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2021-01-02 17:54谢伟彬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议题南海学科

文∣谢伟彬

议题式教学是指在一个能够统领教学内容的议题指引下,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与结构化问题的引导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分析、提出方案,自主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与培养情感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课的要求,也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精神相一致,所以,议题式教学应当逐步引入到初中课堂中。现结合“国家好,大家才会好”(部编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的议题式教学谈谈其实施策略。

一、议题设计的策略:目标—议题—问题

进行议题式教学,首要是进行议题的设计。议题的设计应该包含议题的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的总议题以及议题解决的结构化问题的设计。议题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投入度与教学成效。合理的议题设计应该做到“三立足”,即立足标准设计目标、立足生活选择议题、立足学科大概念设计问题。

(一)立足标准设计目标

教学模式为教学内容服务,而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根本法”。议题式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还要求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最新的讲话精神、教材内容等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知识、学科语言要求、学科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学科素养要求。“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根据议题及十九大报告精神、教材等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对南海主权维护意义的分析,理解国家利益的含义和内容;通过对南海主权与公民关系的理解,明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通过对个人、家庭的发展和国家发展关系的分析与讨论,理性分析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同当代中国国家与人民是命运共同体,认同当代中国可以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这些目标的表述,体现了课标的要求,也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关表述,结合南海问题这一议题进行了细化,在目标表述中体现了学科知识、学科语言要求、学科思维能力层次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

(二)立足生活选择议题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适应生活需要是学习的目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基于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而设计的。议题式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我们要立足学生生活选择合适的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学生的生活情境包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我等真实而复杂的情境。生活中的议题选择要遵循四点: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体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第二,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第三,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这是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要求;第四,体现学科融合,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教师选择“南海问题”作为核心议题。选择这一问题作为核心议题,是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地区热点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因素,是一个典型的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学生对这一问题兴趣及关注度高,有利于促进学生高投入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综合调动学生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在这一问题解决过程中,中国始终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的体现。

(三)立足学科大概念设计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议题要通过具体的问题解决得以实现。立足大概念的问题设计,要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理解、学科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进而获得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立足大概念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结构不良的问题并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这样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问题,高投入地解决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教师确定的本课教学大概念是“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围绕这一大概念及核心议题、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议题探究的4个具体问题情境。情境1:南海的概况——简述伊朗地理信息、历史、经济、政治等基本概况。情境2:南海问题的“前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情境3:南海问题的“今生”——维护南海主权争端现状及原因。情境4:南海问题的“未来”——南海问题对我们国家、人民的影响。

大概念与问题情境相互支持。这些问题情境的解决,就是在理解这一课大概念的过程。大概念促进了问题情境的解决,提升和整合问题情境。

二、议题支持的策略:合作—资源—共享

议题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与认知的教练。在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议题探究的学习环境支持。

(一)为学生组织合适的探究团队

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内容。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关于议题的信息收集与知识获取都是通过集体活动来实现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组建合适的探究团队。小组的组建通常情况下是固定的,这有利于学生之间构建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关系,也有利于更好地探究解决问题。

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有中国、东盟等,甚至域外国家都想借机扰乱南海秩序,涉及内容相当繁杂。为了更深入了解及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每个小组设定为每个相关国,小组负责查找及分析这个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相关的资料、态度和政策。

(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资源

基于学生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作为认知的教练,教师要为学生探究议题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应当包含课内或课外、校内或社区、文献或其他的资料等。

学生对于南海问题的了解,较多的是相关的新闻报道,处于感性的认知阶段。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南海问题的相关书籍以及文章。事实证明,这些资料为后来的探究分析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三)为学生提供收集、共享信息的机会与指导

学生针对问题的信息收集是议题学习的第一步,学生收集的信息需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争辩,评估这些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形成对所面临的问题的基本共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话、提问、讲授等方式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考。

在小组讨论形成对问题认知的基础上,可以进入课堂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第二阶段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最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问题分析图式,提升情感价值。

在进行小组分工后,分别引导各个小组进行两次的组内讨论,达成对南海问题的基本共识,形成一些基本的结论,明确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利益所在及政策。进入课堂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各个小组共享相关信息。各国家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分别分析为什么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分析南海争端现状及原因。基于小组分享的信息,课堂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维护南海主权,对国家有何意义?请说明理由。”“南海如果发生战乱、主权丢失,对人民有何影响?”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多次的信息收集与共享,是最后形成知识、提升能力的基本途径。

三、议题提升的策略:理解—整合—迁移

议题的探究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理解、整合、迁移等方式,实现学生从对议题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知,从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将问题解决提升为知识、能力及情感全面发展。

(一)为理解而教

理解即为通过分析、探究、运用、综合、评价等思维过程,实现对知识的有意义的推论。理解性学习要做到“三化”。

一是议题生活化。现代学习科学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对原有经验的迁移。因此,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真实社会情境中选择贴近学生的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迁移,促进知识的理解。

二是问题层次化。层次化的问题,有助于促进知识理解由浅入深,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需要,逐步调动学生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层次化要做到从前经验到理性提升、从良构问题到劣构问题,层层联系、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三是思维高阶化。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任务。高阶思维主要体现为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思维高阶化,关键在于情境设计的复杂性和新颖性。情境的新颖程度是指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该情境是否熟悉,是否常见,是否便于理解。情境的复杂程度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考虑:情境设计的行为主体越多,情境一般越复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烈,情境一般越复杂;决策要实现的目标越多,情境一般越复杂;影响决策及其结果的因素越多,情境一般越复杂;情境的不确定性越大,情境一般越复杂;观点立场或价值观、利益越多样,且冲突越大,情境一般越复杂;情境蕴含的价值、功能、作用越丰富多样,情境一般越复杂。[1]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讲授“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一课的时候,选择南海问题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教师设置层次化的任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这些问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小组前期讨论的层次化问题:历史上有哪些资料记载可以体现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南海特别地理位置及资源情况如何?南海作为海上交通航线情况如何?南海域外国家为何干预南海问题?第二部分,课堂讨论的层次化问题:维护南海主权,对国家有何意义?南海如果发生战乱、主权丢失,对我们个人可能有何影响?每部分内部呈现递进关系,两大部分又构成递进、关联的问题层次。借助这些问题支架引导,学生知识形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二)结构化知识整合

专家的知识是围绕重要概念而联系和组织起来的。当前讲授式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事实性知识,容易导致知识的割裂与碎片化。议题式教学围绕议题而非单个知识点组织教学,有利于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结构化的知识形成通过议题结构化的任务实现。在结构化任务的引领下,促进学生在思考、探析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点及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自然地形成综合的思维与结构化的知识。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形成对南海问题的整体认识,提升了全面、客观、理性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有了初步理解,对我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认识有所深化,认同当代中国国家与人民是命运共同体,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激发。

(三)促进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和更快速地学习相关的信息。知识迁移是学习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议题式教学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结构化的知识形成等都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促进知识迁移的议题式教学,就是要促进原有经验的迁移、促进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迁移。所有学习都涉及原有经验,即前经验,因此要激活学生前经验并基于前经验去建构知识。而促进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迁移,关键是通过议题式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方案的形成,形成问题图式,即学科思维方法,学科特有的观察、描述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过程中,为了激活调动学生的前经验,教师设计让学生了解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及经济政治概况,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在分析了南海问题后,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教师设计“台湾问题”的点评,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更好地理解我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态度,提升学生的情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猜你喜欢
议题南海学科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学科新书导览】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超学科”来啦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