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琪
在疫情防控期间,幼儿以及家长不得不待在家中共同对抗疫情。虽然在家中隔离的时光是枯燥的,但幼儿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充满趣味性的想法,组织他们在家中开展趣味活动。本次口罩活动的目的是充实幼儿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分享意识。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教育部下发了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的通知。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在疫情防控期间继续接受教育,教育局也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口号。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在国家的号召以及幼儿园的安排下,利用网络平台对幼儿实施线上教学。为了能在上课过程中与幼儿顺畅沟通,笔者选择了以直播形式开展教学,在第一次直播课上,笔者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情况。
天天是一名乖巧懂事的幼儿,有自我管理的习惯,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都会跟随教师的引导认真学习,在此次的线上学习过程中,他也保持了以往的学习态度,没有像其他幼儿一样频繁开小差。从课程开始到结束,他都认真倾听笔者所讲的内容。特别的地方在于,虽然天天一直待在家中,但他整节课都戴着口罩。对于这个情况,笔者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关注,只是觉得这体现出天天具有良好的疫情防控意识。
在第二次课上,天天同样戴着口罩。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围绕“疫情防控期间的生活”进行讨论交流,笔者先向幼儿分享了自己在家中的生活,随后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但是幼儿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不大,而是询问天天为什么总戴着口罩。天天回答道:“因为现在是疫情防控期间,妈妈说戴口罩是防止传染的有效方法。”对于天天的回答,大家都表示不能理解,班上的花花反问他:“天天,可是在家里也要戴口罩吗?我最不喜欢戴口罩了,口罩不仅会让我感觉呼吸闷闷的,还会把我的耳朵勒得疼,而且口罩白白的一片,一点也不好看,你看你戴上了口罩,我都看不清你的脸了,只有两个眼睛呢。”听到花花的话,天天陷入了沉默。
观察到天天的情绪变化后,笔者参与了幼儿的讨论:“孩子们,老师看你们讨论得很激烈,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班上比较调皮的欢欢急忙回答道:“老师,你看天天,在家里也要戴口罩,我觉得他戴着口罩的样子不好看!”听完欢欢的话后,笔者先用温和的语气制止了欢欢:“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都可以佩戴口罩。”紧接着,笔者对天天说:“你的做法是正确的,老师也想向你学习,但是老师觉得口罩戴久了呼吸不通畅,并且耳朵也会被勒出红印,你可以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为什么能坚持戴这么久的口罩吗?”听到笔者的话,天天的情绪不再那么低落,天天告诉我们,他的爸爸妈妈是医生,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爸爸妈妈告诉他平时自己在家时要勤洗手,下楼时要戴好口罩。天天说戴口罩确实会影响呼吸,但是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即使一个人在家上课,他也会戴上口罩。
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与天天进行了单独的视频对话,先肯定了他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佩戴口罩的行为,然后告诉他在家时是不需要佩戴口罩的。笔者话音刚落,天天就忍不住发问:“老师,口罩白白的,好像我平时作画的画纸,我能不能在口罩上画画,把口罩当成我的面具呢?”听完天天的问题,笔者告诉他:“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老师需要先到网上查找一下资料,可以吗?”根据笔者找到的资料,幼儿在口罩外层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并不会破坏口罩的防护性,但一定要使用健康、环保的绘画颜料,以免刺激幼儿的呼吸道。笔者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天天,鼓励天天向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疫情防控期间,大多数幼儿、家长都被困家中,生活缺乏趣味性,笔者根据天天的想法提出了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制作多彩口罩”活动的设想,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多数幼儿、家长的支持,他们将家中的医用口罩找了出来,搜寻适合画画的材料,有的幼儿拿出了水彩笔,有的幼儿找来了防水的无毒颜料,有的幼儿找来了只有指甲盖般大小的绒毛小动物。大家热情高涨,各自准备了不同的装饰材料。
材料准备完成后,家长和幼儿开始动手制作。幼儿贝贝在妈妈的帮助下,用水彩笔在口罩上画出了一个笑脸。幼儿欢欢和爸爸一起在卡片上画出了蝙蝠侠的样子,随后将蝙蝠侠的部分裁剪了下来,并将其粘贴在透明眼镜上,他将眼镜和口罩戴起,远远看着像一张蝙蝠侠面具。还有一位幼儿并没有对口罩做任何改造,只是把口罩当作护士帽戴在了脑袋上。笔者好奇地問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告诉笔者,她觉得“多彩口罩”不仅仅指我们要丰富口罩的颜色,也指我们要让口罩发挥不同的作用,她之所以将口罩当作护士帽,是因为她很崇敬医院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她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笔者还观察了天天的制作过程,询问他手上的绒毛小动物是哪里来的,天天告诉笔者,这是爸爸妈妈担心他孤单送给他的小礼物,动物身上的绒毛都是爸爸妈妈亲手粘上去的,他想把这份礼物粘在口罩上,让爸爸妈妈一直陪伴他。听完天天的话,笔者十分感动,但考虑到胶水是化学物质,可能具有毒性,笔者提醒天天不要将这些小动物粘在口罩的中心位置,可以用细线把它拴在口罩的四个角上,作为装饰物。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平平无奇的口罩变得形式多样。家长也参与其中,为活动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家长帮助幼儿准备材料,有的家长帮助幼儿制作蝙蝠侠面具,有的家长用自己的巧手制作了两条精致的刺绣口罩带。
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多彩口罩”。面对幼儿的作品,笔者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利用这些口罩影响我们身边的人,让这次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经过仔细思考,笔者想到了可以利用多彩口罩进行防疫宣传,于是笔者鼓励家长和幼儿用拍照或录像形式记录自己佩戴多彩口罩的过程,并将照片或录像发给笔者整理,由笔者将其发布在幼儿园公众号平台上,分享给其他班的师生、家长。
活动结束后,天天将他制作的口罩送给了妈妈,天天妈妈看到这些多彩口罩后,被孩子们积极、阳光的心态感染。她询问笔者能否将这些口罩作为捐赠品,赠送给福利院的幼儿,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安慰。于是笔者鼓励幼儿和家长打包自己制作的口罩,写上一些温暖的话,由笔者寄送给福利院的幼儿,这既能使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也能促使班上的幼儿懂得关爱他人。
(一)把握活动契机,设计生活项目
教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确保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笔者以幼儿在课堂上戴口罩的行为为起点,设计并开展了制作多彩口罩的活动,获得了幼儿和家长的一致支持,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教育契机无处不在,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关注幼儿的想法和兴趣,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游戏水平开展活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借助家长力量,优化活动效果
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当借助家长的力量,提升活动效果。以本次多彩口罩制作活动为例,笔者发动家长参与口罩制作过程,让他们帮助幼儿准备活动材料,协助幼儿制作口罩,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及能力。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无法面对面教育幼儿,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能提高家长的活动参与度,也能拉进家长和幼儿间的距离,这有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借助家长的力量,提升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提升整体的活动效果。
幼儿教师应该寻找教育契机,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幼儿的疫情防控意识,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化身为“口罩天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东湖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