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构建首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2021-01-02 23:45张士运陈媛媛张旸沈怡翾
科技智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张士运 陈媛媛 张旸 沈怡翾

摘  要:“十四五”规划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作出的重要战略决断,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分析总结了北京在强化原始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主要做法和成绩,提出北京在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原始创新;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12.01

Adhering to Innovation When Building the Capital into a Sour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Zhang Shiyun1  Chen Yuanyuan2  Zhang Yang2  Shen Yixuan2

(1.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Beijing,100044;2.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Beijing,100089)

Abstract:In the document“Suggestion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nd 2035 Visions for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stipulated the principle of“adhering to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creating new development advantages”,this principle signifie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centering on President Xi Jinping,which is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yet meantime focuses on the future,embodying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Centering on Secretary-general Xi’s major speeches and statements about technology innov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Beijing’s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in practicing his guiding ideas from perspectives like strengthening the original local innovation,high-tech industries,and system innovation,this paper therefore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Beijing’s future effort to lead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cluding improving its original innovation ability, accelerating the breakthrough of core technologies, and perfecting local related systems and mechanisms.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riginal innov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科技創新是推动、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创新、积极推动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强化原始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支撑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原始创新,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原始创新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升级的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关乎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原始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攻关。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地位,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攻关、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北京全面貫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强化原始创新战略布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能力。

(一)打造北京科技创新主平台

北京积极推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北京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创新主平台建设,围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布局大科学装置、提高创新密度、延伸和优化产业链条,为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积蓄原始创新力量。

(二)系统布局基础前沿研究,持续加强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

北京市为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于2018年1月颁布实施《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积极采取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机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集聚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推动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已组建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全国约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在北京落地。

(三)加大原始创新的资金投入

2018年,北京市设立了300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母基金,母基金在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3个投资阶段的投资安排占比为50%、30%、20%,半数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资金支持机制,设立“项目+课题”组织形式的重点研究专项支持基础研究、支持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增长,2020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6.44%,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投入强度。

(四)原创成果、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涌现

北京市的科研机构实现了世界首次建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LEAPER、首次发现开发新型可基因编码的去甲肾上腺素荧光探针、研发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光谱仪的传感器化、在全球首创变革性电子制造技术等,一系列向“首次”“首款”“首创”成果,彰显了北京的原始创新实力以及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多点突破,为构筑科技发展新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当前国际竞争局势,北京市要抢抓战略机遇,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摆在更突出的位置,要积极围绕将北京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坚持需求导向,提前部署、抓紧推进。1.加强构建交叉融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研究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攻关。[1]2.聚焦重大科学前沿,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通过设立科学研究基金、技术创新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支持原创性研究和技术攻关。3.促进协同联动创新,强化各类创新主体的交流合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联合协同研究,跨领域、跨机构整合创新资源,增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助推产学研结合。4.培养和集聚一流创新人才,通过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完善科研创新环境,培育和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原始创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2-3]。

二、聚焦高精尖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并听取了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了明确要求。北京不提经济中心定位,不是要放弃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坚持创新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而经济结构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培养具有“高精尖”特征的产业是北京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于2014年在国内率先提出打造“高精尖”产业体系构想,全市上下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配套政策密集出台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于2014年印发《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于2015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于2016年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意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2016年版)》,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出台《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的通知》,于2018年出台关于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土地、财政和人才的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了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4]。

(二)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高精尖”产业是以首都重大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对首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支撑作用的产业。2018年,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总收入3.3万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5个领域实现菅业收入17080亿元,新动能培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硬科技打造创新硬实力

2018年,灵汐科技自主研发全球首款SNN/CNN融合类脑芯片,开发出国内第一台类脑计算机;2019年,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排行榜中位列第23位,推出新一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2019年,兆易创新研发低功耗系列闪存芯片,有望推动新一代通信设备摆脱对国外半导体存储器依赖,实现电子元器件国产化。

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要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制定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建立产业分类标准和监测分析机制;要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以科技投入、后补贴等政府引导方式完善资金政策体系,以加大产业增值税减免优惠、扩大鼓励性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强财税政策支持,以政府采购、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管理等维度制定和完善专项扶持政策;要在培育新兴增长点的基础上前瞻布局产业,加快培育若干世界级高精尖产业集群,以产业集聚为基础拓展京津冀产业空间再造[5];要通过如取消不合理的政府行政权力体系等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作用及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制度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打破制度藩篱,释放创新活力,是助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围绕破除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用制度创新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北京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人才发展

北京市在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围绕人才评价激励、用人主体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开发、管理等方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开发机制,围绕人才流动、激励、服务等方面构建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规律的创新创业机制,努力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优势。

(二)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市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政策机制,先后颁布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轉化行动方案》《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激发成果转化动力,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高质量发展优势。

(三)落实科技领域“放管服”

率先落实国家在科技领域实施“放管服”的改革措施,简化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评审程序,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开展科研的更大自主权,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提高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服务水平等。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放权松绑、评价激励、激发创新主体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今后北京创新探索的重点。

在人才发展方面,要赋予高端人才技术路线决策权、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创新团队组建权,放宽人才引进认定权、户籍指标配置权、薪酬待遇自主权、税收优惠政策等。要健全创新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设立科学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实施规范化的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和与科研规律相匹配的科技人才评价周期,推进职称评审权向用人主体放权。要完善价值体现的人才激励机制,扩大科研机构自主决定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自主权,把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和所有权下放给在北京落地转化的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要深入落实抓好“科创30条”重大改革举措,大力加快推进《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落深落细。要加大政府采购首台(套)力度,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在经费改革方面,要扩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经费科目的使用和调整下放至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大科研项目经费激励力度,对试验设备依赖程度低的智力密集型市级财政科研项目,提高间接费用核定比例。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云飞.基础前沿科学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5):1-4.

[2] 王浩林,文子豪,林子怡.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4):171-173.

[3] 黄羽翼,郭茜.区域原始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03):72-74.

[4] 张伯旭.推动“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转变[J].中国经贸导刊,2016(06):36-37.

[5] 陈文丰.加强原始创新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J].科技日报,2019-11-29(005).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