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的教师研修新探索

2021-01-02 15:16张铁道
开放学习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研修教研校长

张铁道

(中国教育学会 学术委员会,北京 100083)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危及大众的安康和社会的正常运转。教育部审时度势,迅速决策实施“停课不停学”,并于2020年2月17日启动以大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和学生“居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全新教育服务。教育供给体系及其教学方式的改变,为一线校长教师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挑战。如何回应变革的要求,帮助一线校长和教师有效地应对疫情,成为教师研修必须面对的全新考验。

在分享疫情期间我们开展的教师研修实践探索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对于教师研修的既有研究与实践基础。

一、教师研修前期研究与实践

1. 前期研究

笔者得益于国家对外开放,于1986年至1987年间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攻读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当时,根据国内学校管理水平薄弱、中小学校长缺乏教育管理专业能力的实际问题,笔者聚焦校长专业发展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发现,成人学习理论对于揭示包括校长、教师的基本学习需求及其专业能力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切性。此外,笔者还深入澳大利亚当地多所学校现场实地考察,有机会全程深度体验校长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学位论文,还起草了回国付诸本土实践的行动计划,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在职成人参与专业学习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动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有机会接触新知识、借鉴他人经验、反思自身实践,以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并籍此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就感。

第二,他们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成人学习者,都期待将所学内容、学习方式及其成效与其既有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及面临问题相联系。回应这种需求,才能唤起他们的有效参与并转化为他们的知识与行为。

第三,除参与必要的知识讲授之外,成人学习者应有尽可能多的机会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并借助案例分析和实践改进规划,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第四,在职成人借助专题学习所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需要经过他们后续自觉的、持续的实践,方能内化为他们自身新的专业能力。

第五,在组织、引导在职成人开展专业学习过程中,活动组织者肩负着重要角色,主要包括切合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平等、宽松的人际氛围,设计并组织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

第六,外部提供的专业学习对于在职成人学习者而言只是一种外部条件,实现能力发展目标的关键还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自觉努力和来自管理制度的保障及专业支持。①

2. 前期实践

自1987年回国以来,笔者在不同岗位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努力将上述理念与方法付诸实际应用,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与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本土实践系列成果②。 笔者最初的实践始于1988年。当时有机会在甘肃省张掖市尝试在当地学校特色实践基础上,以“创设良好人际氛围支持教学工作”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校长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2年,又借助甘肃省开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改善处境不利地区女童教育合作项目”的契机,设计并组织实施了以“教学需求调研—个别指导—大规模教师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女童教育项目流动教师培训队”,在三个贫困县培训了2 300名教师,为引领当地教师参与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发挥了积极作用。

笔者以上述本土性实践尝试为起始,逐步积累并创建了开展教师研修所需要的需求调查、本土成功案例资源发掘、项目设计与实施、团队合作以及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的初步经验。此后,又与众多教育机构及同事合作,引导教师通过认识学生需求反思自身发展需要并改进教学实践;以名师及其实践为学习资源,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以同伴研修为驱动机制,开展校本教师发展行动研究;以现实问题与实践经验为研修资源,推动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开发教师研修课程以及教师研修的专业能力建设等专题。这些实践都创建了十分丰富的实践案例资源③。

3. 初创教师研修模式

在30年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对于教师研修的基本认识。教师研修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他们都经过较为完备的职前专业培训,具有各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也具有不断提升自身教学专业胜任力的需求。我们倡导的“教师研修”,就是顺应教师(包括校长及其他教育工作人员)作为有一定知识、经验的成人学习者的基本需求,针对他们教育教学实践及自身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反思、经验分享及实践改进活动,并借此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增强他们教学能力的一种学习过程与发展机制。我们的探索表明,开展有效的教师研修实践必须秉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教师及校长都是具有一定程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成人学习者。因此,回归成人学习是深刻认识教师、校长专业学习与发展的现实起点,也是有效开展教师研修的基本前提。第二,教师研修的价值在于追求“能力发展”。为此,有意义的教师研修就需要创建全员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和连贯接续的“能力发展连续体”。前者主张要努力调动每位教师的个体资源价值,并在合作学习中建构资源互补的团队;后者则强调专业能力发展不可能是一次活动可以企及的目标,而是一系列相互递进、互补强化行为干预的结果,进而带给参与者胜任工作、超越自我的职业能力成长体验。第三,教师研修是团队合作“众筹—共创”的学习过程,为此,就需要依据“脚手架预设+体验式学习”理念,创设全员全程参与并注重成效的学习过程。④

在教师研修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并不断完善了以下主要实践策略。首先,确保研修主题及活动过程设计对于对象群体的适切性。为此,组织者应当深入对象群体的管理或教学生活,判明他们的既有经验、面临问题与发展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关的研修主题、实施过程与预期成效。其次,在教师研修过程中,教与学双方需要重新确立各自的角色。对象群体从先前的“接受者”变成参与问题解决、互为资源、合作共建、实践改进的“自主学习者”,而教学组织者则变成学习主题及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互动研修过程的“引导者”、帮助参与者获得高质量学习体验的“促进者”。再次,教师研修出于问题解决与能力发展的价值追求,必须始终聚焦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主旨,依据参与者既有经验及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计研修主题,实施研修过程,确保预期成效及后续实践全过程。为此,我们逐渐摸索出以“巧在设计、重在实施、成在后续、落在资源、赢在成效”的实践要领。最后,追求专业能力发展目标必然要求我们拓展传统的个体性经验积累和“教授—接受”式知识传承方式,从而兼容专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岗位实践、专业阅读、专家讲授、同伴分享、课题研究、在线学习等多重方式⑤。

二、疫情期间教师研修的新探索

在回应新冠疫情挑战,帮助基层学校教师与校长有效地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创新实践过程中,笔者主动应用上述教师研修理念与方法,与众多同志合作实践了新的探索。接下来,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危机应对与校长领导力的工作坊

2019年3月,笔者应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的聘请担任人大附小郑瑞芳校长工作室的学术指导教师。为了有效地开展各位成员校长之间的相互学习并创建学习团队,与实践导师郑瑞芳校长先后以人大附小“七彩课程”、中国农科院附小“校际整合”、培星小学“校本教师发展”和农大附小“家校协同”等特色实践组织工作室成员深入不同学校开展现场考察与专题研修。此外,我们还组织校长们先后深入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昌平职高和天津英华国际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各位校长以专题研修方式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从中汇聚对于校长领导力特色实践与校长专业素养的基本共识。

2020年伊始疫情突发,人大附小郑瑞芳校长凭借她参与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的教育实践,敏锐地预测到学生可能要停课居家学习,立刻提前安排了全校在线教学的部署。2020年3月3日,在“停课不停学”实践开启两周之际,工作室举办了校长在线专题工作坊,交流各校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的应对举措及进展,研究如何发挥校长领导力,把疫情危机转化为发展契机。工作室各成员校长分享了各自应对疫情采取的各项措施。大家一致认为,实践“停课不停学”对于发展校长应对危机的领导力既是考验也是机遇。为了能够有效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要求校长必须具备:精准预测——校长的预判与规划能力;审时度势——校长的统筹能力;靠前指挥——校长的行动力;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彰显校长的凝聚力。工作室在“停课不停学”初期举办的在线专题研修不仅促进了校长之间的相互借鉴,也为工作室各成员学校有效应对疫情开启了团队合作的机制(郑瑞芳,朱郁,刘芳,赵建军,卞盈欢,2020)。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建校20年来,励精图治、不懈进取,成为一所在天津市声誉卓著的民办国际学校,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疫情期间出行不便,我们采取了现场直播的方式开展学习,确保全体工作室成员校长全程在线参加了考察活动并参与了交流研讨。在汇集本次特殊研修过程及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还完成了一份厚重的研修报告⑥。英华国际学校也借此次活动摸索出一条“校际交流特色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实践经验。

案例2——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在线教研的优势、关键、收获与价值工作坊

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目标,各学科组实践了在线教研方式,以此完成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及时分享有益资源。在线教研帮助全体教师有效适应在线教学需要,积极打造“互联网+”教学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教学组织形式。该校还实行了学科主任在线教研负责制,带领教师们梳理阶段性的教学及后续改进计划;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先后发布了50余万字的不同学科线上教研探索成果;学校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出一期“线上教学、教研”专题内容,每次都会有近千余次的阅读量。

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笔者交流了上述情况,也希望能够在总结在线教研经验方面得到帮助。于是,笔者与该校合作,为全体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线上教研的优势有哪些?有效开展线上教研需要把握哪些关键点?实施线上教研让我们最受益的是什么?线上教研实践对于完善日常教研最有价值的是什么?该校迅速汇集了全体教师的反馈,并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加以汇总。我们于2020年7月26日和31日,连续举办了两次“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在线教研的优势、关键、收获与价值”专题分享,各学科组代表在交流基础上建构了集体共识。

回望这段在线教研专题实践,教师们一致认为,做好在线教研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第一,精心预设准备,即引领教师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团队互助学习;鼓励全员掌握计算机网络资源检索与PPT制作技能,特别是基于手机的移动教学技术。第二,创设相互开放的学习过程,即引导教师全程积极参与;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实践,欣赏他人的优点,利用专家资源,参与共识建构,让线上教研变成一种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的实践改进过程。第三,注重实效产出,即注重线上教研的成果产出与行动跟进,并产生系列案例成果。

通过两次在线研修,我们发现在应对疫情挑战过程中,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全体教师不仅实现了由学科到技术的拓展,还对“资源共享、开放学习、团队教学、经验众筹”这些理念有了切身的体会。事实表明,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的线上教研不仅有效地支持了“线上教学”实践需要,也为创建新时期的混合式校本教研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李福平,李芳,刘亦恒,白婧,高孟岩,2020)。

案例3——疫情应对与校长领导力专题工作坊

2020年由疫情催生的“停课不停学”实践是有特色的教育供给方式重大变革,成为所有校长、教师职业生涯中一场刻骨铭心的挑战,且具有尚待发掘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价值。为此,笔者作为北京市东城区吴甡校长工作室的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吴甡校长合作共同设计,于2020年11月30日下午组织实施了“疫情应对与校长领导力专题工作坊”。本次研修的目的在于就疫情期间各个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从中汲取对于校长领导力的新认识。参与人员包括东城区20余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教育媒体代表。

为了发掘“停课不停学”实践的资源,我们针对疫情应对的情感体验和“停课不停学”教学变革分别设计了两组问题:首先,“回顾我们带领师生应对疫情的日子,我们最受挑战、最感动、最开心、最深刻的体验有哪些?”随后,“回顾‘停课不停学’实践,我作为校长遇到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学校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哪些?亲历疫情应对,让我对校长领导力有了哪些新认识?”为了充分吸纳每位校长的亲身实践与心得并建构有意义的共识,我们采用了个人思考、小组汇总、全体分享、众筹共识的层级性资源加工策略,汇集大家的实践智慧,拓展对于校长领导力的新境界。

通过上述交流,校长们感觉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在于:2020年春节期间的紧急动员部署,组织全校师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心师生心理健康,稳定情绪;排查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保障线上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延期开学的特殊时期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疫后恢复教学的各项准备。

令校长们深为感动的是,疫情最严重时,全体干部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党员教师带班值守,确保校园的一方平安;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家长和学生的全力配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体干部、各学科教师主动将抗疫内容融入教学;全体教职工情感空前凝聚,学校组织“云端”生日会,在特殊时期为教师们送上温暖祝福(其中一所民办学校还为教师保障工资、减免住房租金);教职员工通过这段经历得到了历练,青年教师获得迅速成长。让大家特别感动的还有医生、社区人员、解放军奋勇争先,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等事迹,学校也主动看望医护工作者的孩子。让他们特别欣慰的是,由于国家应急反应迅速有力,使疫情及时得到控制;教育教学得以有效进行;师生健康,平安返校(园);9月全面顺利地开学;经历了疫情,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发展。

此外,校长们还从疫情期间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学质量及社会宣传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与有效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经过应对疫情的深刻历练,大家对于校长领导力获得了许多全新的认识。具体体现在如何积极地应对危机,科学决策,完美执行,复盘反思;危机中寻找机会;发展多种能力,包括审时度势、把握方向的能力,组织动员、精神感召力,抗压能力和定力。有的校长深有感触地表示,校长要具有“显微镜” 和“放大镜”,显微镜意味着细节决定成败,放大镜则要求校长善于利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全体师生。

此外,校长们对于自身领导力素养也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就是遇事冷静,头脑清醒,高位统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问题导向思维,坚持教师成长研、教、学一体;保持向上的状态、平和的心态、和谐的生态;校长自身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调适能力。校长们还结合实践体验总结了全新的领导方法,包括:决断力,即努力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部署方案,统筹资源;榜样示范力,即一把手坚守在岗对干部、教师的影响作用;语言影响力,即用问题说话,用数字说话,用案例说话。在疫情应对过程中,学校教育悄然拓展,不仅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还拓展出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方式也创造出教师指导、家长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样态。⑦

案例4——将网络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保定市师昌绪学校的实践

2020年9月1日,是全国大中小学重新开学的日子。教育部借助央视网络隆重推出了特殊时刻的《开学第一课》。与往年不同,本次《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抗击疫情期间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不遗余力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担当、团结、科学”的价值理念。在全民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实现全面复学的背景下,《开学第一课》非同寻常、令人难忘。如何将这次特殊时期面向全社会的开学第一课转化为一次深刻的学校教育活动,就成为新的选题。

为此,笔者与保定市师昌绪学校的校长合作,共同设计并实施了一次特殊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校本研修。学校安排师生在家观看《开学第一课》实况转播,但要求每个人都结合自身感受写出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于是,我们便获得了来自同学和教师十分丰富的反馈。被这特殊的一课感动不已的不同年级的同学们纷纷记述了他们的观察和感悟。

“高三毕业生付巧一家四口不幸全部感染了新冠肺炎。她坐在医院角落备战高考。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对祖国的信任和心中坚定的信念。”

“张定宇爷爷自己是一个病人,但是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

“观看《开学第一课》,我知道了现在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太需要我们珍惜了。我一定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开学第一课》使我懂得,钟南山院士和那些白衣天使在长达76天的战斗里,挽回且保证了70多万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人民的利益冲锋在前的人,就是人民英雄!”

“《开学第一课》让我对“团结”有了新的认识。团结的中华民族就是一堵永远不倒的万里长城,我们就是长城上的一块砖、一片瓦。”

“新冠疫苗研发、北斗卫星发射,不是哪一个人能完成的,是团结的力量,是科学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战无不胜!”

教师们也从“第一课”中获得深刻启迪。他们十分感慨地写道:

“当我们在享受舒适的春节假期时,他们却放弃与亲人的团聚,毅然返回岗位;当我们避之不及时,他们却选择义无反顾地紧急驰援武汉;当我们为日益增长的病例忧心时,他们却迎难而上与病魔抗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面对疫情,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冲在疫情一线,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担当,什么是责任!”

“作为师昌绪学校的教师,我要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努力和孩子们一同成长,力争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通达视野、科学精神的人。”

师昌绪学校以《开学第一课》为资源实践“校本教研”的有益探索表明,以网络专题节目及社会特色活动为资源,也可以带给师生深刻的学习。

案例5——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能力建设课程

2020年5月,我们与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合作顺义区社区教育骨干人员能力建设项目。为此,我们设计了“顺义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指导师能力发展项目”,并延请三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分别主持引导式教学方法(侧重学习引导师)、家长培训的规划与实施(侧重6~18岁年龄组)和亲子互动案例资源建设(侧重3~6岁年龄组)三门研修课程。

为了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的适切性与有效性,我们开展了前期学习需求调研,从当地中小学(幼儿园)、街道社区和企业遴选有学习意愿的学员,并依据成人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我们围绕“学习过程如何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个人学习与实践能力如何有效地结合”“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与‘实践能力发展连续体’”等关键问题设计了包括专题阅读/文献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动交流、行动研究(岗位实践)、实践案例撰写及微信空间专题交流等方式在内的混合研修活动。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学员各自既有实践经验,采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励学员全程参与,并从中获得有成就感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采用“1+3+1”的课程结构,即开学时由项目组主持全体学员集体学习,开启全新互动研修体验;随后,由三位专家分别组织各自专题的学习;结业总结学习成果时,则由学员为主体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在为期半年的学习过程中,学员又遇到疫情出现反复,甚至很长时间无法组织现场教学活动的情况。于是,我们充分利用腾讯视频会议和手机端微信群等技术媒介开展学习,取得了十分丰富的学习成效。其间,我们甚至还借助微信空间组织百余位学员完成了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深入研究与专题反馈。

2021年4月29日,我们举办了“顺义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指导师能力发展课程总结会”。宽大的会场墙壁上贴满了学员完成的作业,来自三个课程班的学员充满自信地向来自市区两级教育部门领导、教育专家及教育媒体人士分享了他们全情投入的学习过程与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目前,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在完成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正在组织进行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各位学员都结合各自业务开展了教学实践应用。⑧

三、新探索实践对教师研修的意义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于我国乃至人类社会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全方位的深刻挑战,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学校教育供给与服务方式也是一种洗礼与重建。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采取的“停课不停学”重大决策及其创新实践,促使我们的教育供给体制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教师研修的理念、方式与绩效方式及我们自身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首先,成人学习视域下的教师研修理念与价值发生了变化。在疫情期间开展的教师研修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先前对于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基本特点与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新的实践证实,成人学习者特别擅长从事“基于经验的学习”,即结合学习主题反思自身经验,分享同伴经验,并在互动学习基础上开启新的经验。因此,规划和组织教师研修活动就应该回应他们的特定需求,那就需要:以特定主题的经验分享或问题解决为过程,选取相关资源(包括来自学员个体的经验),设计互动参与式学习过程,共同创建有价值的学习结果,并籍此改善学习者的社会实践。

经过疫情期间的新实践,我们还发现,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师研修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结合学习任务/主题与对象群体实际开展需求调查,设计以任务驱动或问题解决为载体的学习过程;第二,搭建团队学习的“脚手架”,并综合应用专题讲授、个人自学、同伴分享、在线学习、岗位实践与个性化作业等方式的混合学习,以引导参与者获得互补强化性质的学习体验与成效;第三,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学习不可能一次完成,学习活动过程之间还需要保持连贯一致,以达成有效的能力发展的目的;第四,教师研修的成效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参与者的学习动机、努力程度以及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能力水平。实践显示,只要我们尊重成人学习规律,勇于革除单一的“满堂灌”“死背硬记”等弊端,顺应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就能将“知识习得”拓展为“能力发展”。

其次,疫情期间的新实践表明,教师研修要保障适切性和有效性就需要我们遵循项目工作的原则,即把握关乎研修过程及其成效的要素、流程、现实条件与预期成效,对项目进行精心设计,实施到位,追求质量,务求实效。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在充分回应委托方(学校或教育部门领导)的诉求和对象群体面临实际问题与具体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方案;在研修过程中,充分尊重对象群体的既有经验和参与意愿;确定与其发展相关的任务或问题作为研修主题;对于研修过程进行全程规划与实施,包括精心准备每个研修环节,基于参与者既有经验(如“停课不停学”的实践体验),创设实践体验理性化的加工升华过程,引导参与者通过参与“众筹—共创”、资源加工和实践改进,从中获得专业能力发展的团队学习所具有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疫情期间的实践也表明,教师研修容不得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而必须以实际成效为追求。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研修即便能够创设“烧脑般”热闹现场,如果没有全程跟进,特别是参与者的后续亲身实践改进,也难以将有能力发展价值的学习带给对象群体。

其三,应对学习者在非常时期开展的师生时空分离状态下的异步教学和多样化学习的特点,教师研修充分利用参与者既有体验和实践经验知识化发展需求,自觉实践了兼容个人实践、专业阅读、专题讲授、同伴分享、团队共创、实践改进等方式的“混合学习”全新实践,努力探索能够吸引对象群体全程参与且有益于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为此目的,势必需要我们反思并拓展先前不容置疑的“知识教学”,而需要以重新定义的“学习观”“课程观”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关系”来彰显相应的“能力发展观”。

其四,教师研修人员需要具备相应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策略与方法:①适切性:判明参与者的背景与需求。②设计问题链: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并设计引发大家贡献的问题链。问题链一定要由浅入深,由简单的问题入手,问题应与参与者的切身利益和既有知识相关联。③环境创设:包括场地设备、说话的态度、彼此的话语、及时反馈和评论的建设性。④后续跟进:组织者还要善于进行活动结束后的资源加工,并及时反馈。⑤技术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互补强化。⑥双赢目标:引导式研修不仅要让学习者觉得有收获,引导者自己也应有提升,追求这样一种双赢发展。

最后,我们所倡导的“教师研修愿景”(在还没有成为普遍实践之前权且称之为“愿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承担研修活动人员的专业水准,例如:他们的学习与研究能力、需求调查与项目定制能力、人际合作与沟通能力、研修过程引导与共识建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后续实践跟进服务能力以及实践知识打造能力等。

回顾疫情期间的教师研修新实践,笔者深切感受到教师研修工作的专业化也是一个在实践与研究中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承担此类业务人员的专业修炼应该强调“五本融通”,即“书本、事本、话本、文本、人本”。其中,“书本”,泛指我们不断进行的知识学习;“事本”,强调我们需要在知识应用和实践探索中学习;“话本”,要求我们要学会交流分享并从交流中汲取他人的教益;“文本”,就是努力将各种感性体验和碎片化的认识转化为言之成理的理性表达;“人本”,则是不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认识我们的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与进步体验,并借助学习与实践不断重塑更为充实的自己。

总之,从事教师研修乃至成人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在不遗余力地促进对象群体的学习进程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于是,“相互成就”便成为我们共同的教育追求。

注释

① 张铁道:Improving Primary Schools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incipals: Practices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and implications for Gansu, China(《借助校长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绩效水平: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实践及其对于中国甘肃省的借鉴》),1987(硕士学位论文,未发表)。

② 相关成果主要包括:张铁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3年第2期;张铁道《教师同伴研修的理念与实践策略》,《人民教育》2008年第12期;张铁道、吴正宪主编《团队研修的实践探索——来自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铁道《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③ 参见张铁道《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④ 参见张铁道《探索教师研修20年》,《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第1辑,131–148页。

⑤ 参见张铁道《教师同伴研修的理念与实践策略》,《人民教育》2008年第12期;张铁道、吴正宪主编《团队研修的实践探索——来自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⑥ 张晓《人大附小郑瑞芳校长工作室远程考察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专题研修报告》(未发表)。

⑦ 参见《现代教育报》2020年12月8日“停课不停学,彰显非常时期校长领导力”专题报道。张铁道《众筹共创,共话非常时期校长领导力》,《北京教育》2021年第3期。

⑧ 参见《现代教育报》2021年5月7日报道:“‘众筹—共创’按下教师学习快进键”。

猜你喜欢
研修教研校长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