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三大核心关注

2021-01-03 13:42汪向华任天飞姜风
关键词:语篇意义探究

汪向华 任天飞 姜风

摘    要: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应当紧紧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来设计,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分析浙江省2021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评审观摩课的相关课例可以得出,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有三大核心关注:创设语境,结合语篇主线或“出口任务”引出主题的读前活动;依托语篇,借助问题链和思维工具探究主题意义的读中活动;运用语言,在迁移创新中深化主题意义的读后活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题意义;浙江省2021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评审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过程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15。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1]13。然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不善于根据主题意义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学目标、主题、内容、教学活动之间不能做到协调统一,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对主题意义的把握存在偏差;主题意义探究得不够深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程度不够[2]3;主题呈现显得拖沓;对主题意义的解读和探究呈现碎片化;教学活动层次性不强[3]30。

二、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理念

主题是情境创设的出发点,是意义探究的切入点,是整合学习内容的纽带,是引领意义探究的主线,也是意义探究结果的提升点[4]1。探究主题意义需经历这样的过程:起点源于学生已知;途中补充学生未知,整合新旧学习内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内化运用所学;终点着眼于迁移创新,落实核心素养,体现知行合一[4]2。

程晓堂指出,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中,要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2]4。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需要设计、整合、关联文本主题探究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主题意义的探究相辅相成[3]31。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关切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和更加丰富的主题内容中深入探究主题意义[5]。

由上述可知,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阅读教学是综合主题意义探究与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实现基于内容的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读前、读中、读后活动不是独立的板块,而是有呼应、有衔接、有深浅顺序的。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到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要树立主题意识,结合学生真实生活,开展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英语教学活动。

三、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剖析

浙江省2021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评审的主题是“实践课标理念,培养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本文以此次教学活动为例,就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读前、读中、读后活动进行剖析和探讨。

此次评审选用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语篇“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13位参评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语篇的梳理,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针对语篇的讨论和反思。精彩的课堂教学获得了在场观摩教师与评委的一致好评。

该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与美德”(Morals and virtues),授课板块的活动主题是“学习作出人生抉择”(Learn to make choices in life)。该板块的阅读文本是一篇人物小传,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林巧稚一生中曾面临的人生抉择,有的关于求学,有的关于职业发展。通过了解她面临道德困境时作出的人生选择,学生将感知她的自强、勤奋、仁爱、执着、敬业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博爱之心。同时,通过文章中描述的林巧稚生平获得的成就,学生将感知她作为女性的伟大。该语篇紧扣第一段结尾句“These words of Dr. Lin Qiaozhi give us a look into the heart of this amazing woman, and what carried her through a life of hard choices.”,通过“a life of hard choices”这条“明线”和“the heart of this amazing woman”这条“暗线”讲述林巧稚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理解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全力以赴,把握自己的人生。

基于该主题意义,本文将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教学环节来探究此次课堂评审的教学活动。

(一)读前活动

1.课例片段

【教学片段1】

教师与学生进行读前互动:

T: Six years ago, I received a study off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a job offer from a high school. So I was in a great dilemma and faced a very hard choice between either to study or to work. I chose to work. Can you guess why I made this choice?

S1: Maybe you wanted to meet and teach students.

S2: Maybe you did this for the experience or money.

T: Actually, I chose to stay with parents. I put my family first. This is my principle.

【教学片段2】

教师在读前提出以下问题:

T: Why did you choose this school? What important choices have you made? Will you choose a Chinese book or an English book? Li Ning or Nike? To save a criminal who is more seriously injured or a policeman? To be a writer or a farmer or something else?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询问学生的选择,学生快速回答。

【教学片段3】

教师以林巧稚早年经历作为导入:

T: It was the summer of 1921 in Shanghai. A young girl was taking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a medical university. However, one of her classmates suddenly fainted. What would she do?

A. Finish the exam.

B. Stop and help the classmate.

Guess what her choice was and why.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均回答“B”,他们认为“人应该具有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good qualities、life is precious等主题词句。

【教学片段4】

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并询问学生的名字及其由来,随后向学生展示了“李爱林”“周思林”“王敬林”等名字,询问学生这些名字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都以“林”为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出阅读文本的核心人物——林巧稚。

【教学片段5】

教师开场即布置任务:

T: Today we have a task. We are going to make a short video for “Hello China”Channel. The topic is the great person. Who is the greatest person in your life?

学生回答“母亲是他们人生中最伟大的人”。教师顺势引导,“既然我们需要给‘Hello China做视频,那么我们需要寻找的就应是中国最伟大的母亲”,随即引出“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Lin Qiaozhi”。

【教學片段6】

教师先展示疫情、地震、火灾后的“逆行人”形象,让学生填空:

They chose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ut of their love for ______.

然后,教师提出任务:为《鲁迅中学“逆行人”系列4月特别纪念刊——万婴之母林巧稚》写致词。布置完任务之后直接进入语篇人物的学习。

2.评析与思考

(1)以话题(Hard choices)为出发点。

在教学片段1和2中,教师均以“选择”为出发点,用个人经历来创设真实情境,该经历较为贴近学生的未来生活,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但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最后提出的“principle”概念,看似为接下来分析林巧稚作选择时秉持的原则作铺垫,但实为自己作出选择的原因,而非道德原则,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略有偏差。在教学片段2中,教师基于学生已知的内容创设引出相关语境,并反复重现“选择”这一概念,但有的选择却与道德困境并无关联,即与主题意义无关。

因此,教师不仅要立足学生实际创设真实语境,而且要给予学生基于主题意义的引领。在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上,学生应不止学习到语言知识,还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对个人、周围及世界的发展能有更深入的思考,也能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有所感触[6]66。

(2)以语篇人物(Dr. Lin Qiaozhi)为切入点。

在教学片段3中,教师开篇点明这节课的主题人物,利用情境让学生体会她当时面临的选择以及引导她作出选择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品质,使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在读中活动中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在教学片段4中,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教师设计了师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的环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式,再通过一组表达对林巧稚敬爱的名字,让学生意识到林巧稚可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使学生对该人物产生敬仰之情。

因此,创设语境,以语篇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前对核心人物有初步的印象,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读中环节关注并思考人物的品质,而且有助于主题意义的探究。

(3)以出口任务为关注点。

教师应摒弃冗余的课前暖场问答,开篇就布置立足于学生实际又基于主题的读后任务。在教学片段5中,教师引导出的“The great mother”亦点明了主题意义。教师始终都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作为一名协助者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完成任务。在教学片段6中,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以给校刊投稿,“their love for ______”为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林巧稚的人物形象提供了部分思路。整堂课围绕写致词这项教学产出进行,课中的阅读活动、拓展延伸问题,以及读后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作铺垫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灾难后逆行人的品质与林巧稚的道德原则略有不同,前者是在灾难这一特定情况下的职业操守,后者是林巧稚在求学和职业发展的抉择中给予学生的无限启迪。

因此,基于主题意义引领的以出口任务为关注点的读前活动更易达到创设语境、立足实际、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引出主题意义的目标。

(二)读中活动

1.课例片段

【教学片段7】

教师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分别关注林巧稚的选择及其原因、个人品质:

Step 1: Read the text and circle the choices that Dr. Lin made.

Step 2: Read and think why the choices were so hard.

Step 3: Analyze what kind of person Dr. Lin was.

教师用方块图呈现六个选择,再寻找林巧稚作出该选择的原因,最后得出她身上体现出的品质。

分析完主线后,教师问学生:“篇章开头林巧稚说‘Life is precious. To a person nothing is more precious than their life.,而结尾她又说‘Dont try to rescue me anymore. Dont waste the medicine anymore.。两者是否矛盾?”学生回答:“因为她认为别人的生命更为珍贵,体现了她将他人放在首位的原则。”

【教学片段8】

教师通过以下步骤梳理林巧稚的生平成就、所作选择及其原因、个人品质及道德原则:

Step 1: Make a timeline and circle out the time phrases.

Step 2: What choices did she make?

Step 3: What qualities did she have?

Step 4: What was the main principle guiding Dr. Lin through her life?

教师先让学生略读,找出时间点,以一条时间轴的形式梳理林巧稚的经历和获得的成就;再进行详读,仍以一条线性轴的形式,列出林巧稚的选择并分析其个人品质。

【教学片段9】

T: Why was she amazing? Find out all the hard choices she met and the reasons. Take out your worksheet and complete the table.

教师给予学生大量自主阅读时间:学生先独立寻找信息并完成学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上台汇报。在学生汇报时,教师用一条折线向上的阶梯图来展示林巧稚的各项选择、生平成就、个人品质等。最后,教师用一张图表作为总结,分别展示林巧稚的个人品质、话语,以及世人对她的评价。

【教学片段10】

教师首先以第二段为例进行解读,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完成其余部分的研读。

Step 1: Read Paragraph 2 and find her choices, her expressions and her reasons.

Step 2: Read the rest of the text and finish the chart.

Step 3: Question: Which sentence best shows her principle?

Step 4: Discuss: she has a/an _____ heart.

學生通过范例明白接下来的任务,并且顺利找到林巧稚的人生抉择、她的话语及选择背后的原因。在完成表格后,学生讨论林巧稚的道德原则及个人品质。

2.评析与思考

(1)结合主题意义,深入研读文本。

参评教师读中活动的教学步骤各有不同,但基本都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并在层层追问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寻找文中相关信息,最终总结出林巧稚的品质。有些课例先关注“选择”,接着分析原因,再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品质,例如教学片段7。这一教学把握住了人物的道德原则,但未结合时代突出林巧稚作为女性的伟大之处,因此这一部分的主题意义略有缺失。有些课例先关注时间点,如教学片段8。教师从时间入手,先引导学生学习林巧稚的生平成就,再通过其生平事迹让学生理解她的人生抉择、优良品质,最后结合她的成就,得出她将他人放在首位的原则。还有些课例将“选择”“原因”“生平”“成就”同时推进,如教学片段9。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循序渐进地从林巧稚的选择过渡到她彼时所获的成就,并引导学生得出她卓越的品质和作为女性的伟大,两条线索齐头推进,综合分析。

不论是何种教学步骤,读中活动都应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展开交互活动。教学步骤可以略有不同,但对主题的探究不可或缺。

(2)借助思维工具,推进主题探究。

参评教师读中环节的呈现形式多样。在教学片段7中,教师借助信息结构图和板书,使教学活动既有信息的呈现又有结构性的概括。在教学片段8中,教师使用时间轴展示了林巧稚的选择和所获成就。在教学片段9中,教师使用一条折线向上的阶梯图来展示林巧稚的各项选择、生平成就以及个人品质等。另有教师用表格、天平、分岔的路等图形来展示林巧稚的选择、成就及品质。这些不同的思维图均直观而有逻辑地建构了全文脉络,推进了主题意义的探究。此外,有教师利用简笔画,将林巧稚的个人品质汇集在一个爱心图中,也有教师画出一位抱着婴儿的母亲,将其道德品质“怀抱”在内。这些图示,有的是课前就设计好的,有的是课堂生成的。教师如能现场采集并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人独特的见解,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高阶思维。

借助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思维导图具有主题明确、条理清楚的优点:有利于突出主题意义,方便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有利于提示内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有层次性的结构;有利于对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记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7]。教师可借助不同形式的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核心知识的思维构架,推进主题探究。

(3)关注文本语言,探究主题意义。

部分教师在读中的最后环节提及了文章首尾段的呼应关系,例如教学片段7,教师通过林巧稚的两句看似意义相悖的话,展示其舍生忘我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和一生遵循的道德原则。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个别词汇在文中的内涵,如entrust、ready,或者回顾文章的结构,如线索、写作技巧,这都展现了教师对文本中关键词的精准定位与剖析能力。此外,关注文本中的原句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如教学片段10,教师要求学生找到文章中林巧稚的话语及能够反映她作出该选择的背景句,据此分析她的道德原则与品质。结合篇章内容、语言与学生自主思维进行教学,有利于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因此,阅读教学要围绕文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要融合内容、思维和语言三大核心要素。如果学生的语言学习没有得到发展,那么阅读教学也是无效的[8]。而在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语篇和参与的活动都围绕主题开展,所以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现象(如词汇)就会共现(重复出现),这对语言学习是十分有利的[6]65。

(三)读后活动

1.课例片段

【教学片段11】

教师总结了林巧稚的品质,并以“self and others”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

T: Interview your group members: What dilemmas are you facing? What choice will you make? Why?

T: What dilemmas are you facing?

S1: I will make a decision about what job to choose, teacher or lawyer.

T: What would you choose? (turning to the deskmate of S1)

S2: Teacher. Because in the future I can enjoy myself in this career.

展示完后,教師布置作业:

Write a comment on Dr. Lins life of hard choices.

【教学片段12】

教师在读后环节组织小组讨论:

T: In this video, you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Dr.Lin. You should mention “which choice Lin made impresses you the most”.

S1: Dr. Lin was an outstanding physician, who wa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What impresses me the most is that she chose to study medicine instead of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path of marriage like the majority of girls. She broke the traditional role to be true herself.

T: She said she broke the traditional way. she not only focused on her family, but also the society. The choice was really difficult. Not only her family would not be supportive but the society didnt agree with her. But she stayed single in order to follow her determination.

S2: Dr. Lin was an outstanding physician, who wa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What impresses me the most is that she chose to give others more instead of receiving anything for herself. Because at present, more people want to get more instead of giving anything. So this choice impresses me most.

T: She is excellent too! Right now in the society, 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take instead of give. But she chose to give throughout her life. That is the highlight of her life. This is the guidance, the principle to lead her to make such a choice.

根据教师给出的开头,学生阐述了自己印象最深的选择和原因以及对林巧稚的评价,随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Record the video and post it on “ Hello China”.

【教学片段13】

教师在读后环节询问学生有关高考(七选三)科目的选择:

T: As high school students, we are facing a big choice, right? Because we have to choose subjects. Which subjects will you choose and why?

S1: I will choose chemistry, physics and IT. Because 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when I grow up, and work with other scientists to make our country stronger.

T: You are also patriotic, thank you.

S2: I will choose physics, politics and history, by which I can make our motherland better.

T: I am sure our motherland is bound to be better.

几位学生分享后,教师鼓励学生不论选择哪些科目,坚持就能胜利。随后立即布置了课后作业:

Read the passage and 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Lin Qiaozhi according to what youve learnt.

【教学片段14】

教师在读后环节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谈谈自己的职业选择:

T: Make a survey on “My Future Career”, in which you should mention: your guiding principle, possible difficulties and your efforts.

S1: I want to be a doctor like Lin Qiaozhi. I want to save the peopl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diseases. I think this job is very meaningful. But this job needs high scores so I will study hard to achieve it.

S2: I determine to be a policeman. No matter how challenging it will be, I will do my best to achieve my dream. Because I think policeman is very cool and they can protect our country.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想职业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Write a speech on “My Future Choice in Career”.

2.评析与思考

(1)结合主题意义,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开展阐释、判断、分析,以及内化运用的活动[1]63。在教学片段11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self和others,围绕making choices in a dilemma设计交流活动。但教师没有对设问中的dilemma作细化或限制,这会导致学生的讨论和输出内容偏离主题语境,甚至偏离教学重点。其实此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若是一名女性,身处林巧稚的情境,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林巧稚所作的选择对于常人来说是道德困境,但对于林巧稚本人呢?”教师通过作业要求学生对林巧稚的人生选择进行分析与判断,看似在内化与运用课堂所学,实则又回到读中已分析环节,并没有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作进一步探究。在教学片段12中,教师以录制视频为最终输出目标,以准备的过程贯穿全课,从开篇下达任务到读中分析林巧稚的个人事迹和品格,再到在读后活动中分析、判断、思考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选择,实现了读前、读中、读后环节之间的紧密关联。此时,学生已获取到足够信息,将能够产出课后任务。

因此,应用实践类的读后活动设计不能与主题意义割裂,而要基于文本的主题语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提炼出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并在新语境中进行应用,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同时,交际得体、有效,形式多样化、有创造性的读后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向素养转化。

(2)结合主题意义,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开展批判评价、想象创造等超越语篇的活動[1]63。在教学片段13中,教师让学生结合今后的职业谈谈高考科目七选三的选课,这一活动从语篇迁移出来,但脱离主题语境范畴,没有让学生领悟语篇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片段14中,教师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作出选择,相对而言,该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特点,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事实上,教师还可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辨,如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就业的选择、仕途和事业的选择等。以上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可引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理性表达观点,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因此,迁移创新类读后活动的设计,尤其是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尝试,要在探讨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主题意义的升华。活动的情境创设要力求真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此类读后活动,不仅能检验阅读的效果,巩固和运用文本中所习得的语言,而且能使学生基于原文本材料的阅读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挣脱原有文本的束缚,展开更深层次的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语言输出[6]76-80。

四、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建议

(一)立足主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

葛炳芳提出,一堂成功的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输出搭建充分的内容、语言、思维支架,保证阅读和输出之间的信息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使输出有新意、有创意[9]。主题意义探究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文本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既要有主题意义探究目标本身,又要有与理解、探究和表达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思维和语言目标,甚至还要有与意义加工相关的策略与方法层面的目标。教师研读承载主题意义的文本,深入解读主题语境,准确、全面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是确立贴切的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充分利用文本教学价值的有力保障。

(二)创设语境,结合语篇主线或“出口任务”引出主题

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真实情境,结合话题与语篇人物,设计基于主题意义并为教学产出作铺垫的任务。导入环节宜简洁、切题、真实,同时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紧密联系,以引发学生共情,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依托语篇,借助问题链和思维工具探究主题意义

在对主题意义的解读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创设关联性强的活动,比如设计逻辑递进、逐步深入、能引发对主题思考的问题链;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并借助表格、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等思维工具建构结构化语篇信息。

(四)运用语言,在迁移创新中深化主题意义

读后活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应与读前、读中阶段建立紧密联系。这是深化主题意义、将知识转为能力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推理、分析、评判等活动,尤其是在迁移与创新中,运用原文语言和主题内容解決实际问题,领悟主题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并融入自评、互评和他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技能,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导,以探究主题意义为核心,鼓励用自主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读前、读中、读后活动要衔接自然、层层递进,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

[3]吕国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导入课教学活动设计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

[4]孙晓慧,王蔷,车蕾,王建平.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7).

[5]辛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以一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5):30.

[6]程晓堂.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

[7]沈秀英.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9(8):111.

[8]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0.

[9]葛炳芳.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阅读素养与综合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31.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探究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设问引导探究
有意义的一天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