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龙仕和,田单,周长春,宋平,刘庆礼,张倪惠
高校研究生支部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高校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研究生党员属于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年轻富有朝气的精英群体,作为党支部的重要生力军,将他们聚集起来能充分发挥阵地堡垒作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独当一面。然而,研究生党员群体组成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尽相同,本、硕阶段专业教育背景差异明显,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趋于多样。另外,科研学习形式较为特殊,除部分课程是统一学习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平时难以交流学习。如此一来,研究生党员群体之间的人际交往逐渐减少,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变得更为复杂。研究生党支部是党紧密连接研究生党员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力量。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由此可见,高校的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一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为例,以期为提高高校博士研究生支部党建工作质量和成效提供有益参考。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一支部成立于2014年7月,隶属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设支部书记1名、支委3名、党小组组长3名,截至2021年7月,支部中国共产党员总数为44人、积极分子6人,正式党员40名、预备党员4名,女党员18名,占党员总数的40.9%,有工作经历的党员9名,占20.5%。据调查统计,这些同志来自学院11个不同的课题组。近年来,博士一支部严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向“五好党支部”靠拢,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提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
博士一支部严格遵守“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和党员谈心谈话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党支部书记作为带头抓好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认真研究部署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要工作,积极提升支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和学生号召力。例如,在学习重大会议精神时,支部所有同志轮流带头阅读学习,带头践行,变各自为战的“独角戏”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大合唱”,达到集体参与、思想统一。另外,每月保质保量召开1-2次组织生活会,会议时间、地点固定,全体共同融入参与,会后要求每位党员同志总结反思,一是认真及时梳理学习内容并领会相关指示精神,二是要求各位党员在平时的科研生活中贯彻落实,三是每一位同志及时以书面总结或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发言,确保学习入心入脑,实践做细做实,时时处处作表率,树立先锋模范。
博士研究生党员在校期间面临学业和科研双重压力,并且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等问题,对于党支部开展的理论学习等一些常规的党员学习教育形式处于“被动式”状态,参与度不高等现象比较普遍。为充实党组织生活和提升组织活力,博士一支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开展“党味”浓、有内涵的知识竞赛,增强大家理论学习能力,夯实党的理论知识和增强主题教育感染力;邀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举办心理讲座,为大家解决精神和思想压力;主办了具有特色的“周末电影会”和“周末羽毛球”等系列活动,通过兴趣引导参与,提高大家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缓解学业和科研压力。与此同时,支部还积极发动和组织党员同志参加学院“迎新送旧”工作,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活动,如茶话会等,让新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为毕业生送去祝福等,破解“上热下冷”的局面。博士一支部通过举办上述各种活动,既能加强支部组织建设,增强党员思政学习,又能提高党员的参与热情。
党支部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将有着共同理想信念的青年聚集在一起。博士一支部党员年龄结构和社会实践差别较大,而且专业背景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征。为此,博士一支部积极践行四川大学出台的医工结合、学科交叉思想,大力贯彻新医科和新工科的发展思路,支部书记、支委和党小组组长经常带头深入不同课题组,以便掌握支部同志们的科研进展和学习情况等,通过了解干群思想,明晰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有针对性地、主动地解决党员和群众的实际问题,形成有困难找党支部、有问题找党组织的良好常态化机制。例如,博士一支部有6位同志被聘为四川大学研究生党员学长,他们充分发挥思想领航、生涯领航、学习领航、科研领航和生活领航的“五个领航”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及时了解和关注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动态,采取面对面交谈、网络交流等各种渠道形式,对其他党员同志进行思想引领、生涯规划、科研指导、心理疏解、答疑解惑和困难救助等,帮扶他们共同成长成才。此外,博士一支部还有一位同志获聘四川大学“四史”学习教育博士宣讲团成员,这为夯实支部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博士一支部还邀请在公务员和选调生考试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同志积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大家择业就业提供参考。
博士一支部是由师生联合组建的党员基层队伍,其中很多同志在学校研究生组织团体任职,例如,支部有同志担任学院兼职辅导员,有20余人分别任职校研分会主席团成员和部长、团支部书记、学校研究生代表和学院学生班长等,承上启下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学生党建工作存在共性问题如组织生活不够规范,理论学习深度、广度和实效性不足,内容空洞或形式简单,支部的政治功能发挥有限等。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师生支部共建是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不仅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2],更要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二是有利于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如何科学有效的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地重点研究课题。共建师生支部能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形成“教师——团队——学生”一链条,拉近师生距离,破除师生层级隔阂。三是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形成。博士一支部把“教书”和“育人”进行有机融合,寓政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思想互通、教学相长,让支部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创先争优、模范带头是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具体体现和永不懈怠的崇高追求,切实发挥好研究生党员先进示范、典型引路作用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和研究生支部党建质量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学校“抓典型树榜样、学榜样强示范”工作理念,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博士一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精神,在挖掘典型榜样工作中,深入挖掘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有较强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优秀典型,同时认真做好“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再教育”等工作,进一步营造了研究生党支部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此,博士一支部有很多同志通过积极奋进和努力拼搏,荣获了各种荣誉和表彰,例如,周XX同志指导学生荣获创新创业省级金奖1项、国家级金奖2项(“创青春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8年)、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0年)。龙XX同志荣获2019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等。
博士一支部同志的专业背景大部分是理工科,自创建之初便蕴含着独特的红色基因。支部以推动“大健康事业发展”为使命,以“科技创新、立足基层,健康塑美”为发展思路,在国民健康产业升级和跨越中主动挑起重担,积极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深入推进医工结合,聚焦我国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积极承担服务国家需求、服务地方发展的光荣使命。
二是用行动诠释梦想,以科技创新为人民健康提供支撑,致力打造“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的大健康医疗产业链的精准服务。
三是在合理配置资源上下功夫,做好服务工作。四是聚焦重大科技现实问题,在科研工作中聚焦热点、紧扣重点和破解难点。
博士一支部是一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优秀队伍。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重要生力军,狠抓支部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术科研、学科竞赛,尤其是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等方面表现突出,获得多项荣誉表彰。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2017-2020年)支部每一位党员同志均参加了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层次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丰硕,累计发表SCI论文162篇,累计影响因子780.2,单篇平均影响因子4.82。累计申请专利共52项,获授权专利28项。2019年和2020年支部党员发表A级期刊 2篇(Sci Adv,IF=12.80),有2位党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支部党员周XX、王X等在2018-2020年连续三年荣获“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赛、省赛的金奖、银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创意组金奖。支部党员同志积极参与四川大学对口支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扶贫工作组,参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战和“三农”工作。支部党员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百姓开展种养业关键技术和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等专题培训活动,积极投身扶贫事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有多位党员参与了抗疫防雾护目镜、面罩以及人工肺(ECMO)等抗疫产品的研发,部分产品已应用到抗疫一线。有20多位同志分别参加川大志愿者以及家乡疫控防控工作,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博士一支部在2018-2019年度被评为四川大学“百佳”“模范学生集体”,在2021年7月被授予“四川大学2021年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另外,支部有6位同志被聘为四川大学“研究生党员学长”并获得表彰,多位同志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研究生和优秀研究生干部等称号。
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前线,在联系研究生党员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切实做好和整体推进研究生支部党建工作,统一思想是基本前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原则,加强支部创新活动形式是有效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关心关爱研究生党员是动力源泉,做好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工作更是必不可少。另外,制定支部可行的主题教育活动,以重要节日、重要讲话、重要节点为契机,做好部署、实施和考核,对于提高高校研究生党员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