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羽双
(沧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沧州 061000)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坚持继承和发展并重、创新和保护并用原则,发挥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促进作用,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对外发展、传播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切实守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既是在呵护城市底蕴,也有助于广大市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沧州又称“狮城”,自古文化昌盛,拥有武术文化、杂技文化、运河文化、诗经文化、渤海文化、医药文化等丰富传统文化。同时,沧州战略位置重要,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资北移”、雄安新区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黄骅综合大港区位战略优势。目前,沧州市委、市政府重视沧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以旅游节庆、体育赛事、媒体出版业、数字动漫、文艺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规模。
“十三五”时期沧州连续举办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初步形成“河海相济·文武沧州”旅游品牌。称号。与此同时,沧州重视“文旅+生态旅游”模式,建成包括滨海恒大文化旅游城、沧海文化风景区十里金沙滩内在的高端生态文旅项目。文化滋养是根基,产业支撑是保证,港口带动是动力,沧州文旅产业取得一定成绩。例如,沧州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渤海新区获评“中国最佳运动康养休闲旅游景区”“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
2020年,沧州拥有31个A级旅游景区,4个4A级以上景区。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翻番,接待国内外游客共计1693.1万人次,创收118.8亿元,创历史新高。
处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交汇点上,沧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三个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文化产业带,即海兴、孟村、盐山、黄骅和渤海新区区域。着重发展现代生态旅游特色文化产业、文娱器材生产、影视拍摄重点产业。建成南大港湿地国际文化旅游城,打造了大洼民宿官、芦海迷宫等著名景点,韩宝菊剪纸艺术中心文化产业园区也是沧州民俗文化典型代表。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即沧州市区、吴桥、青县、东光、沧县、泊头、南皮地区,大力发展节庆会展、文化旅游、艺术品交易、文创产业,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京津文化产业带,即河间、献县、肃宁等沧州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献县汉文化产业园区、河间诗经民俗文化旅游区、肃宁民族乐器产业。
沧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沧政发〔2014〕11号)、《沧州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沧政字〔2016〕30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用地、财税、金融等各方面确定了若干条优惠政策,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沧州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年2月印发《沧州市4A级景区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购物店建设工作方案》,启动全市文创优质商品名录和文创优秀企业名录遴选工作,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后备力量支撑[1]。
(1)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杂技之乡”“武术之乡”,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诗经文化、纪昀文化和千童文化。拥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设施
沧州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南大门,是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圈、“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纵贯沧州全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沧州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桥头堡,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581千米,密度4.3千米/百平方千米,成为我国铁路、公路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沧州也是管道之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其塑造文化品牌提供物质基础。综上所述,交通及战略位置的优势显著,是沧州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保证。
(1)缺乏清晰的城市文化品牌定位
目前沧州虽然重视城市文化传播,但未来的城市文化发展方向还没有一个明确规划,即没有一个清晰城市文化品牌定位。“武术之乡”“杂技之乡”“运河文化”等城市名片没有一个主次之分,各自为政,尚未形成城市品牌的规模效应。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落后,影响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沧州是文化资源大市,虽然有“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吴桥杂技艺术节”大型赛事,但并未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尚未形成完整的武术、杂技产业链条。
区位优势为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提供保障。沧州处于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国家级甚至世界重要发展战略地区,同时,大运河如蛟龙穿沧州而过。这些区位优势和发展战略机遇,为沧州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及文化传播助一臂之力。
(1)相似文化的冲击
沧州与河南省温县、登封市并列成为“武术之乡”,河南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不仅是太极拳的发祥地,又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城市知名度很高。
(2)缺乏专业人才
沧州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其专人才匮乏,原创能力有待提高。首先,尚未与高校专业人才定向合作,现有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其次,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也比较缺乏,文化创意、智能大数据人才是短板。沧州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其文化品牌塑造和发展的“瓶颈”。
沧州政府以制定“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为契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结合沧州传统文化、空间优势、紧抓国家发展战略契机,统筹谋划沧州城市文化品牌。笔者建议沧州文化品牌定位—“运河武术城”,以武术文化为主品牌,形成子品牌—吴桥杂技文化、河间诗经文化、大运河文化、渤海文化、医药文化等。以传统武术文化为核心,建设集武术教育、武术研究、观光旅游、武术创意产品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运河武术城”主题景区[2]。
人才战略是基础。笔者建议政府牵头成立城市文化品牌委员会,委员会利用京津冀一体化优势,雄安新区战略位置,加强与京津科研单位及高校的战略合作。一是细致分析沧州文化创新的人才短板,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培养;二是以沧州丰富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专业创新文化人才,组建与时俱进、有活力、有思想的创新型团队,共谋沧州城市文化品牌大业。
市场需求是方向,探索 “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形成和发展。将 “运河武术城”主题景区作为核心引擎,全力打造武术文化大型主题公园、国际赛事、动漫影视、书籍出版、创意礼品等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子品牌建设同步进行,以“运河武术城”带动子品牌发展,塑造“一程多站”文化宣传模式。沧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议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沧州非遗保护地方性条例,把非遗保护费用纳入沧州财政预算。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数字信息深度融合,移动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创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式,加速了网络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的到来。1笔者建议沧州品牌委员会与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高校合作,建立品牌发展的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工具梳理沧州特色文化的有价值数据,并对大量数据高效分析。例如,对武术文化数据、杂技数据、国际赛事相关数据、戏曲数据、文化遗产数据等内容进行梳理,加大需求侧大数据和供给侧大数据辩证统一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与精神,而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沧州经过一千五多年的成长,孕育了丰富且独特的文化遗产。沧州抓住新时期发展战略,从沧州实际出发,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城市特点,精准定位,打造“运河武术城”文化品牌,以品牌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文创产业,提升沧州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