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故事复述策略探析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2021-01-02 14:27
课外语文 2021年31期
关键词:海力布织女民间故事

潘 俐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第三学段都对“复述课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这些学段目标的“复述”都旨在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

“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各个年段的目标要求,呈现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特点,举例来说,二年级是学生借助图画、图表、提示词等来讲述故事,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够详细讲述故事情节,四年级则是学生会将长故事说短,五年级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对学生的要求是随年级递增,其间,学生的复述能力也是循序渐进。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逐级递进的实践中领会方法,从而形成较强的复述能力。

民间故事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课文的主题,民间故事因其独特的文体特点,一直深受儿童喜爱。开篇的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如何有效开展复述教学,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笔者尝试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出发,依托课后练习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研究,探寻、梳理出相关教学策略。

一、以讲述为核心的策略

民间故事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就是口述故事、复述故事了。纵览部编版教材,不同年级呈现出各不相同的侧重点,一到三年级重在详细复述,四年级重在简要复述,到了五、六年级则要追求创造性复述。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凸显学段特点,从“讲述有序”到“讲述有法”直至“讲述有趣”。

策略1——把握结构脉络,将故事讲有序

要想讲好故事,关键是理清故事脉络。启发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明晰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效指导学生发现故事的结构脉络,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文本的叙事结构,把故事情节前后关联起来,使复述故事变得有法可依。这一切可通过画表格、示意图、课文插图或列小标题来理清故事的叙事结构,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来复述故事。

很多时候,故事的叙事结构都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是由一连串关键词串成的,只要紧扣这些关键词,就能厘清故事脉络,有条理地复述出整个故事。如《猎人海力布》这一课,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故事的叙事线索,带领学生梳理出猎人海力布的主要事件,从而根据小标题来复述:救白蛇——得宝石——知灾难——救乡亲——变石头。这样罗列小标题就好比提炼出了故事的一条主线,把握了复述故事的主干,学生更加容易地复述故事内容。

策略2——运用增删改缩,把故事讲有法

从实际教学中看,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往往不知道哪些内容需要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去掉,抓不住重点。其实,讲故事就是要会选择最精彩的部分——故事的高潮来详细复述,这也是最能打动听众的地方。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信息的提取、整合与记忆,对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学生会感到有难度。如何才能准确地提取文本信息,让学生做到有法可依?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讲民间故事”,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书上总结了两点方法:“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如,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细致描绘人物形象,如,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教学到此处,教师可引导学生像这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加入想象,把内容说具体,便是复述的一种方法,概括为“增”字诀。同样的,复述可以语言简洁却不改变故事的原意,这就是运用了删减的方法,意为“删”字诀。教科书上罗列的方法之二为:“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模仿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的情形。”这就为复述提供了一种导向,复述时也可以改一改,转变讲述人的口吻,听的人也能明白你的意思,这就是“改”字诀。在习作部分,编者其实也在传递着复述的一种方法——“缩”字诀:把长句缩为短句,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情节说得更简洁。

策略3——抓住神奇情节,把故事讲有趣

在指导学生将故事讲有序、讲有法之后就是要教学生如何把故事讲生动、形象了。故事吸引人缘于情节的冲突,有了冲突才会让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民间故事之所以能口耳相传、历久弥新,靠的是其中神奇的想象和美好的情感。可见,要讲好民间故事和神话,就要抓住其中的神奇之处来打动听众。例如《牛郎织女》一课,老牛能未卜先知,两次开口说话,都能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要想把故事讲有趣,口头功夫不可少。首先,是模仿人物的说话语气,讲述人要有一定的代入感,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通过语速、语调的控制和调节,区分不同人物性格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说话风格。其次,就是要模拟人物的神态,根据情节变换相应的人物表情,这些富有画面感的演说不仅使故事中的人物鲜活,而且还能带动听众进入故事情境,变得生趣盎然。

二、以想象为核心的策略

民间故事口耳相传,从生活出发,用充满想象的语言讲述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蕴藏着许多神化而夸张、跌宕起伏的情节。抓住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描绘的景象、个性鲜明的人物、离奇曲折的情节中,感受民间故事带来的奇妙想象空间。

策略1——阅读留白,想象神奇的景象

民间故事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作品,留有许多空白点,劳动人民在口耳相传中通过自己的想象丰富着故事情节、丰满着人物的形象,这些故事同样也给儿童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如《牛郎织女》中最吸引人的情节是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的部分。在王母娘娘“狠狠一推”的同时,还会说些什么呢?织女又会怎么喊呢?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这样的想象是十分有意思的。正是故事里的这些“留白”,成了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训练点与生长点。这既是对故事情节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一种言语创造性实践,学生在想象中储备个性化的语言,为创造性复述做好铺垫。

策略2——导练于写,想象鲜明的人物

可以看到,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神化色彩,结合教材中想象写话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如课文《猎人海力布》书后最后一道题,让学生来讲述“海力布石头”的由来,在学生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加深对猎人海力布人物形象的认知。又如结合《语文园地3》中的一道题,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想象牛郎和织女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来想象,对话要符合当时的情景与人物。课文略写了牛郎和织女的见面场景,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与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根据课文语境的创设,结合生活实际,补白人物当时的对话,就能使复述从文本语言生发到个性创造。

策略3——创编讲述,想象曲折的情节

人们之所以爱听、爱讲民间故事传说,除了情节曲折生动之外,还有着其他的奥妙之处,例如常常在故事中制造多处悬念,埋下许多伏笔,就如《牛郎织女》中具有神性的老牛临终前的嘱托、老牛为何预言牛郎能遇见织女等等。往往民间故事和神话具有模式化的叙事结构,在遵循叙事规律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不受句式和章法的限制进行创编想象,这样学生更加能放飞想象的翅膀。例如课文《猎人海力布》可以让学生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来说一说海力布劝老百姓搬家的情景。这样的创编,让复述变得更好玩,更有创意。

三、以思辨为核心的策略

进入高年段,教材对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更是指向了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基于故事内容,能合理地融入自己想象的画面。这样的复述,在某种程度上是发展学生多元化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言语训练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读懂故事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创造性复述比较灵活,但难就在于保证故事合理性的基础上,在故事的什么地方展开创造,才能让讲故事更加有新鲜感。

策略1——学习转述,让思维走向辩证

民间故事多是老百姓通过口耳相传下来,多使用第三人称。如果将复述变为转述,即变一变人称复述,不失为增强复述趣味性的好方法。转述,就是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围绕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用自己的语言配上动作和表情讲演,这样讲故事就绘声绘色了。例如教学《猎人海力布》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来扮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当然人物身份的选择还可以是老人或村主任,讲述者语气符合人物的身份,配上表情、动作来进行创造性复述,既训练学生转述的言语实践,又使学生对前文内容的概括与表述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不仅得到转换,还使复述变得有味道。

策略2——续编故事,让思维走向深刻

有的故事结局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尾的“留白”给听众留下遐想的空间,这就为创造性复述提供了更多渠道。如延续课文,猎人海力布变成石头后会发生什么,接着往下续编故事,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还能满足听众一探到底的好奇心。此外,由于民间故事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指向故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例如《牛郎织女》一课,课上可以适时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学习相关的古诗,秦观的《鹊桥仙》、杜牧的《秋夕》、林杰的《乞巧》等,拓展中华诗词文化,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向纵深发展。

策略3——群文阅读,让思维多元发散

教学中,可以有选择性地将一组民间故事进行组合对比教学,拓展学生对民间故事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群文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联系教科书上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和《快乐读书吧》,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世界。如学习完《牛郎织女》,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了解更多我国民间文化;当然,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书上选取的都是发生在我国的民间故事,放眼看看世界,还有《外国民间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等许多有意思的外国故事,接触不同地域文化,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多元化。这时,让学生运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通过开展故事会的形式来复述,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发散。

总而言之,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渗透这些复述策略,层层推进,以达成教学目标。小学民间故事的教学,教师应抓住一切复述机会扎实训练,让学生逐级递进,逐渐内化,不断提高复述能力。

猜你喜欢
海力布织女民间故事
《猎人海力布》缩写
猎人海力布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猎人海力布》缩写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吟织女图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