课程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经常检查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关心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校将依情况对教学效果不良的任课教师做出相应的解决和处理。
(5)广大管理者做到管理育人。学校管理人员要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推进“依法治校”;要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6)广大职工做到服务育人。广大职工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从事本职工作的技能,积极完成工作任务。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粗暴的职工要及时批评处理,对屡教不改者予以纪律处分直至解聘。
4.2.2 全过程育人
(1)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新机制。坚持教育引导的整体性和一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导航服务,努力实践全过程育人。
(2)强化学业过程管理。引导和指导大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广泛开展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等的评比和表彰工作。
(3)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4.2.3 全方位育人
(1)建立学校各门课程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育人课程。
(2)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学校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积极开展各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3)牢固树立实践育人思想,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建立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各级学生组织建设,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各级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不断增强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5)不断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辅助,以社会资助和困难补助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建立健全集物质资助与精神激励于一体、诚信教育与励志教育贯穿扶贫帮困始终的助学系统。设立“绿色通道”,规范助学工作流程,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6)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以发展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相结合,广大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医生广泛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计划选派学生工作者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与考试。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质量,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电话、网络咨询、学生心理同盟会的教育与咨询作用。
(7)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课堂、进学生活动”工作。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夯实基础文明建设,增强学生宿舍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易班网络平台等校园媒体的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唱响主旋律。协调社会各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接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员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经常性;全程育才,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系统性。育人功能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功能,“三全育人”模式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新的路径与方向。“三全育人”既是全新育人理念的体现,又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大局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研究育人新模式,掌握育人新特点,拓展育人新思路,开辟育人新途径,探求育人新方法,创造育人新经验,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推进“三全育人”机制,使高校育人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切实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