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消防救援大队 赵庆朝
近年来,利川市的整体火灾形势稳中有降,隐患存量明显减少,全市消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社会不断发展与消防服务不平衡、不均等的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上全市仍然处于火灾多发、易发阶段,潜在的火灾风险仍需引起高度警觉,主要表现在:
随着全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工业园区企业不断增多,带来了新的火灾防控难题。高层建筑方面,全市共有高层建筑377栋(其中高层公共建筑128栋、高层住宅249栋)。随着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老化这一不可抗拒因素和居民用火用电量的增加这一发展实情,火灾隐患问题日渐凸显,国泰广场、腾龙广场等高层小区自身消防设施不完善,发生火灾后处置难度大。大型综合体方面,目前全市有大型商业综合体8个,此类建筑体积庞大、结构多样、人员集中且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后往往蔓延速度快、疏散难度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工业园区企业方面,2020年,大队对67余家工业园区企业进行深入排查,发现7家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未能达到消防安全标准,但许多工业园区企业为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个别重点项目甚至“一路绿灯”,跳过审批直接生产,很难对其采取强硬措施关停处理,导致隐患问题一拖再拖,悬而未解。
利川市地处湖北恩施州西南边陲,总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下辖398个行政村,农村消防服务覆盖面依旧远远不足,多数农村存在缺乏消防水源、器材设施和专业消防力量等问题,发生火灾后往往得依靠村民自发组织扑救,消防队第一时间难以到达,极易小火酿大灾。仅2020年上半年,乡镇、村就发生火灾事故61起,占比46.5%,比去年上升15.4%。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青壮年较少的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较为普遍,这一部分群体的消防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火盆”“小太阳”等工具取暖、烘烤衣物,大大增加了人员伤亡的风险。
部分行业对责任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发挥本部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致使消防工作浮于表面,往往停留于发文部署阶段,消亡于走马观花之中,致使排查整治未落到实处。部分单位未批先建、未验先用,也存在源头性隐患。有的单位日常管理混杂,导致动态隐患不少。2021年大队共提请政府挂牌督办了4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部分单位的小问题好改、大隐患难除,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如东方假日酒店、MIUSI酒吧等等)。
以电气火灾隐患为代表的火患顽疾是致灾致死的主要因素。目前,利川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普遍建立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普遍缺乏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的场所,电动自行车楼道停放、搭线充电等乱象普遍存在,碍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法律支撑,加之居民存在侥幸心理,致使这些乱象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此外,电动车停放充电的同时往往还占用消防车通道和逃生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电动车转眼变“火墙”,极大地影响了逃生自救以及消防部门营救。
一是有的乡镇政府发展观念陈旧,仍停留在只要经济效益的年代,导致消防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脱钩脱节,长期处于不对等的发展状态。甚至有的领导为了政绩需求,为了招商引资不惜干扰消防执法,留下先天隐患,个别党政主要领导没有牢固树立科学有效的安全发展理念,“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理念还不够没有贯彻到底。二是部分行业部门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往往忙于应对、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与联合执法机制未落到实处,消防工作考核绩效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社会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法制观念淡薄,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安全疏散条件不达标,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尽管各地每年都会全面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小火亡人多发场所隐患排查、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火灾起数得到了有效减少,但火灾隐患“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部分监督执法人员在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攻坚战役”等行动中,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收效甚微,起到的最大作用往往是通过执法强调安全和提醒防火,表面上许多监督干部高喊“24365”“白+黑”“5+2”等口号,成绩很耀眼、数量也很惊人。但往往只有一些表面性的火灾隐患得到了整改,一些难改、难办的火灾隐患却无人愿意触碰,害怕动了搞不定,最后导致火灾隐患长期处于整改了又反弹、反弹后再整改的恶性循环。
利川市常住人口约75.06余万人,但消防指战员仅有86人,全市消防员与常住人口比例为万分之1.14。全市专门从事防火监督业务的干部6人,每名监督干部通常需要承担数百家社会单位的检查任务,疲于应对各类安保检查任务。全市现有消防文员也仅有9人,许多文员业务能力优良,但由于工资收入低下,导致留不住人,人员更迭频繁,业务能力始终处于初始阶段,且因无执法权限,根本无法满足消防监督执法的需求。同时,消防部门与住建部门尚处在磨合期,审批与监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同时,许多干部害怕追责,不想出错,面对当前日趋严厉、细致的问责形势,存有“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思想,监督检查时往往避重就轻,导致存在监管盲区,失控漏管,增加了社会火灾发生率。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群众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往往对与新环境伴随而来的新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防灾意识,基本的逃生自救能力低下,遇见火灾时往往急火攻心,因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逃生行为,错过最佳时间,进而引发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这也是小火亡人多发的重要病因所在。本人对近年来全市发生的居民火灾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农村地区,不少村民防火意识薄弱,各类违规用火用电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居民住宅内,电线乱搭乱接、未穿管保护、线路陈旧老化、电动自行车楼道充电等行为普遍存在,极易引发亡人火灾。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与针对问题的思考,本人认为,必须着眼当下、立足长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对策,紧盯靶心,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消防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
积极推动政府压实主管部门责任,推动各地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以保障消防事业发展。通过消防工作考核纳入“一把手”考评、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推动等手段落实消防工作。同时在工业园区治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因素,做到科学规划、稳步建设、同步达标,确保将先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各级消安委会实体化运转以及行业部门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的严格落实,督促有关行业部门依法加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检查机制,完成从管理上“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指导各乡镇、街办、社区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开展一线火灾防控工作,加大日常宣传与防火巡查,推动火灾防控工作至基层一线,实现全民覆盖。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到高位部署、全员覆盖、及时录入、严格考核,以此强化各级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单位的主抓主责意识和奖惩激励机制。
对一些久拖未改且整改难度较大的火灾隐患,可采取消防执法人员异地执法的方式进行,旨在为排除人情世故等人为干扰因素,做到真停、真封、真改。涉及相关行业部门主管的,联合有关部门合力整改,压实整改责任,净化消防安全环境。根据各类专项执法行动要求,有计划、有标准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将检查计划和结果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向社会公开,避免了“随意性”执法和“指标式”考评的发生。同时有效推动群防群治,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合并到综治网格当中,纳入综合治理平台,组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乡镇街道、村居“两委”,按照“相邻互助”或“相近互帮”的理念,建立起火灾防控区域联防队伍,树立协作互助、群防共治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隐患自查自改、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加快城市消防站点建设,在乡镇、大型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做到应建尽建。做到大站建强、小站建密、微型建广,缩短灭火救援作战半径。对标建设标准,补齐已有城市道路市政消火栓建设,对新建道路的市政消火栓科学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重点关照。加大消防文员征召力度,充实基层监督执法力量,重点是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落实福利保障制度,稳定队伍人心。要将消防文员辅助执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此作为解决消防监督执法力量不足的重要抓手。
持之以恒抓好“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的培训工作,以“实操实训”为主要方法,上门开展实操实训考核,切实提高社会单位和群众处置初期火灾能力。继续加强和改进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大力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做到电视有广告、广播有提示、手机有短信、网络有宣传、户外有标语。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业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的宣传培训,在中小学校开展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加大微信、头条、微博、抖音等软件推送力度,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与逃生自救技能,通过科学、系统、持久的消防素质教育宣贯,使消防安全真正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