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2021-01-02 19:00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考核企业

张 靓

(洛阳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一、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中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建立审计制度,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国家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各级审计机关。2021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草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在我国建立起来,审计制度和审计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当前,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已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运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制度建设、具体操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1.制度建设不完整

目前多数企业仍按照部门进行管理,在管理层下设置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设置行政负责人协助管理层从事管理工作,对管理层分管领导负责,这种管理形式适用于生产技术相对复杂,管理工作要求精细的行业,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管理层人员的工作负担,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协调难度大。各部门自成体系,仅了解与本部门、本专业相关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未站在企业整体角度审视企业管理体系与内控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适用性。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了部分内部审计制度,各单位结合企业实际,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流程管理》《内部审计底稿归档制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但各制度建立相对独立,未站在企业整体角度对全流程进行梳理,并未与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2.操作层面偏被动

(1)内部审计建立初衷被动,实际效用较低

审计工作从本质上讲,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我国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建立起来的,在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均明确提出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设立审计机构,部分地方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还将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考核、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达标升级的重要考核指标。以此为背景,很多企业被动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从设立初衷上来看并非由于内部受托管理需要,并非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因此,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权威性不强、各项资源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内部审计职能效用较低。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划分至综合部、企管部,或将内部审计设置在财务部、法务部下,内部审计主管领导兼任财务、销售副总等,这种情况极大地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使发现问题也无法真正实现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将无法实际产生工作效益。

(2)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围绕内部审计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健全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考核指标不明确。内部审计涉及企业各方面、各环节,企业运营必然伴随着制度、体系、流程等不完善情况,内部审计发现问题表明日常审计监督不到位,未发现问题则表明内部审计工作未产生实际效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内部审计健康发展必须明确内部审计考核指标,统一思想,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目的、有方向。

第二,定量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主要表现为定性指标,即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态度、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完整性等进行考核,并未科学合理设计全流程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激励及考核力度较小。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动力不足,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出成效,必须全心投入项目中,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寻问题线索,往往付出辛苦的劳动并未能发现实际问题,激励及考核力度过小,难免使内部审计人员产生懈怠行为。

(3)审计范围较窄,偏重事后审计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项目一般有三种,即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临时性专项审计,从业务发生时间来看均属于事后审计。多数情况下,内部审计当年审计业务主要围绕上年经营管理展开,属于事后评价,就时效性而言已严重滞后,往往是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审计部门才介入,发现问题也仅能进行事后补充完善,无法及时止损、降低检查风险,监管职能并未充分实现,因此许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并不受到经营者的重视,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部门,实际指导意义较弱。

3.复合型人才短缺

社会化大分工使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但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目前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往往是专业方面的佼佼者,但是综合素质存在提升空间。同时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扩展,行业竞争加剧、多元化经营导致现代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懂得财务会计,还要懂得运营管理、法律、工程技术、采购销售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目前国内内部审计人员以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专业为主,对销售收入审计、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复合型人才在内部审计领域尤其缺乏,知识结构的缺陷直接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每个内部审计人员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覆盖领域,实现创新思维的变革。

4.业务开展存在阻力

首先,内部审计增加了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强度。被审计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一方面要配合内部审计提供资料、问题沟通、现场调研,同时需要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无疑增加了工作量,极易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传统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找茬”“挑刺”并无法真正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排斥正常的内部审计工作,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困难。

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1.坚持党建引领内部审计,提高审计人员思想政治站位

新时期下,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若想保持高质量健康发展,就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引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发展的“检察官”,审计人员不仅应当是业务骨干,同时应当积极提高思想政治意识高度,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使命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作为引领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新纲领。

2.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领导体系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领导体系,坚持独立性、权威性原则。

(1)独立性原则。现代化公司治理需坚持制衡原则,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职能部门更需具备良好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组织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在人员、工作和经费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经营层、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一级别的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下级企业,即便进行同级审计通常也难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2)权威性原则。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推动,因此内部审计想要发挥积极效用就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一个审计项目如果得到治理层、管理层授权,审计项目配合程度就越高,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越明显。《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1号)、《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资发监督规〔2020〕60号)指出,建立本单位党组织、董事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工作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逐步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推动配齐配强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强化审计重大事项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重大风险管控,发挥关键职能作用,为内部审计领导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3.全面加强审计制度建设

各企业需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强化审计监督的各项部署,加强对标学习。学习行业先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查缺补漏,修订完善相关审计管理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相适应,全面覆盖管理制度。形成从制度、工作规范、操作指南的完备审计制度体系,固化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流程,保障审计工作高效开展。注重发挥企业集团的引领及管控职能,建立审计计划统一安排、审计项目统一实施、审计资源统一调配、审计质量统一管控、审计整改统一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激发各层级审计监督力量活力。

4.转变审计职能定位,实现业财结合

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与要求,审计信息、财务信息与决策信息要保持同频,审计与业务要成为伴生关系。在企业,审计人员不一定集中在审计部门,而是应该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实行一岗多责制度,如仓库统计员也兼顾审计职能,这样才能从源头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将审计程序推向业务发展的最前端,保证业务从立项、执行、考核评价全流程的规范运行。针对多元化经营的大中型企业,可对各区域公司、业务板块设立专项审计事业部或派驻专职审计对接员,通过专项审计事业部或派出专职审计人员与区域公司、业务板块企业加强沟通对接,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结合驻地实际情况,自主或应驻地企业要求展开各类审计项目,解决监管难、监管不到位问题,同时起到强化审计服务职能作用。我们内部审计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审计制度与准则,还要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参与设计企业的业务架构与流程,在存在重大风险的关键领域成为专家,把审计部门从成本费用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

5.完善内部审计激励和考核机制

内部审计考核采用积分制,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审计方向,制定量化并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晋升相结合,形成人人争先的良性竞争文化。建议根据内部审计业务时间节点,对内部审计准备、实施、报告、后续审计、底稿归档、成果运用、学习与创新阶段设置具体指标,按照重要性分配指标权重(详见公式),进行考核,同时对考核结果优秀人员加大激励力度,可按照1.2~1.8系数发放激励奖金。增加内部审计精神文明奖励制度,定期评选企业“内部审计先进工作人员”“内部审计创新能手”等,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公式:考核得分 =Σ各环节得分×权重

6.聚焦重点风险领域开展专项审计

企业规范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密切关注日常经营、投融资、战略部署三大重点领域,围绕三大重点领域中的关键节点展开专项审计,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剖析来发现问题,深挖问题根源,从内部管理流程上堵塞漏洞,从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1)经营领域。审计人员应当在企业采购与收款、生产、销售与回款、研发、物流、重点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审计。到车间、仓库、市场、工地去,参与日常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下达、营销政策的落定,项目的验收等,不能围着凭证打转,在充分了解实际运营的基础上,从中发现问题点、提炼方法论,从财务思维向管理思维转变,熟悉日常经营基本程序、掌握基础数据,从而推进深层次问题的发现和整改。

(2)投融资领域。开展企业投资、融资、股利分配等资金链环节的资本运作审计。梳理投资从立项、决策、过程控制及后评价程序的合理性、适当性,准确展开投资效益评价,对质优项目可提请考核加分,对效果不佳项目及时叫停止损;加强融资审计,从融资前融资方案的确定、融资程序的执行、融资合同的签订,到融资后资金用途、还款计划等是否按照既定程序执行进行全流程追踪,提高融资效率效果促进融资业务规范化运转;针对股利分配政策,查询相关股利分配方案合理性、股利分配与留存收益比例是否最佳,股利分配决策程序是否完善,实际发放股利是否代扣代缴相关税费等。

(3)战略部署。对企业战略规划、产业增长方式、商业模式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战略运作行为进行审计,对比企业战略方向是否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一致,战略规划与执行体系是否符合行业法律法规,商业模式是否与当前市场机制相适应等。将经营、投融资、战略相结合,通过资本运作去实施战略发展、产业整合和重大投融资活动。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上,培养和形成产业思维,跳出企业的视角去看产业的发展趋势,发挥内部审计风险防控职能。

7.建立长效审计整改机制

审计整改的落实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离不开制度体系与长效机制的支持。在审计整改机制强化方面,审计发现问题后,将问题清单移交至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上级单位各业务对口部门、重大违纪问题移交纪检监察。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负责组织审计整改工作,上级职能部门负责监督被审计单位后续持续整改情况,将日常检查与监督整改相结合,提高整改效率、全面把握整改情况。做好审计整改台账,对账销号,根据需要建立长期整改事项的继续追踪整改制度。长效整改机制的建立,对优化管理流程、促进审计管理实际作用的发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8.推进审计信息化共享云平台建设,参与行业经验交流分享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使审计人员及时地审查企业的各种信息,实时掌握企业经营数据,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与评价,对企业资金、各种资产、销售情况等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风险以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推进企业信息共享云平台建设,提高审计效率。积极参与审计行业交流,组织对标学习,分享审计工作经验,审计项目结束后组织经验交流分享工作心得,不断培养审计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对新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浅薄看法,多有不周。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内部审计应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查错纠弊和价值增值并重,科学展开部署,推动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考核企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
企业
企业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