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021-01-03 02:52李卫忠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6期
关键词:要素农业农村

李卫忠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人民政府,山东 东营 257447)

一、引言

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节奏持续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对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以往僵化固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宏观审视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精准把握农业经济管理所面临的难点问题,综合运用精细化理念,全面优化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总体效果,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二、研究背景

农业经济管理是现代农业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构成项目,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对于丰富农业发展内涵、优化农业发展载体功能具有直接作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在农业发展环境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化以及农业发展成效评价系统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新时期高质高效地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政策导向,在农业事业高质量发展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同样在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效果突出,实现了对各类农业经济资源的高度整合与集中统一管理,构建形成了以新农村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集约化与精细化方法理念为主导的农业经济管理价值体系,为新时期国家农业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尽管如此,受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新农村建设环境的匹配性与衔接性相对不足,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与“三农”事业的发展趋向与节奏不相吻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资源要素类型分析

1.资本要素

资本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因素,对于保障农业经济管理整体向好具有关键作用,也是激活农业经济管理各项资源要素活力的关键因素。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往往需要将资本要素作为流动性因素对待,充分考量其流动性、价值性、增值性等客观特点,理清不同资本要素来源方面之间的关系,使政府来源渠道、集体经济组织来源渠道以及农户来源渠道等有效衔接,优化不同投资主体所占据的比例结构。在资本要素投资效率方面而言,农业经济方面的投资成本效益相对较低,对各类资本来源渠道的诱惑力与吸引力相对有限,加之农业经济财富积累等方面的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资本要素相对紧缺。

2.人才要素

“人”是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所在,只有完全尊重“人”的价值,将“人”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考量方面,才能在人才道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人才资源往往向着城市地区更具较强的流动性,而对于资源紧缺、配套设施相对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来说,人才的向往欲望则相对较低。而随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得到大大提升,农村经济社会配套设施得以进一步健全,农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显著改善,对人才资源要素的诱惑力更强,这无形之中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实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结构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

3.人口要素

在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口越密集的地区其整体社会资源便越趋于集中,且人口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潜在影响和制约的关联,具有彼此干涉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下,同样应给与人口要素更多关注,谋求农业经济管理成效与区域性人口密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下,人口要素依然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长远发展具有“不完全理性”的影响。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要素类型之一,人口要素同样是实现资源转移,优化资源投入方向的重要载体,需要从宏观角度考量人口要素的深远影响,这就需要权衡政府与市场、技术与制度、人才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4.法治要素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渗透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农业经济领域同样不予例外,因此法治要素也应该成为农业经济管理的要素类型之一。法治要素的根本在于制度规则的约束性,防止制度规则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农业经济管理随性发展。部分情况下,农村治理中的法治观念淡薄,农业经济管理不注重法治要素的融合运用,容易造成广大群众参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与参与能力不足、自主经营不力、生产经营整体水平不高,更加被动地应付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带来的挑战,难以有效克服先天需求的不足和后天发展的障碍,势必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质效。

四、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政策体系缺失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健全而完善的政策体系作支撑,为具体管理方案与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性保障与依据。纵观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实际,普遍存在着相关政策体系缺失,既有政策体系呈现出较强的零散性特征,约束性不足,系统性不强,导向性不明,无法为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提供核心依据,致使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策略实施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的相关政策体系缺失,致使部分经济收益薄弱,农业经济疲态倍显,与当前“三农”事业发展趋向不吻合,背离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实际需求。

2.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不充分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工具、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效益评价等方面具备了更为灵活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农业经济管理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操作性。实践表明,部分地区和部门未能认知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农业经济管理带来的显著价值效果,在农业经济信息转换、数据信息加工处理、市场动态研判等方面被动应付,无法形成具有层次性与差异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由于信息化技术运用不充分,农业经济管理难以在特定范围内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受阻。

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在当前形势下,农业经管理人员在实践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执行农业经济相关规则制度、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具体职责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综合素养的高低与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成效密切相关。从当前从业人员现状来看,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对农业经济管理基础性理论的掌握极为薄弱,不具备系统性的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在制定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审视农业经济发展核心步骤等方面存在“本领恐慌”现象。此外,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淡化,与当前高强度、连续性的农业经济管理需求任务不相适应。

4.农业经济管理总体效益评价缺失

在新农村环境建设进程不断深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通过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各项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准确反映所取得的管理成果与新农村建设任的衔接性,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难点所在。当前,部分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不注重对阶段性效益进行评价分析,或者所采取对效益评价方法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无法从宏观角度找出农业经济管理的不足与短板,难以为后续调整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可靠依据与参考。此外,部分农业经济管理效益评价受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较为显著,致使评价结果客观性与公正性不足,数据信息核算不准确,存在显著偏差。

五、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

1.充分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环境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具有导向性的农业经济管理引导政策,实施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战略,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优化提供基础性依据与保障,防止农业经济发展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在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中,应对相应的引导政策进行动态化调整,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对其实施效果以及农业集群的发展成效,对政府引导职能进行引导和扶持,形成系统稳定、科学有序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局面。政府可通过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现代化专业人才为本地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注入新鲜动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集群效果,形成规模效应。要注重培育本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特色品牌,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形成自我竞争优势,运用SWOT等方式,找准自身定位,有效拓展与优化产业链条。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能力,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动力,尤其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不断开辟新局面的背景下尤其凸显出关键影响力。为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发展特征,紧跟农业经济管理需求,在经营管理方式、产业融合调整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可细化分为制度创新、流程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等,在此过程中可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融入信息化理念,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智能化、便捷化趋势。可探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新领域,划拨专项资金,合理征收闲置土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无缝对接,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团队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中,资源优势吸引力较强的农业经济区域对于人力资源更具吸引力,但随着人口聚集效益的凸显,农业经济承载能力显著下降,资源被限制,农业经济疲态开始出现。因此,为有效纾解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功能,应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将部分显著条件一般的产业向人力资源相对薄弱地区转移,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回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必要情况下,应结合新农村建设需求,主动限制部分农业经济的盲目无序扩张,保障周边区域获取相关资源的权益。定期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所面临的新需求,以及农业产业发展所承担的新任务,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强化风险意识、协同意识,扩大人才储备,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利用优势进行全局调控。

4.科学评价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成效

选择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参数指标,构建具有针对性、差异性、体系性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成效评价体系,对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阶段性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全面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短板与不足,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予以纠正处理。在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成效评价中,应避免人为主观意识的盲目干预,确保最终评价结果的可信性与可靠性,使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方向始终保持在正确发展轨道上。强化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将其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经济发展质效的重要参考,并综合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以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成效评价结果为参考,调整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经济管理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

5.强化资金扶持,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价值挖掘

正如前文所述,资金要素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要素,必须立足各项社会职能,强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全过程的资金扶持,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经济扶持。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对资金的需求持续旺盛,需要通过制度改革性的资金扶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合理性。强化宏观调控,对有限资源要素的无限价值进行挖掘,建立农村信贷体系的方式,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经济扶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较为合理的规划与统筹,确保农村经济的高效稳步发展。与当地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发展长久性农业产品,优化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价值挖掘,给农村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发展路径。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受新农村建设环境、农业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阻碍着农业经济发展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实施规则,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方法,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流程,为全面提升农业经济整体质量奠定基础,为促进新时代“三农”事业迈向更高发展层次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要素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