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中美贸易战:起因、走向与应对

2021-01-02 00:54张程赵梓若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后疫情贸易战疫情

张程 赵梓若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后疫情”时代,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的影响逐渐显现,中美贸易规模大幅萎缩。分析中美贸易战发生的原因,既有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有美国企图通过发动贸易战转嫁内部危机的目的。“后疫情”时代中美贸易战将因全球经济的衰退短暂降温,但中美关系将持续恶化,大国战略竞争进入全要素对抗时代,全球化面临单边主义冲击。应对贸易战,中国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发挥工业现代化和人口优势;认清战略劣势,提高思维和决策能力;利用压力,缓解矛盾;积极争取贸易伙伴;重视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科技自主化;重视非洲的战略地位作用等。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疫情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根据《纽约时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0日,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数已突破3800 万,其中疫情最重灾区美国的病例数已逾800 万,死亡人数超过20 万;美国、巴西、印度等国的新感染人数仍在以每日千人次的速度递增……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疫情反复的现象。①“Covid World Map:Tracking the Global Outbreak,”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world/coronavirus-maps.html, 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0日。可以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的影响远未结束,国际社会将在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处在“后疫情”时代。

一、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战

贸易战(Trade War)指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采取不平等的竞争手段,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或鼓励本国商品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的国家间的经济活动。贸易战有其不可回避的根源性:两个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的国家在同一市场中竞争,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比较优势趋于一致,各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很难均衡,贸易摩擦和冲突就会不断加剧。①赵涛、刘挥编:《世界贸易战简史》,华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6 页。事实上,贸易战从未间断过,自由贸易虽然长期被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推崇,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始终在这些国家拥有一席之地。

回顾历史上的贸易战,我们不难发现,贸易战有其“两面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贸易战对交战双方或多方利益都有较大的损害。贸易摩擦效益研究给出了贸易摩擦的两个结果,即所有国家(包括博弈方)利益均受损,或在特定条件下(包括双方实力差距、相互依存的程度不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国相对得益而小国受损。中美贸易战中的“大豆战”便体现了双方利益受损的两面性。一方面,美国豆农因中国的贸易反制而承受了巨大损失,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总量仅为2017年同时段的15%。截至2019年8月30日,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下跌约70%;②“China: China Raises Tariffs on U.S.Agricultural Products,” https://apps.fas.usda.gov/newgainapi/api/Report/DownloadReportByFileName?fileName=China%20Raises%20Tariffs%20on%20U.S.%20Agricultural%20 Products_Beijing_China%20-%20Peoples%20Republic%20of_5-17-2019,访问日期:2020年9月20日。而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大且需要大量进口,美国进口大豆的缺失增加了中国食品加工及饲料制作的成本。

贸易战“两面性”的另一层涵义在于,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过程,此次的中美贸易战就是很好的例证。自从中、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摩擦与合作就贯穿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2017年5月12 号出台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合作》十项清单,③《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达成早期收获》,http://www.gov.cn/xinwen/2017-05/12/content_5193142.htm,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6日。以及11月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两国企业签署的总金额高达2535 亿美元的34 个合作项目,都展现了中美经贸合作的良好前景。然而,协议尚未真正落实,风向发生变化。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①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6日。称中国为“修正主义国家”,是战略竞争对手,着手发动对华贸易战且不断升级,导致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卷入了一场“令人担忧的冲突”,给中、美两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截至2019年12月30日,两国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特朗普政府已就对5500 亿美元的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②中国商务部网站:《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宣布进一步提高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发表谈话》,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l/201908/20190802893950.shtml,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6日。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钢铁、铝、能源、“重要工业技术”商品、日用品与农产品等。除此之外,美国还加强了对华出口管制,并通过对中国的“232 措施”“301 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的贸易行为进行指控。③罗振兴:《特朗普政府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重构:基于经济民粹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考察》,载《美国研究》,2019年第5 期,第78—194 页。与之相应,中国也采取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以及化工品等商品进行相应规模的加征关税等一系列反制措施。④《第三轮反制说到做到(国际论坛)》,载《人民日报》,2019年8月24日第3 版。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迅速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前,中美贸易战已经给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首先,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2019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6.1%的增长基本达到了政府希望的6%—6.5%的区间,然而比之2018年的6.7%的增长,出口总体速度放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大幅下降;⑤国家统计局:《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17_1723591.html,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8日。而按照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GDP 增速为3.1%,其中出口增长4.1%,进口则下降1.5%,出口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到了第二季度,国民经济增长率下滑到2%,进口增长率为零,出口却出现了5.7%的负增长。⑥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Gross Domestic Product:Forth Quarter and Year 2019(Advance Estimate),”https://www.bea.gov/news/2020/gross-domestic-product-fourth-quarter-and-year-2019-advance-estimate, 访问日期:2020年8月20日。一方面,中方的反制措施的落实使美国对华出口大幅度缩水;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挑起的关税战使其贸易合作伙伴不得不通过提高关税或施行相应报复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与经济。到第三和第四季度,这一趋势仍未改变。

其次,中美贸易战使中美贸易规模大幅度萎缩。根据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201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4186.7 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对美国出口商品(如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家具、汽车零配件等)规模普遍下降,减少了600 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积极寻求东南亚市场的替代品。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市场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将是十分不利的;2019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额为1227.1 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原油、粮食、汽车以及飞机等商品进口规模萎缩达250 亿美元左右。①《2019年12月进出口商品国别(地区)总值表(美元值)》,中国海关总署官网,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302274/302277/302276/2851396/index.html,访问日期:2020年8月20日。除此之外,中美双边投资的下降,占进出口市场份额比例的下降,都是贸易战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且可能不断扩张蔓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9年10月发出预测,中美贸易战拖累全球经济增长,2020年将累积使全球经济总量减少0.8%。②《中美贸易战至今谁输谁赢联合国有说法》,BBC 中文网,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0344546,访问日期:2020年8月20日。

与此同时,贸易战带来的非经济层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中美贸易摩擦出现以来,美国制裁华为等高科技企业,限制人才、教育行业的流通,力图使中美的教育、科技等产业脱钩。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更频繁在媒体面前公开抹黑中国的形象,力图全方位对中国施压。

二、中美贸易战的起因

导致贸易战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次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挑起、中国应对的,是双方共同作用的产物。可以说,贸易战的出现与不断扩大,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一,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实力提升的量变最终诱发中美关系发生质变,且存在矛盾激化的风险与趋势。第二,美国通过发动贸易战转嫁内部危机,其经济上的危机有债务过重、贸易逆差过大,制造业外迁导致税收不足、失业率上升等,同时还有“选票政治”、民粹主义与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三,衰弱的霸权有发动贸易战的偏好。全球政治体系是围绕着世界强国行使领导权而建立起来的,领导权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从一个霸权国家到另一个霸权国家的出现就形成了一个周期。第四,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已逐渐成为美国继军事和美元后,领导世界的又一手段。而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在西方体制内长期得不到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道路,打破了“西方唯一性”的神话。第五,利益集团影响贸易政策。一般认为美国主流的利益集团有三派:旨在维护美国世界霸权的“新保守主义”,支持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以美国特朗普总统和他一部分政府官员为代表的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新民粹主义”。①美国利益集团以活动领域划分,还可分为诸多具体的代表资本利益的利益集团,如军工利益集团、石油供应商、大农场主以及犹太人利益集团等,这里以政治倾向为标准将其划分为三派。在“民粹主义”政客的大肆渲染下,中美战略竞争和“中国威胁论”成为诸多利益集团的共识,成为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助推器。②Evan S.Medeiros, “The Changing Fundamentals of US-China Relation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42, Issue 3, 2019, pp.93-119.

通过对美国挑起贸易战理由和动机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不是简单的贸易逆差导致的经济制裁,背后暗含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为中美贸易战的出现增添了必然性。而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也代表了众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更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提出了诉求。在中美贸易战已不可回避的前提下,如何转危为机?中国需要理性的态度和智慧的应对策略。

三、“后疫情”时代中美贸易战的走向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已经深刻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这一过程中,中美贸易战的走向也将受到“后疫情”时代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的衰退在短期内或使中美贸易战“降温”

贸易战的变化离不开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高度相互依存的今天,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疫情的影响下独善其身。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推算,2020年和2021年两年,全球经济损失将达12.5万亿美元,超过了世界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日本、德国)的经济总量,③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6/24/WEOUpdateJune2020,访问日期:2020年8月26日。倘若疫情在2021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反弹,全球经济衰退会更加明显。IMF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和法国的GDP 分别降了6%和9.8%,疫情较为严重的西班牙、意大利则分别降了12.8%和10.6%,整个欧元区萎缩接近8.3%。①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eal GDP Growth,” IMF Datamapper, https://www.imf.org/external/datamapper/NGDP_RPCH@WEO/BRA?year=2020,访问日期:2020年10月30日。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美贸易战似乎也出现了短暂的“降温”。自2019年8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对约3000 亿美元自华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②《贸易战升级:特朗普宣布将对华加征新关税》,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90802/trumptariffs-china/,访问日期:2020年10月30日。而中国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至2020年9月20日美国对320项中国商品恢复加征关税,③USTR,“Notice of Product Exclusions,” https://ustr.gov/sites/default/files/enforcement/301Investigatio ns/12.21.18_Notice_of_Product_Exclusions.pdf,访问日期:2020年10月30日。在疫情暴发并产生巨大影响的近一年时间里,尽管中美关系恶化,但是贸易战并未依循前几年的趋势而更加激烈。一方面,两国的主要重心都投入到抗击疫情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上;另一方面,面对全球经济的大幅萎缩,如何走出经济衰退实现复苏成为双方的第一要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美国则通过削减利率、扩大贷款规模等手段提供财政刺激,双方的重心都放在本国经济复苏上,客观上推动了中美贸易战的“降温”。

(二)疫情缩小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两国关系的持续恶化或使贸易战成为“新常态”

新冠肺炎疫情使本已脆弱不堪的中美关系面临新的危机。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显示,虽然两国之间有较大差距,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明显领先于美国,中国有望在2030年之前完成GDP 总量对美国的超越,这也成为美国提高警惕,并宁可承担本国经济受损的代价,也要发动贸易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种种现象表明,中美实力差距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而缩小,中美关系紧张可能因此加剧,贸易战面临持续升温的可能。首先,根据IMF 的预测,2020年美国GDP 最终可能是8%的负增长,而中国在全球经济面临大衰退的情况下仍有机会实现1%的增长,并且在2021年实现经济反弹,GDP 增长率达到8.2%甚至更多。④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6/24/WEOUpdateJune2020,访问日期:2020年8月26日。2020年,中、美两国的GDP 总量差距将缩小至5 万亿美元,两国经济实力从未如此接近;其次,疫情加剧了美国社会矛盾。失业率的持续走高,疫情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使美国难以恢复全面生产,政治事件如“黑命贵”等民权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国家能力的退步既是反映,也是趋势;再次,中国在疫情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加重了美国的疑虑。在中国的软、硬实力持续提升,中美差距渐小的情况下,中国更要警惕美国霸权衰落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大国战略竞争进入全要素对抗时代

自美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列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博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中美贸易战给双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落实增添了很大的阻力。除此之外,通过疫情期间美国的表现,中国应有真切的体会和敏感的认知:大国战略竞争将不仅局限于政治战和贸易战,而且将伴随以舆论战、科技战等各领域的对抗。

在疫情尚未在中国得到完全控制的关键时期,制造负面的舆论成为美国攻击中国的最有力手段。从最初“武汉病毒”的“赔偿论”,“中国给美国带来疫情”的“甩锅论”,“中国制造生化武器泄漏”的“武器论”,到美国政府于2020年5月20日发布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指针》,美国不断渲染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论”,并在世界范围内攻击中国的国体和政治制度,试图在西方组织反华阵营。①The White Hous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wp-content/uploads/sites/252/U.S.-Strategic-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Report-5.24v1.pdf,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6日。

除了舆论战,科技战的重要性也通过疫情直接地反映出来。一方面,本次疫情极大地考验了各国的科学和医疗水平,特别是对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发。截至2020年8月15日,俄罗斯已经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并初步投入使用,中、美两国仍在冲刺研制疫苗的最后阶段。中国虽已初步研制出数种疫苗,但尚未经过临床试验。而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医疗项目上,中、美两国恐怕都不愿把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寄托在俄罗斯的身上。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美国的表现仍然展现了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意图:对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高新技术企业的打压;在教育行业对两国人才流通和教育合作的限制,意图使中美的科技、教育从半脱钩状态转向完全脱钩;继续在芯片问题上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企业施加压力等。

(四)疫情引发民粹主义思潮,全球化面临单边主义冲击

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不仅仅在政治、经济层面,民粹主义思潮的大量涌现体现了疫情在文化层面对民众的冲击。一般认为,民粹主义思潮的出现在于社会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的贫困、社会不平等以及尖锐的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①林红:《西方民粹主义正在“升级换》,载《环球时报》,2020年8月7日第15 版。根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民调,63%的欧洲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合作,欧洲实行的5000 亿欧元“欧洲复兴计划”则很好地回应了民众的期望。②《过半欧盟市民因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看法变差,支持欧盟加强合作协同抗疫》,http://m.news.cctv.com/2020/06/30/ARTISSNr24OS7NyGqHX6U7p7200630.shtml,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0日。民粹主义思潮会因此停息吗?事实上,民粹主义从来就是危机的产物,疫情之下,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反而使多种社会矛盾激化,经济衰退、失业剧增,政府抗击疫情不力,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情绪泛滥,为民粹主义思潮的持续涌现提供了土壤。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某一国家陷入政治矛盾或经济困局时,很容易走向单边主义或保护主义,这也是民粹主义认同者的政治诉求。很明显,非传统安全问题也会引发这样的困境,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美洲、欧洲都爆发了有组织、成规模的民粹主义示威活动。国家之间断航、撤侨,加大了未来人员流通和移民的阻力。社会结构性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政府抗疫不力引发民众的不安全感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民粹主义的威胁远未消失。中国是坚定的全球化的倡导者,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际行为体间保持交流、相互合作,以邻为壑的民族主义倾向不是可取的选择,其负面影响在疫情中已经显现:蓬佩奥在欧洲的民粹主义政党间游走,增加其在欧洲议会中的席位,扩大影响力;欧洲部分国家也受民粹主义的影响要求中国“赔偿”;美国更是有民粹主义传统的国家,政客煽动起来的反华情绪使贸易战迎合了部分民众的情绪。“后疫情”时代,在民粹主义的影响下,美国贸易政策可能更加“自私”,成为中美贸易战“常态化”的政治推力。

(五)西方抗疫不力,催发制度反思

自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大肆渲染中国崛起对“自由世界”的“威胁”。而经过本次疫情的考验,国际社会在借鉴中国经验、接受中国援助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道路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中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四、“后疫情”时代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路径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国际政治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应对贸易战,中国需要提出更有针对性与特色的中国方案。

(一)发挥工业现代化和人口优势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贸易战中的优势有:第一,强大的制造业和完备的产业链。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28%,已居世界首位,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世界银行(WorldBank)官网,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V.IND.MANF.CD,访问日期:2020年8月20日。而“2025中国制造”计划的落实可能使中国制造业达到新的高度,在全球范围内更具优势。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统计,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链条完备,可以满足国家制造业供给需求的内循环。第二,巨大的国内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疫情持续冲击全球经济,各国经济复苏缓慢、GDP 缩减明显的背景下,中国却在第二季度迎来了国内生产总值3.2%的同比增长,②《2020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7/t20200717_1776516.html,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6日。成为最早实现经济恢复的主要经济体。充分利用国内市场,既是经济复苏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打赢贸易持久战的关键。第三,劳动力供给充足。除了市场,中国14 亿人口带来的另一个红利即为劳动力供给。近年来,中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成为各方质疑中国发展“后劲”的因素。与1990年相比,中国79.1%的劳动人口参与率,2019年68%的比率确有大幅缩减。相比之下,美国的劳动人口参与率为62%,比中国尚有不足,结合两国的人口基数,中国的劳动人口更是以8 亿遥遥领先美国的1.6 亿。③数据来自CEIC 数据库整理、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of Labor Statistics)提供的数据,《各国劳 动人口参 与 率比较(1948-2020)》, 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indicator/united-states/labour-forceparticipation-rate,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6日。第四,基本的安全保障。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提供的数据,美国军费支出为6490 亿美元,占GDP 比重的3.2%,几乎为第二名(中国)至第九名(日本)之和。④“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1929-2019),”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官方网站,https://www.sipri.org/databases/milex,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8日。

(二)认清战略劣势,提高思维和决策能力

第一,金融业差距与定价权。中国在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已经成为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大国,科技上也在接近国际的最先进水平,“5G”技术的研究和市场投放已经表明,中国正式迈入科技大国的行列。但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平均占比达65%以上,在新兴市场国家更高,中国也不例外。①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ttps://data.imf.org/?sk=E6A5F467-C14B-4AA8-9F6D-5A09EC4E62A4,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6日。另外,外汇交易中美元占比也高达90%,在这样的条件下,美国金融机构的盈利巨大,对国际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相比之下,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的数据,2020年2月,人民币占国际支付市场份额的2.11%,虽然相比之下,人民币所占份额一直在上升,但和美国的41.48%比仍有较大差距。②《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升至半年新高,排名升至第5——SWIFT》,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yuan-offshore-payment-0320-fri-idCNKBS21709R,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0日。

第二,高增长率不等于高积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以GDP 为代表的各项指标均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仍十分明显。2019年,中国人均GDP 刚刚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只有美国的1/6 左右。③《人均GDP(现价美元)》,世界银行官网,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Y.GDP.PCAP.CD,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0日。

第三,资源。中国耕地面积为美国的78%,人均耕地面积仅有美国的19%,人均可再生水资源为美国的23%。耕地、水热条件的不足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差距,使我国广义的粮食自给率仅有84%,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外部进口的供给。而美国131%的粮食自给率使其不但能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还能寻求对外出口,并将粮食贸易作为打压竞争对手的外交手段。④疫情对中国粮食生产和进出口量产生影响,以小麦为例: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0年8月12日发布截至2020年8月5日的小麦累计收购总数:4285 万吨,同比减少938 万吨。中国2020年7月的海关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小麦进口335 万吨,总量与上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除了农业资源,能源资源中国也有所不足,原油产量和自给率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 和1/2,能源消耗进口占比逐年上升,约为美国两倍。随着美国页岩产业的兴起以及对叙利亚石油资源的开发,美国顺利从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转型为出口国,甚至在2019年一度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实现了能源安全保障。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美国原油的第一大进口国,根据2018年的数据,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1%。石油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实现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①罗振兴:《贸易战背景下中美能源博弈与合作》,载《现代国际关系》,2020年第2 期,第46—53 页。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实现多元的能源供给是中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认识美国应对贸易战时所面临的压力,并加以利用

换位思考,了解美国政府和政客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的压力,有助于中国缓和紧张的大国竞争,并在中美贸易战中取得主动。第一,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在中美关系恶化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双方贸易量占美国贸易总量的20%左右,两国之间有重大利害相关。②《2018年中美贸易投资简况》,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dxfw/nbgz/201905/20190502859509.shtml,访问日期:2020年10月22日。长期的贸易合作使美国一些产业和利益集团形成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贸易战开始后,中国市场的缺失使这些产业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损害了很多集团的利益。第二,财富流失,国家财政赤字过大。近年来,造成联邦财政缺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制造业外流,产业空心化严重。美国企业纷纷选择在华建厂,美国由此损失了税收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税收现状不满转化为了发动贸易战的重要动机。贸易战给供应链复杂的行业加重了税收负担。然而,对于美国糟糕的财政状况,一味地施加压力,在财政上挤压对手也绝非最佳选择。第三,选举压力。与之相应,中国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美国政府和社会面临的压力,保持和美国高层的对话沟通,促进中美贸易博弈缓和的实现。

(四)积极争取贸易伙伴

贸易战的发动者往往是大国或强国。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博弈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中心事件。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南停止向中国出口大米,③《2020年越南计划出口700 万吨大米》,中国油粮信息网,http://www.chinagrain.cn/axfwnh/2020/06/04/m2858358335.shtml,访问日期:2020年9月20日。中欧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甚至一些小国也向中国发起贸易战。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理论盛行,中国正面对来自各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此背景下,“朋友”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贸易伙伴间的合作不仅可以相互扶持,克服经济难题,还可以作为良好的示范促进国际合作的发生和国家间的互信,形成良性循环。

第一,中国有必要根据疫情期间各国表现调整对外立场。新冠肺炎疫情因其对公民生命和社会生产的重要影响,成为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政治事件。世界各国在疫情期间的政治、社会行为和对华态度或能真正反映出两国关系。“后疫情”时代,中国有必要根据疫情期间各国表现调整对外立场,寻找“真朋友”。

第二,在西方世界争取可能的贸易伙伴。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美欧之间的分歧直接暴露在世界面前,而这种分歧在欧盟领袖德、法两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美欧关系隔阂渐深,中欧关系在疫情下却有了新的转机,欧洲国家的涉华舆论逐渐从“信任赤字”的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逻辑力量”。①姜锋:《德涉华舆论转向理性的逻辑力量》,载《环球时报》,2020年8月20日第15 版。一个原因是,中国在抗疫期间体现出来的国家能力和制度优势使长期以来用敌对的意识形态视角看待中国体制的人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中国和西方在抗疫表现中的差异使欧洲的舆论中出现了对“中欧之间良性制度竞争的意义”的讨论,且对欧洲国家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有积极的作用。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反华国家提出向中国索赔时,用中国抗疫的胜利“不容置疑”“不可复制”来进行反驳,体现出中国的表现已经获得了西方、特别是欧洲领导人的认可和尊重,有效遏制了欧洲政坛局部的“特朗普化”倾向。另一个原因则是中欧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在欧洲部分国家打压、排挤中国企业时,中国却没有把欧洲“挤出去”的打算,相反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支持欧洲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在携手对抗全球经济衰退、坚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共识下,中国和欧洲有成为贸易伙伴的条件和必要性。

第三,疫情或多或少地煽动起了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美国作为大国竞争的发起者,试图给中国制造外交难题。“后疫情”时代,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将坚持贯彻“印太”等战略,离间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而亚洲国家作为地缘政治伙伴,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早已经形成了与中国在经贸关系上的相互依存,中国是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最大进出口伙伴国,搁置争议,携手发展,才是真正的“亚洲智慧”。

第四,推动实现中、日、韩一体化。首先,严防疫情反弹,巩固抗疫成果需要相邻三国的配合协调,疫苗研发和经验交流也需要三方合作。其次,推动经济复苏,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后疫情”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推动实现东亚区域一体化、加快中日韩自贸谈判,深化经济融合和产业互补,为地区和世界的发展贡献亚洲力量。

第五,利用多边舞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后疫情”时代,美国不断“退群”的行为和逆全球化的政治倾向已经使其失去了领导世界的道德基础。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全球问题或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中国更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多边的外交舞台上提出并引导“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的实践,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蔓延。

(五)重视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科技自主化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特别是疫情下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使教育和科技行业的交流面临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从“半脱钩”走向脱钩的风险。在这样的逆境下,中国科技和教育的自主化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六)始终重视非洲的战略地位作用

中非是“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的“命运共同体”。①《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载《人民日报》,2018年9月4日第2 版。非洲大陆对中国谋求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非洲对华出口的商品中,石油、矿产、贵金属占重要比重,成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和工业发展原材料安全的重要渠道;②张绍泽:《新时期推动中非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研究》,载《价格月刊》,2019年第7 期,第68—72 页。另一方面,非洲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有力推动因素。除了现实的发展诉求,中非还有共同的战略目标,特别是政治上,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合作伙伴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和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改变当今国际社会不公正的国际秩序,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代表权是双方共同的心愿和诉求。面对国际社会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倾向,寻求贸易合作,共同守护核心利益,实现共赢,是中非共同的选择。

“后疫情”时代,中国应在国际舞台上坚持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致力于和全球伙伴共同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贸合作,通过自身的行动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为世界带来双赢甚至多赢,是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道义基础。

猜你喜欢
后疫情贸易战疫情
战疫情
我国当代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法理分析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后疫情”机遇(经济茶座)
特朗普强势开启“后疫情”竞选集会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后疫情”时期,关于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后疫情”时代,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蓝图与现实
中国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商品来弥补对美贸易战亏损